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是用來闡述,、解釋《易經》的,共分為七個部分: 1.《彖傳》上下兩篇——《易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彖曰',,也叫做'彖辭'。彖是“斷”的意思,,彖辭用來論斷一卦的卦象,、卦德和六爻的排列。 2.《象傳》下兩篇——每卦的“彖曰'后面,,緊接著是“象曰”,,稱為大象,總論這一卦的象,;每一卦有六爻,,爻辭后面的“象曰”,叫做小象,,分論這六爻的象,。象的功能,在模擬萬物的形態(tài)和事理,。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 學易經最好先研讀易傳 3.《系辭傳》上下兩篇——系的意思是聯絡,把易道的義理,,聯系起來,,相當于《易經》的總論或通論,并不局限于哪一卦或哪一爻,。上篇以形而上的道體為主,,下篇以形而下的器用為主,合起來可以稱為“易大傳'。 4.《文言傳》一篇——乾卦和坤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和第二卦,,稱為“易的門戶”。其余六十二卦,,都由這兩卦互動,、交感所形成。易道變化,、陰陽交易,,都以乾坤為本。這兩卦的卦辭和爻辭,,顯得特別重要,,所以各加文言傳,以詳細解釋,,很可能是后世易學家的見解所輯錄而成,。 5.《序卦傳》一篇——說明六十四卦的次序和排列的理由。 6.《說卦傳》一篇——說明八卦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八卦相重的由來,。 7.《雜卦傳》一篇——解釋六十四卦的卦名,。 以上七個部分,一共十篇,,稱為'十翼”,,表示易學起飛的十只翅膀。相傳為孔子所作,,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chuàng)作,。
|
|
來自: 新用戶0893HZZX >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