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西域研究》2004年第3期 本文首先對周連寬先生校注的《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一書版本進行了補充,認為江西省圖書館藏清雍正七年(1729年)刻本是目前為止最好的版本,,可補《善本叢書》本之不足,。其次,對作者陳誠及其在明朝與帖木兒朝交往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作了進一步論述,。 《西域行程記》和《西域番國志》是明使臣陳誠等西使中亞帖木兒王朝的記錄,。前者是明使臣陳誠等西行旅程的記錄,后者則是對使團返程所歷各處山川形勢,、風俗人情的考察,。從《明太宗實錄》到《明史·西域傳》,有關帖木兒王朝史地之內容,多引用這兩書,。20世紀以來,,中外學者多關注陳誠的《西域番國志》。30年代有謝國楨先生《西域番國志》跋,;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明陳誠使西域記》和滿井隆行的《明代陳誠的西使》(載《山下先生還歷紀念東洋史論文集》,,1938年)。80年代以后,,有魯深先生的《關于李暹及其西行》,、薛宗正先生的《陳誠及其西域記行詩》、王繼光先生的《陳誠及其〈西域行程記〉與〈西域番國志〉研究》,。美國學者莫里斯·羅沙比的《明朝到內亞的兩位使臣》(漢譯為《明代到亞洲腹地的兩位使者》,,載《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2年第2期)主要依據(jù)《明實錄》,論述了明初與帖木兒朝的交往史和陳誠三次出使帖木兒朝的經(jīng)歷,。指出:明初陳誠等人的西使,,不僅為明廷提供了大量的西域情報,而且還與中亞各國建立了和睦關系,。此外,,繼1983年羅沙比將陳誠的著作譯成英文之后,1998年俄國學者潘克洛多娃亦將陳誠的著作譯成俄文并加注釋,。近年李江先生先后發(fā)表了《陳誠出使西域事跡考》(《江西社會科學》1996年第12期),、《陳誠與〈陳竹山先生文集〉》(《江西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對陳誠的西域之行和《陳竹山先生文集》作了論述和評價,。后者依據(jù)的是江西省圖書館藏清嘉慶己卯(1819年)刻本,,與王繼光先生依據(jù)的甘肅省圖書館藏刻本一樣。此外,,馬駿騏的《陳誠和〈西域行程記〉》(《貴州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段海蓉的《談陳誠的西域記行詩》(《新疆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和《再論陳誠的西域記行詩》(《西域研究》1996年第3期)都對陳誠的西域行程和陳誠的歷史地位進行了論述,但未注意陳誠著作的刻本問題,。最突出的成果當數(shù)周連寬先生校注的《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中華書局1991年出版,,2000年重印,并與《咸賓錄》合為一書,,成為《中外交通史籍叢刊》書目之一),。本文試就周連寬先生的校注本作一些拾遺,祈方家不吝指正,。 《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最通行的本子是《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本(下文簡稱《善本叢書》本),。據(jù)王繼光先生研究,除《善本叢書》本外,,《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兩書現(xiàn)存的還有《豫恕堂叢書·獨寤園叢鈔》本,。而《西域番國志》以外還有《竹山文集》本、《學海類編》本和《叢書集成》本,?!