如何理解“罪”與“罰”,? 《罪與罰》這部小說的題目,其含義可以有多層解釋,。 所謂“罪”,,當然是指拉斯科爾尼科夫用斧頭砍死兩位老年婦人的兇殺罪;但是,,用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話來說,,索尼婭也是有罪的,因為她步入紅塵,,出賣了自己,、犧牲了自己、傷害了自己,。與索尼婭一樣,,其他一些人物也都不那么干凈,包括律師盧仁,,他不僅不擇手段地逼著杜尼婭嫁給他,,還狠心地栽贓陷害索尼婭;包括斯維里加洛夫,,他曾經(jīng)強奸過一個啞巴少女,,導致后者的自殺。當然,,這里的“罪”更是指當時不公正的社會,,指當時社會上種種不合理現(xiàn)象、非人道現(xiàn)象,,這不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小說的一個明確所指,,也是整個 19 世紀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總的命題之一。 與關于“罪”的這幾層含義相關聯(lián),,所謂“罰”,,當然是指拉斯科爾尼科夫因為殺人而被判刑,、被流放,同時也指他在殺人之后所經(jīng)受的內(nèi)心煎熬,,也就是所謂“良心的審判”,,精神上的煉獄經(jīng)歷;最后,,還指上帝的懲罰,,也就是索尼婭給拉斯科爾尼科夫指明的出路,接受上帝的審判和懲罰,,我們面對上帝原本就是人人有罪的,有原罪的,,而解脫的唯一途徑就是朝拜苦難,,走向信仰。 《罪與罰》在小說藝術上的最大成就,,就是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寫,。作為俄國文學史中第一部成熟的社會心理小說,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助對小說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心理的追蹤和揭示,、解剖和分析,,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小說人物的塑造手段。 “拉斯科爾尼科夫”(Раскольников)這個姓氏,,詞根就是“раскол”,,在俄語中就是“分裂”的意思。拉斯科爾尼科夫?qū)嵤┓缸镄袨榈睦碚撛揪褪敲艿模核氤蔀橐粋€強人,,認為歷史上,、社會上很多強人都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但是他在犯罪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是沒有辦法成為那個想象中的強人的,;他之所以犯罪,還是想用搶來的錢幫助更有需要的人,,也就是所謂劫富濟貧,,但是他在行兇之后,卻和自己的理論展開了激烈的較量,,他意識到,,在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在目的和手段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的距離,,存在著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因為在社會法則之外,,還存在著道德的法則,、人的法則,,還存在著上帝的法則。 在小說中,,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心理矛盾其實并沒有得到最終解決,,他最后在索尼婭的勸說下前去自首,然后皈依上帝,,這個結局顯得有些簡單,,有些突兀,似乎不像是拉斯科爾尼科夫復雜內(nèi)心活動水到渠成的結果,,究其原因,,恐怕是就連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己也沒最后想通、想透,。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一切都想通、想透,,也就不是拉斯科爾尼科夫了,,也就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了,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目的,,就像我們在前面說到的那樣,,就是為了解開人這個謎,人的心理這個謎,。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最深入地探入了人的內(nèi)心世界,,探索了人的潛意識、下意識,、陰暗的意識,、犯罪的意識、懺悔的意識,、皈依的意識,,使我們對人類心理的復雜性有了更多的體驗和認知。因為對犯罪心理的深刻揭示,,《罪與罰》這部文學作品也被列入了世界很多大學法律專業(yè)的必讀書目,,包括我們的政法大學在內(nèi),據(jù)說許多大學都開有“《罪與罰》與犯罪心理學”的課程或者講座,。 與拉斯科爾尼科夫相比,,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索尼婭的形象就顯得十分單薄了:她為了養(yǎng)活家人而自愿賣身,體現(xiàn)出了甘愿犧牲自己而幫助別人的崇高精神,;她置身于社會的最底層,,卻始終想著拯救他人,拯救他人的靈魂。當然,,寫一位妓女的純潔,,寫底層人的善良,寫卑賤者的高尚,,這當然也暗含著一種社會抗議,,不過,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索尼婭形象,,最好的解讀是這樣的:索尼婭就是人類痛苦的化身,。小說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拉斯科爾尼科夫跪倒在索尼婭面前,,說道:“我不是在向你膜拜,,我是在膜拜人類的一切苦難?!蔽覀兏杏X,,這句話更像是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之口的。 最后,,順便說一句,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在寫作《罪與罰》后半部分的時候,,開始雇傭女速記員安娜·斯尼特金娜,,也就是在寫作修改《罪與罰》的過程中,他們兩個人萌生了愛意,,并最后走到了一起,,可以說,《罪與罰》這部小說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安娜的愛情結晶,,或者更恰當?shù)卣f,,《罪與罰》這部小說給陀思妥耶夫斯基帶來了他一生中最后的愛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