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小白郎中 一病一講100講: 第3講 自汗 為什么多汗的人容易感冒? 今天我們還是學習與肺有關(guān)的病癥:自汗,。這里主要是講自汗的這個病,而不是主要講自汗的癥狀,,因為如果光講自汗的癥狀就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這是不對的,因為太多的疾病會引起自汗這個癥狀,,小毛病,,大毛病都會引起,光憑借一個癥狀就用藥也是不嚴謹?shù)摹?/span>所以下面的講解適合自汗的一兩種類型,,而不是全部,,請謹記。我們先大致了解一下,,內(nèi)經(jīng)曰:肺,,其華在毛,在體合皮,。所以皮毛上的問題都是和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自汗這是中醫(yī)的說法,西醫(yī)說的自汗一般就是說人的抵抗力差,,或者自身免疫力差的,,如果沒有病理性改變,,在西醫(yī)大多見于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中醫(yī)病癥名,。自汗屬于中醫(yī)汗證范疇, 指由于陰陽失調(diào),、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其中白晝汗出,,動輒尤甚者,,稱為自汗?!睹麽t(yī)指掌·自汗盜汗心汗證》:“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敝斓は獙ψ院共±韺傩宰隽烁爬?,認為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張景岳認為一般情況下自汗屬陽虛,。葉天士《臨證指南醫(yī)案》謂: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wèi)外,。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自汗”,,什么叫自汗?直白一點,,不那么嚴謹,,就是自動自發(fā)的出汗,動不動就出汗,,動則出汗,。通俗的例子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譬如有的人吃一頓飯,,別人吃飯不出汗,,或者微微有汗,而他就是滿身大汗,。還有一種別人走路100米不出汗,,但是他走路百米渾身出汗,大汗淋漓,,而不是微微有汗,。那么有這種動則出汗的情況,,或者坐在辦公室椅子不動,還是會出汗這種,,都屬于自汗的范疇,。雖然到醫(yī)院檢查,檢查不出毛病,,但是人體就是不舒服,,而且也煩人,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這里我們先要了解一下,這個“汗”,,在中醫(yī)里面是怎么表述的,?《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于陰謂之汗”,說明陽作用于陰可致汗出,。這種話術(shù)比較難以理解,,我們做個案例來說明一下,大家就會理解,。我們有一口鍋,,鍋里面的水相當于陰(津液),而鍋底下柴火的火焰就相當于陽(陽氣的溫煦濡養(yǎng)作用),,當鍋里面的水不停的受熱時,,鍋蓋上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多的水珠,那么這個水珠就相當于人體的汗,。如何讓這個水珠一直在鍋內(nèi)而不跑到鍋蓋外面呢,?就是要這個鍋蓋是不漏的,否則鍋內(nèi)的水蒸氣經(jīng)過鍋蓋的縫隙很快流失(而這種流失就是人體的汗出太過),,鍋內(nèi)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后鍋也壞了(身體就跨了)。中醫(yī)治病從了解病位,,病因,,病勢開始,然后再考慮臟腑經(jīng)絡(luò),,最后病癥用藥,。就相當于是鍋蓋太弱了,氣不夠大,,罩不住鍋了,。這個時候就是肺氣虛了,。這個就分析出病因。肺氣一虛弱,,皮膚毛孔的收縮力不足,,稍微運動,汗就從毛孔跑出來了,,跑出來越多,,氣越虛弱,造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有的人自汗時間長了人會變得非常乏力,。所以得出自汗的第一個類型,肺氣虛導致自汗,。有了這個結(jié)論,,我們可以推導出治療法則。人參,,黃芪,黨參太子參,,紅參,,沙參,西洋參,,皆可以,。五味子,,糯稻根,麻黃根,,浮小麥,,牡蠣,可選。參考用量:西洋參1.5+麥冬6+五味子3 (也可以買中成藥)自汗的第一個類型比較簡單,,但是自汗絕不是只有這一個類型。但是發(fā)現(xiàn)沒有,,第一個類型只是討論針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益,,而沒有深究為什么不足。所以在用藥上面基本是防守補充的用藥,。我們仔細考量這個鍋蓋(肺,、皮毛、肺氣)問題,,鍋蓋為什么會有漏的問題,,是誰導致?這就要涉及到邪氣對人體的侵害,,六淫邪氣分為哪些,?風寒暑濕燥火。自然界的邪氣無時無刻不在侵襲著人體,,風邪侵襲體表(肺皮毛),長時間的體內(nèi)正氣與外部邪氣進行斗爭,,不小心熬了個夜,,加了個班,體內(nèi)透支超過了預期,,內(nèi)部正氣的供養(yǎng)突然不足,,體表被攻破,鍋蓋受損,,肺氣不足,,就會造成自汗的癥狀。人體由外而內(nèi)的橫切面大致分成四部分,,衛(wèi),,氣,營,,血,。受攻擊也是由淺入深。