秴矔伞繁鞠祿?jù)《學海類編》本過錄刊刻,是簡本,,出自《明太宗實錄》卷169,,是史官對陳誠所進《西域記》的節(jié)錄本,約兩千余字,。此節(jié)錄本曾為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何喬遠《名山藏》、談遷《國榷》引用,。 《善本叢書》本所據(jù)為“獨寤園稿”,因其版心上有“獨寤園稿”及“淡泉書屋”八個字,。傅增湘先生在《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中認為“獨寤園”本即明代鄭曉所藏的本子,。[1]因此,《善本叢書》本和《豫恕堂叢書·獨寤園叢鈔》都可能是據(jù)鄭曉所藏本抄錄,。但周連寬先生進一步推測為“其祖本則出自陳誠的家藏本”,,筆者以為不妥。鄭曉所藏本依據(jù)的可能是“進呈御覽”,、“詔付之史官”的正本,。而非出自陳誠的家藏本。盡管兩書均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畢竟存在正副之分,。因為《善本叢書》本與家藏本即《竹山文集》相比較,兩者仍存在一些細微差別,,以周連寬先生校注本(以《善本叢書》本為底本)為例: 《西域番國志》(下同):渴石,,“四面(《文集》本作西南)多水田”,“中有臺(《文集》本作“樓”)殿數(shù)十間,,若如斧齊(《文集》本作“如斧截齊”)”,,“始(原無“始”字,據(jù)《文集》本補)出峽”,,“口有門(《文集》本作'峽口有關’)”,。比較而言,《文集》本的遣詞用句要比《善本叢書》要精確一些,。此種情況在周連寬先生校注本中比比皆是,。出現(xiàn)此種情況可能是“進呈本”因陳誠回國后很快就遞交了(據(jù)陳誠《歷官事跡》,永樂十三年冬至北京,?;爻?,奏進《西域記》一本,《獅子賦》一本,,《行程記》一本),,文字方面未及細加推敲,而家藏本因陳誠居家較久可以細加修改,?!吨裆轿募繁狙a“蔥嶺”、“薔薇露之說”,,可證陳誠在家曾修改其進呈本,。 又如養(yǎng)夷城,“荒城遺址,,年久湮蕪,,蓋其地界乎別失八里蒙古部落之間,與回鶻(“與回鶻”三字原缺,,據(jù)《文集》本補)更相侵犯,。故人民無寧,不得安居(此二句《文集》本作“故人民歲無寧居”)”,?!段募繁驹黾印芭c回鶻”三字,給人的印象似乎是養(yǎng)夷與回鶻相侵犯,。若此,,作為荒城的養(yǎng)夷,戍卒數(shù)百人何以與回鶻相爭,?[2]筆者認為,,添加的“與回鶻”可能添錯了,當時可能是別失八里與蒙古部落(即瓦剌)相互侵犯,,致使養(yǎng)夷荒蕪,,因其地重要,派數(shù)百人鎮(zhèn)守,,可起預警作用,。鄭曉《皇明四夷考》作“養(yǎng)夷在賽藍、撒馬兒罕,、亦力把里,、蒙古諸部落間,數(shù)相侵擾,,以故人無寧居”[3],,則養(yǎng)夷地處諸部之間,非僅與回鶻相爭,。且鄭曉的記載不同于《明太宗實錄》中的記載,,亦與《善本叢書》本有異,,更不同于《竹山文集》本。就養(yǎng)夷位置而言,,鄭曉已加上了他自己的理解,。 家藏本因陳誠歸休后曾經(jīng)修訂過,應當說比較可靠,。但就傳播而言,,首先傳之于世的是進呈本。據(jù)吳騫《拜經(jīng)樓藏書題跋記》卷二記,,《奉使西域行程記》“古三卷,,題行在吏部驗封清吏司員外郎陳誠、北京苑馬寺清河監(jiān)李暹謹進,。前有正統(tǒng)十二年國史總裁王直序,,后附胡廣、周孟簡,、鄒緝送行詩序”,。由此可知,進呈本至少在正統(tǒng)年間已經(jīng)外傳,,進呈本中可能還附有送行詩,。又如:《寰宇通志》卷之一百十六“撒馬兒罕”,、“哈烈”,,據(jù)作者言,“俱依陳誠《使西域記》”,。稍后成書的《大明一統(tǒng)志》,,這方面的內容基本沿襲了《寰宇通志》。而《明太宗實錄》的修撰者亦將陳誠《使西域記》加以節(jié)錄(本文簡稱實錄本),。天順以后,,有關帖木兒朝史地的著作不少承襲實錄本和《大明一統(tǒng)志》。鄭曉寫《皇明四夷考》可能有感于《明太宗實錄》和《大明一統(tǒng)志》的記載過于簡略,,于是抄錄了藏于官府的《西域行程記》和《西域番國志》,,此抄本即《北平圖書館善本叢書》本。 