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通常會在寒冬季節(jié)通過進食一些參類來補益正氣,,增強免疫力,。那么這些參類到底有什么具體作用?不同體質(zhì)的人群又適合吃哪些參呢,?來聽聽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主治醫(yī)師封慧醫(yī)生怎么說,。 人參 性味溫,味甘,、微苦。它的主要作用是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在古代,人參常用于急救,,如拯救大吐,、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所致的元氣虛脫,、氣息微弱、汗出不止,、脈微欲絕的危重證候,。不僅如此,人參還可以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 西洋參又稱為花旗參,,性涼,,味甘、微苦,,它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的作用。西洋參可用于因氣陰兩傷引起的體倦少氣,、身熱,、汗多以及口渴心煩等癥狀,常和西瓜翠衣,、竹葉,、麥冬等同用。 人參和西洋參都有補氣作用,,但是人參性偏溫,,而西洋參性偏涼,,因此人參更適用于氣虛伴有陽虛的患者,而西洋參更適用于氣虛伴隨陰虛有熱的人群,。 黨參 藥性平,,味甘,可補中益氣,。不過,,它和人參都有補益脾肺之氣的作用,但藥力相對較弱,。運用黨參在治療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以及脾虛泄瀉等脾氣虛弱的癥狀時,,常和白術,、茯苓同用。在治療肺氣虧虛引起的咳嗽氣短,、聲低懶言等癥狀時,,可以與黃芪、蛤蚧等藥同用,。 太子參 藥性平,,味甘、微苦,,它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的作用。對于食少倦怠,、自汗,、口干口渴等氣陰不足的輕癥以及熱象不明顯的人群,可服用太子參,。相反,,如果氣陰兩傷癥狀明顯且有熱象時,出現(xiàn)乏力氣短,、汗出不止,、心煩口渴、小便短少以及大便干結(jié)等癥狀時,,可以服用西洋參,。 以上的幾種參類都具有補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參類都具有補氣作用,,如玄參,、北沙參、南沙參、丹參等就不具備補氣的作用,。 玄參 藥性偏寒,,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jié)的作用,。玄參如果與生地、麥冬同用,,可以治療陰虛津傷,、腸燥便秘;而如果和黃芩,、連翹同用的話,,就可以治療陰虛火旺引起的咽喉腫痛。 藥性微寒,,味甘,、微苦,它具有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因此北沙參既可以補肺陰,,又可以清肺熱,,在因陰虛肺燥有熱引起的干咳、無痰,、咽干或伴有聲音嘶啞等癥狀時,,可以服用北沙參。 雖和北沙參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不過它們的功效非常相似,都具有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的作用,。但北沙參清養(yǎng)肺胃的作用更強,南沙參清養(yǎng)肺胃作用稍弱,,但它卻比北沙參多了化痰的功效,,因此在出現(xiàn)干咳少痰、痰粘難咳,、痰中帶血等癥狀時,,可以用南沙參搭配麥冬、知母,、川貝母來治療,。 丹參 味苦性寒,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作用。丹參搭配生地,、當歸,、香附等可以治療因瘀血阻滯引起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以及產(chǎn)后腹痛等,。搭配檀香、砂仁可治療因血瘀引起的胸痛,、腹痛等,。而搭配酸棗仁、柏子仁等可以清心涼血,、除煩安神,。 醫(yī)生提醒,上述的這些參類都不可以和草藥藜蘆同用,。因為人是一個復雜的機體,,往往各種癥狀會同時出現(xiàn),病因復雜多變,,所以不建議擅自服用參類草藥,,如有不適,應當?shù)结t(yī)院就診,。此外,,藥物只是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一個方面,而合理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平和的情緒都會對增強人體正氣以及預防和治療疾病都有很好的幫助,。 |
|
來自: 瀕湖后人 > 《醫(yī),、保?!?/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