這里面又根據(jù)邪氣進攻人體的程度不同,,如果是輕微的人體受損,,邪氣僅僅攻擊到了淺表部位。病位在體表(肺),,病因是風邪,,病勢為受攻擊后體虛(肺氣不足)基本處方參考:黃芪(15-30)+防風(6-10)+白術(shù)(10-15)這個第二個類型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帶有感冒的癥狀,,應及時處理。如果不處理,,邪氣進一步僅供人體,,就會更深一步,人體正氣得不到及時補充,,津液流失太過,,造成營衛(wèi)受損,那么我們就需要用調(diào)和營衛(wèi)的手法,,這是第三個類型,。這個時候感冒的癥狀會更多,譬如惡寒,,怕風,,發(fā)燒等癥狀也可能出現(xiàn)。病位在營衛(wèi),,病因風邪在里,,病勢感冒輕癥,營衛(wèi)不和,。基本處方參考:桂枝,,芍藥,生姜,,大棗各 9g,,甘草(炙)6g。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桂枝湯,。補氣+黃芪+四君子(人參茯苓白術(shù)甘草)等現(xiàn)在我們歸類總結(jié)一下三個類型:生脈飲:西洋參1.5+麥冬6+五味子3 (有中成藥)第二個類型,肺氣不足,,肺衛(wèi)不固自汗,。玉屏風:黃芪(15-30)+防風(6-10)+白術(shù)(10-15)(有中成藥)桂枝湯:桂枝,、芍藥,、生姜、大棗各 9g,,甘草(炙)6g,。當然,,自汗的類型也不僅僅是只有三種,,《中醫(yī)內(nèi)科學》五版教材中另有三種類型的自汗盜汗,發(fā)出來共大家參考,。癥狀:自汗或盜汗,,心悸少寐,神疲氣短,,面色不華,,舌質(zhì)淡,脈細,。方中以人參,、黃芪,、白術(shù)、茯苓益氣健脾,,當歸、龍眼肉養(yǎng)血,,酸棗仁,、遠志養(yǎng)心安神,木香,、甘草,、生姜、大棗理氣調(diào)中,,共奏益氣補血,、養(yǎng)心安神之功。汗出多者,,加五味子,、牡蠣、浮小麥收澀斂汗,。血虛甚者,,加制首烏、枸杞子、熟地補益精血,。癥狀: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后潮熱,,兩顴色紅,,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方中用當歸,、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yǎng)血,,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黃連,、黃芩,、黃柏苦寒清熱,瀉火堅陰,;黃芪益氣固表,。汗出多者,加牡蠣,、浮小麥,、糯稻根固澀斂汗。潮熱甚者,,加秦艽,、銀柴胡、白薇清退虛熱,。以陰虛為主,,而火熱不甚,潮熱,、脈數(shù)等不顯著者,,可改用麥味地黃丸補益肺腎,滋陰清熱,。癥狀: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黃染,面赤烘熱,,煩躁,,口苦,,小便色黃,舌苔薄黃,,脈象弦數(shù),。方中以龍膽草、黃芩,、梔子,、柴胡清肝泄熱,澤瀉,、木通,、車前子清利濕熱,當歸,、生地滋陰養(yǎng)血和營,,甘草調(diào)和諸藥。郁熱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陳清解郁熱。濕熱內(nèi)蘊而熱勢不盛,,面赤烘熱,、口苦等癥不顯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熱除濕,。方中以黃柏清熱,,蒼術(shù)、薏苡仁除濕,,牛膝通利經(jīng)脈,。不因天暑、衣厚,、勞作及其他疾病,,而白晝時時汗出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自汗多由氣虛不固,營衛(wèi)不和,;盜汗多因陰虛內(nèi)熱,;由邪熱郁蒸所致者,,則屬實證。益氣固表,、調(diào)和營衛(wèi),、滋陰降火、清化濕熱,,是治療自汗,、盜汗的主要治法,可在辨證方藥的基礎(chǔ)上酌加固澀斂汗之品,,以提高療效,。《素問·宣明五氣》:“五藏化液,心為汗,?!?/span>《靈樞,決氣》:“腠理發(fā)泄,,汗出溱溱,,是謂津?!?/span>《靈樞·營衛(wèi)生會》:“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span>《素問·藏氣法時論》:“腎病者……寢汗出,,憎風?!?/span>《素問·脈要精微論》:“肺脈,,……其軟而散者,當病灌汗,。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span>《濟生方·諸汗門》:“人之氣血,應乎陰陽,,和則平,,偏則病。陰虛陽必湊,,故發(fā)熱自汗,;陽虛陰必乘,故發(fā)厥,、自汗,。又況傷風,、中暑、傷濕,、喜怒,、驚悸、房室,、虛勞,、歷節(jié)、腸癰,、痰飲,、產(chǎn)褥等病,皆能致之,?!?/span>《醫(yī)學正傳·汗證》:“若夫自汗與盜汗者,病似而實不同也,。其自汗者,,無時而激激然出,動則為甚,,屬陽虛,,胃氣之所司也;盜汗者,,寢中而通身如浴,,覺來方知,屬陰虛,,營血之所主也,。大抵自汗宜補陽調(diào)衛(wèi),盜汗宜補陰降火,?!?/span>《醫(yī)碥·汗》:“汗者,水也,,腎之所主也,。內(nèi)藏則為液,上升則為津,,下降則為尿,,外泄則為汗?!?/span>方無定方,,法無定法,,辨證論治,,重在實效,,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