家藏本即《竹山文集》本,。關于《竹山文集》,,《四庫全書總目》卷175《別集類存目二》著錄《陳竹山文集》四卷本,為江西巡撫采進本,?!胺謨韧舛瑑绕?,皆其奉使時所撰述,,僅文十余篇,,詩一百三十余首,外篇二卷,,則皆當時投贈詩文,。”現(xiàn)在流傳較廣的是清嘉慶己卯年(1819)的重刻本,,此是明崇禎間陳誠后人根據(jù)家藏舊稿編成的陳誠文集,。中華書局的版本說明中說,是書“僅見于甘肅圖書館所藏”,,然據(jù)李江《陳誠與〈陳竹山先生文集〉》一文介紹,,他在江西省圖書館發(fā)現(xiàn)了一部嘉慶己卯重鐫、題署“板藏仁厚里”的《陳竹山先生文集》,。全書分內,、外二篇,各為兩卷,。內篇兩卷計有《奉使西域復命疏》,、《西域山川風物行程紀錄》、《與安南辨明丘溫地界書》,、《獅子賦》以及《西域往回行詩》92首,、《休居詩》46首和《新居上梁文》、《像贊》,、《歷官事跡》,、《題蕭元汀公界本堂記》。外篇有胡廣《送陳員外使西域序》,、周孟簡《送陳員外使西域序并詩》,、鄒輯《送陳郎中重使西域序》以及《縉紳贈使西域往回詩》41首。又有方孝儒,、解縉,、吳勤、王達,、吳溥,、楊榮、曾棨,、周寬,、周述、梁寅,、易庵等人贈其還鄉(xiāng)的序文和記其休居林下之事,。可見,,與甘肅圖書館所藏一樣,,均無《西域行程記》,。因此,《善本叢書》本因其有《行程記》而非源自家藏本,。此外,,又有北京圖書館藏《奉使西域行程記》,為清抄本,,內有“拜經(jīng)堂”印章一枚,,是為吳氏拜經(jīng)樓所藏之抄本?!栋萁?jīng)樓》本抄錄于《竹山文集》,。 家藏本《西域番國志》流傳亦較早。楊士奇[4]曾為《西域記》寫過跋,,內稱:“右《西域記》一冊,,吏部郎中吾郡陳誠子魯著”。陳誠任郎中是在進呈《使西域記》之后,,該書很可能是陳誠《使西域記》的又一抄本,,由陳誠送給楊士奇。而楊士奇也是一位藏書家,。 從研究明與帖木兒朝交往史角度看,,陳誠的《西域記行詩》、《奉使西域復命疏》和《獅子賦》價值較高,。換句話說,,《陳竹山文集》的重要性應引起我們重視。明與帖木兒朝是如何接觸的,?明人對帖木兒朝的認識如何,?帖木兒朝人對明人的態(tài)度如何,?這些問題在《陳竹山文集》中都能找到答案,。而學術界對這些尚重視不夠。 新近查閱《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二六(齊魯書杜,,1997年),,內收《陳竹山先生文集內篇二卷外篇二卷》,為江西省圖書館藏清雍正七年(1729年)刻本,。書后有雍正七年高乃德寫的敘,。卷首先有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資政大夫吏部尚書兼國史總裁泰和王直序,其后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賜進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劉同升寫的敘,。編輯者為陳誠從曾孫汝實,,嗣孫大緯、起泰重梓,。此版本早于嘉慶刻本九十年,,且刻印較好,,如陳誠西域記行詩之鐵門關二首,周連寬校注本所附甘肅圖書館藏本對此脫漏嚴重,。周連寬先生已知脫字,,認為“天地無心生想彩云邊”,應為兩句,,[5]其實遠遠不止二句,。雍正七年本是:“天地無心生險要,君王有德渾華夷,。野人擊柝驚秋鶻,,關吏開門聽曉雞。往古來今知幾度,,荒城空白鎖寒溪,。”又,,“有客西游絕域還,,星軺曉度鐵門關,殺風解凍添新水,,朔雪開晴露舊山,。行李蕭條心自得,梅花零落臘初殘,。臨時一盞除年酒,,邨市沽來欲醉難?!背Χ祝骸俺卸鬓o北闕,,奉使越西胡。人爭有終日,,客程無盡途,。幾驚時節(jié)改,兩見歲華徂,,五十明朝過,,愁添白發(fā)踈?!庇?,“閱歷歲云暮,乘槎人未歸,。葡萄春酒熟,,橘律晚羔肥。醉后忘憂樂,年來覺是非,。南州有慈母,,相憶淚沾衣?!