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樹是我國常見的樹種,人們常說“桑樹一身都是寶”,,除了桑葉可以養(yǎng)蠶,、桑椹可以食用之外,連桑樹的根都是可以入藥的寶貝,。別看桑樹根的皮其貌不揚,,但它卻是化濕消腫的良藥“桑白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xué)習(xí)下它的臨床妙用,。 行水消腫,瀉肺火,,平喘,。 甘,,寒,。歸肺經(jīng)。 1.用于行水消腫,。本藥健脾化濕,,理氣消腫,。宜治水腫實證而小便不利者,有行水利尿而退腫的功效,,尤其治療顏面部水腫,,用之最佳。我記憶里有三味藥可治療顏面性水腫,,一味是麻黃,,一味是桑白皮,一味是車前子,,專治顏面水腫,,而且效果最佳。《醫(yī)學(xué)入門》中以桑白皮同青高粱米同煮,,名桑白皮飲,,治療水腫喘息。 桑白皮也可用于復(fù)方,,如《中藏經(jīng)》之五皮飲(又名五皮散),,即桑白皮、陳橘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共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生冷油膩硬物,,近代多作湯劑使用。五皮飲健脾化濕,,理氣消腫,,治療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水腫等,。 本方以陳皮理氣和中,,茯苓皮淡滲健脾,兩藥相配使水行濕化,土能行水,;桑白皮瀉肺降氣,,土生金,實則瀉子也,,使肺氣清肅,,水自下趨;大腹皮下氣行水,;生姜皮辛散水氣,,共奏健脾化濕、理氣消腫之功,。 受上面的五皮飲治療妊娠水腫啟發(fā),,我常用五皮飲治療腎積水,配合螻蛄,,效果很好,。五藥皆用其皮,故名五皮散,。五皮散所治之水腫,,屬脾虛氣滯,濕盛生腫之變,。脾屬土,氣化水,,脾虛則濕盛,,氣滯則水停,故身面悉腫,,腹?jié)M,,小便不利。以五皮散健脾理氣化濕,,則脹滿自消,。但需說明,本方主治以皮水最為適合,。婦科中有生白術(shù)散,,為治療子腫之名方。其方是五皮散去桑白皮,,加白術(shù)消水兼有安胎之效,。這是安胎藥,希望大家特別記憶,。 臨床加減應(yīng)用:腰以上腫者,,加秦艽、紫蘇、荊芥,;腰以下腫者加赤小豆,、赤茯苓、澤瀉,、車前子,、萆薢、防己等藥,。 赤小豆是一個利水藥,,咱們學(xué)中醫(yī)主要看中醫(yī)理論,不要光聽西醫(yī)理論,,西醫(yī)認為腎病患者是特殊人群,,腎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便應(yīng)控制蛋白質(zhì)的進食量,,不宜吃豆類食品和豆制品,。中醫(yī)認為赤小豆利水能夠起到消蛋白的作用。所以我們用藥治療,,必須遵循中醫(yī)的理念,。 大便不通者少加大黃、枳實等,;腹中脹滿甚者,,加萊菔子、厚樸,、青皮,、麥芽等;體虛者加人參,、白術(shù)等,;屬陰水者,可加附子,、干姜,、肉桂;屬陽水者,,加大黃,、黃芩、黃柏,、連翹等,。若腫消退后,還宜對證調(diào)理,,以收全功,。特別是患水腫后要調(diào)脾健脾,杜絕生水之源,水腫則不易再發(fā),。 2.用于瀉肺清熱,,止咳平喘。桑白皮能瀉肺熱而下氣平喘,,主治肺熱喘逆,;用于兼痰盛留飲者,有瀉肺行水而消痰之功,。如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之瀉白散,,即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銼散,加入粳米一撮,,水二盞,,煎七分,食前服,,近代常作湯劑用,。瀉白散瀉肺清熱,平喘止咳,,用于肺熱喘咳,,皮膚蒸熱,灑淅寒熱,,日晡尤盛,,脈細數(shù),舌紅苔黃,。瀉白散為瀉肺清熱之方,方中以桑白皮瀉肺清熱,,化痰平喘為君藥,,用地骨皮清肺中伏火而退虛熱,甘草,、粳米和中健脾,,取其虛則補其母之意,故四藥合奏可清肺熱,,定喘咳,。如肺經(jīng)熱重,本方藥力嫌緩,,也就是沒那么大力量,,加入黃芩、知母以增強清肺之功;肺虛甚者,,可加入人參,、茯苓以補氣。桑白皮在很多書中放在止咳平喘藥里,,因為我臨床治療腎病較多,,常以桑白皮治浮腫,尤其是面部浮腫,,所以我把它放在這里,,別的本草書也把它放在利水藥里。 3.桑白皮瀉肺,,利大小腸,,降氣散血。桑白皮善于利小水,,乃實者瀉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氣,即肺火有余者,,更為適宜,。《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也?!绷_天益言其瀉肺中伏火而補正氣,,瀉邪所以補正也。4.鑒別,。桑白皮治水之上源以利水,,茯苓皮則治水之下竅而利水;桑白皮瀉肺中有余之火,,地骨皮瀉骨間不足之火,。這兩味藥各有各的長處。 【用量】9~18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