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吳江區(qū)的盛澤鎮(zhèn),,這里絲織業(yè)非常發(fā)達,以“衣被天下”享譽全國,。其實,,早在明清時期,蘇杭地區(qū)的棉紡織業(yè)和絲織業(yè)就聞名遐邇,。傳說中的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這兒的絲織作坊里出現(xiàn)的。 百姓需要穿衣,皇室也不例外,,而且品位和標準更高,。于是,明朝就在北京和南京設(shè)有兩京織務(wù),,在各地設(shè)立織染局,,代表官府管理部分紡織作坊,按照皇宮要求織布做衣,。到了清朝,,這一體制延續(xù)了下來,只是織染局變成了織造府,,范圍也壓縮到江寧,、蘇州和杭州三地,由負責皇宮后勤事務(wù)的內(nèi)務(wù)府管轄,。 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當江寧,、蘇州和杭州織造的。既然是給皇室做衣服,,那這些職位一定要留給內(nèi)務(wù)府包衣奴才,,也就是皇帝的家奴。曹寅,、李煦和孫文成就分別長期擔任這三個地方的織造,。 這三位真不是一般人。不僅相互間盤根錯節(jié),,而且各自都背景深厚,。江寧織造曹寅是蘇州織造李煦的妹夫,杭州織造孫文成是曹寅推薦上位的姻親,。曹寅母親孫氏,、李煦母親文氏,都做過康熙帝乳母,,而且曹寅還是康熙帝幼年伴讀,。這樣看來,我們可以將“三處織造,,視為一體”,。可以說,,他們仨都是康熙帝的自己人,。正是由于深受信任, 這三處織造府才有幸成為康熙帝南巡下榻的行宮,,裝潢得富麗堂皇,。 曹雪芹,,就是江寧織造曹寅的孫子。他的幼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度過的,。康熙帝把曹寅,、李煦,、孫文成等人派到蘇杭,絕不僅僅是管點針線活,,定期給皇上,、太后量體裁衣。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作為密探,,了解當?shù)氐奶鞖馕飪r、社情民意,、官員表現(xiàn)等,,并通過特殊渠道奏報皇帝。因此,, 三處織造府表面看來是內(nèi)務(wù)府的后勤機構(gòu),,其實倒更像是大清版“克格勃”(情報機構(gòu))。 需要強調(diào)的是,,曹寅,、李煦,、孫文成肩負的使命高度保密,,除了皇帝,誰都不知道,?;实坌枰麄兞私獾那闆r,不只限于江浙地區(qū),,還包括看到,、聽到的其他地區(qū)的情況??滴醯壅J為,,他們作為旁觀者,看問題會更超脫,、客觀一些,,奏報的情況可信度會更高。 那么,,這仨人是怎樣給皇帝打小報告的,?靠題本嗎,? 當然不是。題本作為明清時期的主流公文文書,, 有三個無法克 服的缺陷:一是文字冗長,。題本寫作講究八股文的起承轉(zhuǎn)合和華麗辭藻,還要重復相關(guān)的文件全文,,因而字數(shù)繁多,,容易沖淡主題。明朝初年,,一個叫茹太素的大臣,,就給朱元璋寫了一道題本,篇幅上萬字,。朱元璋看了一半,,發(fā)現(xiàn)還沒切入正題,一怒之下,,讓人把茹太素揍了一頓,。隔日想起來,把這道題本看完,,發(fā)現(xiàn)文章結(jié)尾提出的幾條建議都可行,,這才趕緊把茹太素找來好言寬慰。想一想,,這樣的題本朱元璋每天要看幾百件,,如果都這么啰唆,他怎么受得了,!可是,,如果讓題本說白話、說短話,,意味著要改變衙門的行文規(guī)矩,,甚至是文風,這對于好不容易樹立起的八股取士的文化專制導向不太有利,。朱元璋放棄了,。 二是內(nèi)容不密。為了妥善處理廢話連篇的問題,,對于地方官送來的題本,,皇帝讓通政司和內(nèi)閣作為兩道過濾閘門。通政司審核格式,,內(nèi)閣羅列摘要和提出處理意見,,寫于票簽上并粘在題本中,呈送皇帝,。這樣一來,,皇帝是省事了,,但這份題本也無法保密了。畢竟,,在皇帝閱覽之前,,已經(jīng)過了多道程序,好些人都看過了,。許多機密大事,,根本沒法用題本奏報。至于部院大臣送來的題本,,雖然免去了通政司一關(guān),,但也要經(jīng)由內(nèi)閣“票擬”,同樣無法保密,。 三是流轉(zhuǎn)太慢,。由于審核程序繁多,題本一開始就陷入了公文旅行的窘境,,每道程序耽擱兩三日,,累加起來,就會誤事,。 必須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公文文書形式,,既克服題本這三個缺陷,又不要完全取代題本的功能,。這種文書形式,,就叫“奏折”,或稱“密折”或“折子”,。它只在清朝康熙年間以后才有,。如果講述其他朝代的影視劇里出現(xiàn)“奏折”“密折”字樣,那就是瞎扯,。 作為奴才,,曹寅,、李煦等人身在江南,,心必須跟皇上在一起。表現(xiàn)形式,,就是時不時給皇上請個安,。那時候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沒有電話,,主奴之間的私房話,,當然不想讓別人了解,那就派親信家人帶一封請安的私信,,送到紫禁城,。這樣的書信,,因為折成幾下,所以 稱為“請安折”,。 康熙皇帝收到請安折,,一般都會用紅筆寫幾句批語, 稱為“朱批”,。有時只寫“朕安”,,或者告知身體有恙,哪兒不舒服,;有時就要多寫幾句,,問問當?shù)氐那闆r,官員的表現(xiàn),,讓曹寅,、李煦等人多方打聽,從速報來,,但要保密,。有些地方遭了災(zāi),或者盛傳流言蜚語,,甚至發(fā)生民變,,康熙帝寢食難安,擔心朝廷發(fā)布的政策措施到地方走樣,,擔心地方報來的情況有隱瞞,,就在請安折上批示, 讓曹寅,、李煦等人提供更客觀翔實的材料,。 看看康熙帝在請安折上的批示吧: 一次,李煦在請安折里奏報當?shù)叵掠?、糧價和民情,,康熙帝朱批道: 對于當?shù)貫?zāi)情,“朕夙夜焦思,,寢食不安,,但有南來者,必問詳細,,聞爾所奏,,少解宵旰之勞。秋收之后,,還寫奏帖奏來,。凡有奏帖,萬不可與人知道”。 康熙帝在李煦的另一份請安折里朱批道:“朕體安,。近日聞得南方有許多閑言,,無中作有,議論大小事,。朕無可以托人打聽,,爾等受恩深重,但有所聞,, 可以親手書折奏聞才好,。此話斷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爾即招禍矣,。” 還有一次,, 康熙帝在曹寅的請安折上朱批道:“倘有疑難之事,,可以密折請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寫,,但有風聲,,關(guān)系匪淺。小心,?!?/span> 他們共同強調(diào)了請安折奏報地方事務(wù)的最重要事項,就是保密,。能自己寫,,就不要委托他人,更不能讓他人獲悉內(nèi)容,。 題本的三個缺陷,,請安折都克服了。 然而,,如果康熙帝只靠這三個織造了解國家大事,,只靠請安折偷偷摸摸地搞情報,未免太不靠譜了,。萬一這三個人掉鏈子了,,萬一請安折報來的內(nèi)容有誤,該怎么辦? 本文節(jié)選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