币椅葱履甓祝骸芭D盡春回欲曙天,,征人何處慶新年,屠蘇酒泛葡萄水,,安息香焚俺把煙,,使節(jié)暫停荒野外,,心旌懸想彩云邊”,。后接周連寬校注本所附詩。王繼光先生曾對陳誠的生年作了考證,。若讀上引缺漏詩《除夕二首》之一“五十明朝過”一句,,我們便知,永樂十二年(1414年),,陳誠已有五十歲了,。因為“乙未新年”是永樂十三年(1415年)。此可佐證王繼光先生的推算,。 《西域行程記》和《西域番國志》的作者,,《善本叢書》本影印明抄本署名是“行在吏部驗封清吏司員外郎陳誠、苑馬寺清河監(jiān)副李暹”,。此署名表明《善本叢書》本抄錄自陳誠進呈本,。前已述及,據(jù)陳誠《歷官事跡》,,永樂十三年冬回至北京,,回朝之日即奏進《西域記》一本,《行程記》一本,、《獅子賦》一本,,得到明廷賞賜。十二月初十日升除吏部驗封司郎中,。陳誠進呈時還任吏部員外郎,,進呈后升任郎中,。從陳誠頭銜來看,,進呈本成于永樂十三年十二月初十之前。又據(jù)《明太宗實錄》卷169,,永樂十三年十月癸己陳誠上《使西域記》,,以此為據(jù),進呈本成于永樂十三年十月。進呈本副署名李暹[6]亦在此時任苑馬寺清河監(jiān)副,。盡管《西域記》,、《行程記》是陳誠主寫,但李暹年少時留心文史,,又入過太學,,同行者中文字功夫可能僅次于陳誠。陳誠進奏前,,或許請其閱覽補充過,。陳誠退休后,讀《河源記》,、觀《廣記》,,寫成《蔥嶺》、《薔薇露之說》,,說明他是西域地理風俗的留心者,,但也說明他在這方面的知識猶有不足。 關于明朝使臣陳誠的西域之行,,學者們論述較多,,但多集中于陳誠的行程及其《西域番國志》的研究。其中,,尤以王繼光先生的《陳誠及其〈西域行程記〉與〈西域番國志〉研究》論述甚詳,。該文初發(fā)表于《中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1990年),,后周連寬先生的校注本用之代為《前言》,。本文在王繼光先生研究的基礎上,試就陳誠在明朝與帖木兒朝交往中的所發(fā)揮的作用及其相關問題作一初步論述,。 陳誠,,江西吉水人。出生于一個世儒之家,,其父陳同早年“挾貲遍游江湖,,南極嶺海,北抵燕趙,,如是者數(shù)年”,。經(jīng)商數(shù)年,賺有財富,。有子六人,,皆擇師而教。陳誠即其次子,。世代業(yè)儒而又非風望顯達的家庭環(huán)境,,其父“壯游數(shù)千里,覽山川之奇勝,都邑之雄壯,,人物之富盛”的經(jīng)歷,,對日后陳誠的生活道路產生了重要影響。陳誠于洪武二十四年(1401年)中秀才,,二十六年成舉人,,二十七年登進士,選除行人司行人,,正八品,。行人司“職專捧節(jié)、奉使之事,。凡頒行詔敕,、冊封宗室、撫諭諸番,、征聘賢才以及頒賞,、慰問、賑濟,、軍旅,、祭祀,咸敘差矣”,。[7]陳誠在最初三年履職期間,,“詔往北平求賢、山東蠲租,、安南諭夷,,皆能不辱命?!盵8]其間洪武三十年初到安南,,諭安南王陳日焜,責其侵奪思明府事,,是陳誠第一次奉使出國,,初步顯示了他作為外交家的才華。陳誠與安南王往復辯論地界書,,后與《使西域記》等一道進呈給明成祖,。其中陳誠四道辯論書充分顯示了陳誠具有博古通今、處事有理有節(jié)的外交才能,。尤其是當安南王辯論不過,,遣人餽黃金二錠、白銀二錠,、檀香沉香箋香各二里時,,陳誠大義凜然,,堅卻贈物,,體現(xiàn)了一個外交官的良好素質,。回京后,,得到明太祖的嘉獎,,升翰林院檢討,從七品,。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1401年),奉命往迤北塔灘里招撫夷人,,回京后,,升廣東布政司左參議。永樂十年(1412年),,升吏部驗封清吏司員外郎,。十年內未曾出使,陳誠似乎遠離了外交,。然而,,永樂十一年,早在三年前出使帖木兒朝的使臣都指揮白阿兒忻臺回京,,隨其來貢的哈烈,、撒馬兒罕等地的大批使臣及其所帶來的貢物,給“銳意通四夷”的明成祖帶來了極大的驚喜,,遂決定遣中官李達等人送帖木兒朝使臣歸,,并擇廷臣中能文武長才者佐其行。曾任行人,、奉使過安南,、撒里畏兀兒、韃靼等地的陳誠,,成為眾臣推薦的理想人選,。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的胡廣記此事說:“永樂十一年秋,上遣中使勞來之,,擇廷臣之能者以佐其行,。眾推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子魯才可當之。子魯在洪武間以名進士為行人,,轍跡遍四方,,嘗使于沙里畏吾兒,立安定,、曲先,、阿端五衛(wèi);又使塔灘里,,提攜胡虜,;最后使安南取侵地,以書反覆曉其王,,厥聲甚彰。然則是行也,舍子魯其誰欲,?”[9]而陳誠是欣然樂于從命,告諸寮友曰:士生明時,,得委身于朝,,茍可效涓埃之忱,雖冒寒暑,,歷艱險,,固當鞠躬瘁力,無所遜避,。[10]陳誠這種不畏艱苦,,樂于為國獻身的精神在其西行詩中亦有所反映。如,,《馬上》,,“老騎官廄馬,寧似少年時,。報國心逾壯,,揮鞭力漸衰。白云親舍遠,,銀漢客槎遲,。髀骨應消盡。還家自有期”,。[11]展現(xiàn)了其驅馬奔赴帖木兒朝完成王命的心情,。在其《過川謠》中,他寫道:“仰看斗柄昏建寅,,離家已是秋復春,。萬里迢迢去鄉(xiāng)國,寸心切切思君親,。君親恩重何由補,,丈夫壯節(jié)當勤苦。蘇武邊庭十九年,,燁燁芳名垂萬古,。”在“漠漠平沙連斷磧,,人煙草木無纖須,。黑石磷磷窮遠眺,,恍若空原經(jīng)野燒。寒日凝火軍鐵明,,朔風擲地龍鱗皺”的瀚海,,保持一種艱苦不屈的大丈夫氣慨,足以令人敬佩,,而其“寸心切切思君親”的人間關懷充分體現(xiàn)了一位杰出外交家的鐵骨柔情,。 作為一位外交官,,陳誠是如何與帖木兒朝交往呢,?其《西行詩》對此有所反映。如《至撒馬兒罕國主兀魯伯果園》:“加趺坐地受朝參,,貴賤相適道撒藍,。不解低頭施揖讓,惟知屈膝拜三三,。飯炊云子色相兼,,不用匙翻手自拈。漢使豈徒營口腹,,肯教點染玉纖纖,。”詩中言帖木兒朝不分貴賤,,見面都互稱“撒藍”,,即阿拉伯語Salam。施禮不會低頭作揖,。初使帖木兒朝的陳誠對“手抓飯”似不適應,,因擔心弄臟了手只好餓肚子了。[12]其詩展示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 與西班牙使臣克拉維約一樣,,陳誠一行途經(jīng)渴石城時,曾拜謁帖木兒的故居,。令人驚訝的是,,克拉維約參觀帖木兒行宮時,行宮修建近20年尚未完成,,克拉維約對其描述到:“宮門高大,,入內則見兩旁廡廊皆鑲砌金碧色之琉璃,兩邊各有客廳一所,,滿地皆鋪以藍色瓷磚”,。入第二道宮門,“宮門兩廂壁上亦鑲有金碧色琉璃”,,其后“迎面為一座四方形大殿,,此殿系專為起見臣屬及使者之處,。殿內四壁鑲砌金碧色硫璃,天花板上裝點有金星,,殿后宮房衙署之多,,不可勝數(shù)。房頂皆復有耀目之琉璃瓦”[13],。僅僅過了十年,,陳誠所見到的行宮是:“金飾尤鮮明,鈴甃半傾覆,。陰屋魈火微,,白晝窮猿器”。陳誠對此感慨萬千:“廢興今古多,,低頭較榮辱,。” 哈烈是陳誠一行西行的目的地,。陳誠《西域番國志》以哈烈為首,,記“哈烈”的內容最詳,約占全書的一半,,三千余字,。然多述山川風物,卻難得見帖木兒朝國主沙哈魯是如何接待中國使臣的描述,。我們只能通過陳誠的其他記載知其大概,。[14]在哈烈期間,陳誠等人不僅遞交了國書,,寫好行程記,,而且對哈烈的山川風物細加察訪,得知其地有獅子,、花獸等物,,并敦促沙哈魯遣人朝貢。最后,,哈烈,、撒馬兒罕、失剌思,、俺都淮等地各遣使貢文豹,、西馬、獅子,、花獸及其他方物,。永樂十三年十月,陳誠一行終于回到京城,?;爻?,陳誠除了進獻了《西域記》、《獅子賦》,、《行程記》之外,,還進了西馬七匹。以往學者對陳誠進獻馬匹之事未曾注意,。陳誠此后曾兩次成功地出訪帖木兒朝,,每次回來均進獻馬匹。永樂十六年四月回京后進馬十五匹,,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回京后進馬三十五匹,。每次進馬都得到朝廷的賜鈔。永樂十三年,,賜錢鈔四萬七千貫,,紵絲二表里,,其中包含馬價,。永樂十六年,賜馬鈔五萬五千貫,。永樂十八年給馬錢鈔十萬二千貫,,賞紵絲三表里。[15]陳誠的獻馬是越來越多,,得到的賞賜也越來越多,。此事表明,即使像陳誠這種官方的正式使臣,,亦有私下買馬獻給朝廷之舉,。與帖木兒朝來華使臣一樣,明朝出使帖木兒朝的使臣,,亦同時兼有貿易使臣的身份,。當然,陳誠之父是個商業(yè)大賈,,此對陳誠可能亦有影響,。明廷對使臣買馬進獻是歡迎并予以獎賞的。盡管初次出使帖木兒朝的陳誠是使團中負責應對文書的書記官,,是中官李達的副手,,然陳誠每次出使帖木兒朝回國后,均官升一級,。永樂十三年官升吏部驗封司郎中,,正五品,散官奉議大夫,,永樂十六年升除廣東布政司右參議,,從四品,,散官朝列大夫,永樂十八年升除廣東布政司右參政,,從三品,,散官亞中大夫。明朝出使西域的使臣中,,陳誠是遷升較為順利的一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已是六十高齡的陳誠最后一次出使西域,,行至肅州將出塞間,,明太宗去世。仁宗即位,,詔赦天下,,停止四夷差使。陳誠中途返回,,未達西域,。次年考核,放回原籍,。聽候取用,,宣德三年致仕。陳誠最后的官職是廣東布政使右參政,?!睹魇犯濉り愓\傳》稱他累官右通政,不知其依據(jù),,或許與曾任通政的李暹混淆,。美國學者羅沙比《明朝到內亞的兩位使臣》一文稱陳誠最后的官職是右通政(right transmission commissioner),[16]依據(jù)的是富路特(L.C.Goodrich)寫的“陳誠”傳,。富路特在《明人傳記辭典》(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中稱陳誠最后的官職為associate transmission commissioner,,[17]意為“通政侍郎”。此即羅沙比的right transmission commissioner,?!吨袊费芯縿討B(tài)》1981年第2期載劉坤一摘譯的莫里斯·羅沙比的《明代到亞洲腹地的兩位使者》一文,將其譯成“都轉運使”,,明都轉運使掌鹽監(jiān)之事,,此與原意不合,應譯為右通政,。明通政司掌收呈狀,,付刑部審理。富路特援引史料有誤,漢譯更錯,。遺憾的是,,晁中辰先生寫《明成祖?zhèn)鳌窌r,亦采用“都轉運使”,,原文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陳誠第三次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域,進一步促進了中亞各國同中國的和平友好關系,。這次出使回國后,,陳誠升為都轉運使?!盵18]此兩句原封不動地照錄在張維華先生主編的《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第280頁上,。[19] 明朝出使西域的使臣,陳誠很可能是惟一出身于進士的人,。在眾多明朝使臣中,,其學識水平最高??梢哉f,,他對帖木兒朝的看法,代表了當時明朝儒臣的觀點,。 帖木兒朝使臣來華,,畢獻方物,是明朝皇帝“圣德之潛孚,、和氣薰蒸之致也”。(陳誠《獅子賦》)陳誠等人之出使,,則體現(xiàn)了“皇上柔遠之仁”,。當時的朝臣多持此看法,如翰林學士胡廣認為:帖木兒朝使者相續(xù)于道上,,“蓋非有所逼逐而使之,,實感慕德化所致耳”。翰林侍講鄒緝亦認為帖木兒朝來貢是“今上皇帝恩威誕布遐壤”的緣故,。在此思想指導下的明朝使臣都以大國使臣自居,,對其所使西域諸國從內心里仍持輕視態(tài)度。陳誠在其《西行詩》中多次表明此種態(tài)度,。如《土爾番城》:“九重雨露沾夷狄,,一統(tǒng)山河屬大明”。參觀了帖木兒在渴石的荒城故居后,,“遠人笑相顧,,開樽酌醒綠。酒后發(fā)狂吟,剛風振枯木,?!睂业娘L磨不以為然:“明朝木靜風夷去,好笑胡人拙計窮,?!?/span> 陳誠的西域報告中,對山川形勢,,氣候物產,、宗教民俗尤其是商品經(jīng)濟、集市貿易,、貨幣,、衡器、稅收等記述甚詳,,而對其驛站制度,、軍事制度的記載甚微,陳誠初使帖木兒朝臨行前,,翰林學士胡廣囑咐說:“子魯宜考其山川,,著其風俗,察其好尚,,詳其居處,,觀其服食,歸日征諸史傳,,求有合焉者”,,“他日國家修纂志書,稽諸西域以見聲教之達,,其有待于子魯之行乎,?”由此可見,陳誠的西域行記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史官修史用的,,并沒有給國家提供軍事情報的明確意識,。盡管他在《西域番國志》中曾提及帖木兒朝與別失八里、蒙古部落相互爭斗的事,,在《西域行程記》中提到別失八里馬哈木王西遷之事,,但這些記載均非常簡略,是一種客觀描述,。這充分反映了明帖木兒朝的交往是以貿易往來為主的和平交往,。莫里斯·羅沙比指出:“永樂年間有20次使團來自撒馬兒罕和哈烈,32次使臣來自中亞其他城鎮(zhèn),,44次使臣來自哈密綠洲西北部附近,。有些其他的中亞商人和官員只到達中國西北邊境的居民點,,未計在這個數(shù)字之內。即使如此,,永樂在位的二十一年中,,這些使團平均每一年多達四次以上,可見明與中亞各地之間的親密關系,,這無疑是陳誠這些高度成功的和受到很好接待的出使促成的,。”[20]他的這一評價是正確的,。 陳誠三次到達哈烈,、撒馬兒罕等地的時間依次是:永樂十一年九月至十三年十月;永樂十四年六月至永樂十六年四月,;永樂十六年十月至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對這三次西使的時間、活動,,王繼光先生已作了專門探討?,F(xiàn)在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是陳誠第三次由哈烈回到北京的時間與《明太宗實錄》中相關記載。據(jù)陳誠《歷官事跡》,,永樂十六年十月往西域諸番國公干,,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一日回到北京。此次前往西域的時間,,在《明太宗實錄》中得到印證:永樂十六年九月戊申,,哈烈沙哈魯、撒馬兒罕兀魯伯使臣阿爾都沙辭還,,遣中官李達等赍敕及錦綺,、沙羅等往賜沙哈魯、兀魯伯等,。[21]九月下達差遣命令,,陳誠十月二日由吉水啟程,中途會合使團,,前往西域,時間上是吻合的,。[22]問題出在回來的時間上,。《明太宗實錄》沒有記這次使團回來的時間,,卻有這樣的記載:“永樂十八年(1420年)六月己酉,,升廣東布政司右布政陳誠為右參政。命同中官郭敬等使哈烈諸國,。時哈烈,、撒馬兒罕、八答黑商、于闐諸國皆遣使貢馬,,故遣誠等赍敕各賜彩幣等物,。”[23]而據(jù)陳誠《歷官事跡》,,他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一日才回京,,六月尚在返國途中。未曾復命,,斷無再次出使之理,。《明太宗實錄》這方面的記載可能有誤,,原因如下:其一,,陳誠是由右參議升為右參政?!睹鲗嶄洝酚浧溆也颊秊橛覅⒄?,明顯筆誤,因為右布政高于右參政,,豈能由高官“升”為低官,!且陳誠終身未至右布政這一官職。其二,,據(jù)《歷官事跡》,,陳誠是在永樂十八年十二月初十升除廣東布政司右參政,對于升官晉職之事,,陳誠一般不會記錯,。而據(jù)《明實錄》記載,陳誠是在六月得到提升,,此時他尚在途中,,未曾復命,何由升職,。再次,,據(jù)《沙哈魯遣使中國記》,帖木兒朝使團到達北京的時間是在1420年12月14日(回歷823年12月8日)此時間與陳誠所記十一月(農歷)初一日相差數(shù)天,。漢文與波斯文記載兩相印證,,說明陳誠的記錄是正確的。筆者懷疑,,《明實錄》中的“六月己酉”可能是“十二月己酉”之誤,,十二月己酉即“十二月十五日”(查陳垣《中西回史日歷》,此日是1421年1月18日)即在陳誠升職之后五天,,明廷命他與中官郭敬往使哈烈諸國,,即送使臣回去,。王繼光先生說,這可能是明廷當時的一個計劃,,實際并未成行,。但陳誠尚未回來,計劃又如何提出呢,?筆者以為,,計劃是可能的,因為陳誠本人就記載,,十二月初十升職后,,“復擬西域之行,聽候間”,。問題出在《明實錄》記載的年代有誤,。至于這個計劃未能實行的原因,,陳誠明確指出:“四月八日夜火災,,延燒奉天,、華蓋、謹身三殿,。十一日大赦天下,停止四夷差使,。”此與《明實錄》和《沙哈魯遣使中國記》等記載是吻合的,。 注釋 [1]傅增湘:《藏園群書經(jīng)眼錄》卷五,史部三,,中華書局,1983年,,第453頁。 [2]此回鶻不知何指,,距養(yǎng)夷城一百里有回回阿兒哥,,不知是否與此有關,?或有可能指帖木兒帝國信奉伊斯蘭教民眾,。 [3]鄭曉:《皇明四夷考》,,《吾學編》,明隆慶元年(1567年)海鹽鄭氏刊本,。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鄭心材刻本,,《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46冊。 [4]楊士奇(1365~1444年),,江西泰和人,,號東里。建文初入翰林,,永樂初入內閣,,仁、宣朝及英宗初年,,長期主持內閣,。著有《東里文集》、《文淵閣書目》等,。 [5]陳誠:《西域行程記 西域番國志》,,周連寬校注,中華書局,,1991年,,第135頁注,。 [6]李暹(1376~1445年),,字賓晹,長安人,。洪武中舉于鄉(xiāng),,卒業(yè)太學。永樂中受戶部主事,,使西域,,凡五往返,遍經(jīng)諸國,,咸得其歡心,。升郎中,官至戶部左侍郎,,正統(tǒng)十年卒,。 [7] 《明史》卷74,《職官》三,,第1809頁,。 [8] (清)彭際盛,、胡宗元等:光緒《吉水縣志》,卷三十四,,宦業(yè),,清光緒元年(1875年)刻本。 [9] (明)陳誠:《西域行程記 西域番國志》,,周連寬校注,,中華書局,1991年,,第164頁,。 [10]翰林編修周孟簡《送陳員外使西域序并詩》,,同上引書,,第166頁。 [11]本文引陳誠西行詩均見《西域行程記 西域番國志》,,周連寬校注,中華書局,,1991年。 [12]此據(jù)陳得芝師提示,,“玉纖纖”指玉手,。 [13] (土耳其)奧瑪李查譯,楊兆鈞漢譯:《克拉維約東使記》,,第118頁,。 [14] 《克拉維約東使記》第118頁。 [15]陳誠《歷官事跡》,,周連寬校注,《西域行程記 西域番國志》,,第152~153頁。 [16]莫里斯·羅沙比:《明代到內亞的兩位使者》(Morris Rossabi,Two Ming Envoy to Inner Asia,,T’oung Pao,Vol.LXII,,1-3,Leiden,,1976.),漢譯《明代到亞洲腹地的兩位使者》載《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2年第2期,。 [17] L.C.Goodrich and ChaoYing Fang,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6,,p.145. [18]晁中辰:《明成祖?zhèn)鳌罚嗣癯霭嫔纾?993年,,第312頁。 [19]張維華主編:《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80頁,。此部分為晁中辰先生所寫。 [20] 《明代到內亞的兩位使者》第28頁,。 [21] 《明太宗實錄》卷204,第1頁,。本文所引《明實錄》,,均采用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影印本,。 [22]王繼光:《陳誠及其〈西域行程記〉與〈西域番國志〉研究》,,《中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1990年。 [23] 《明太宗實錄》卷225,,第1頁。 (作者單位:徐州師范大學歷史系) 編排:楊春紅 審核:陳 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