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以前,,一位李姓泉友在日本的二手網(wǎng)站淘貨,花幾百元購買了幾枚五銖,、永樂,、順治、康熙,,那位日本賣家挺爽快,,發(fā)貨之后還順帶附送了一枚同治重寶當十。 日本賣家打死也沒想到,,他以為是贗品的同治重寶,,竟是十分罕見的真品雕母,幾十萬就這么白送給別人了,。而李姓泉友也打死都沒想到,,一個天大的漏送到眼前,結(jié)局卻不怎么美好,。 一上手實物,,泉友就覺得這枚錢幣不簡單,錢文精美,,錢徑碩大,,銅質(zhì)精純,傳世熟包漿,,怎么看也不像普通錢幣,,便送到國內(nèi)某著名老牌錢幣網(wǎng)站鑒定,。 而評級師的意見是,,雖然這枚錢幣包漿盤玩的“太熟”,并非一眼開門之物,,正背地張也有“老加刀”的痕跡,,但綜合參考下來,,還是定性為真品母錢,入了盒子,,給了82分,。 這個結(jié)果泉友還是比較滿意的,,也在網(wǎng)站工作人員的推薦下直接上拍,很快便在2020年1月7號以50600元的價格成交,。但賣掉之后卻有朋友提醒他,,這枚同治沒有翻砂痕跡,要么是假的要么就是雕母,,不太可能是母錢,。 某網(wǎng)站成交截圖 泉友聽完心里有點打鼓,但他也不是特別懂,,也就沒在意,,結(jié)果朋友提醒他:“你信不信,一年之后這枚錢幣就會以雕母的身份上大拍,!” 果然行家就是“料事如神”,,深知這一行的潛規(guī)則,僅僅11個月過后,,這枚錢幣就上了那家網(wǎng)站的拍賣,,身份為“雕母”,標為“日本藏家舊藏”,。然后國內(nèi)多位實力藏家爭相競拍,,落槌價90萬元,加上傭金最終成交價高達103.5萬元,。 泉友事后發(fā)帖“抗議”,,他覺得自己被套路了,網(wǎng)站工作人員故意把雕母說成普通母錢,,然后讓“內(nèi)部人員”買下來轉(zhuǎn)手賺得盤滿缽滿,,這是典型的“店大欺客”。但網(wǎng)站也趕緊辟謠,,大意就是泉友一開始就認可了他們的鑒定結(jié)果,,也同意賣掉,最終拍賣成交價顛覆認知實屬正常,,企業(yè)合法合規(guī),,并沒有故意“坑”泉友。 這就是在泉界鬧得沸沸揚揚的“同治雕母事件”,,直到如今都還在扯皮,。很明顯,泉友雖然意外撿個大漏,,自己卻沒能把握住,,把一套房子賣成了一輛面包車的價錢。至于那個老牌網(wǎng)站到底是不是“故意的”,,仁者見仁,,咱也不亂猜了。 咸豐當五十雕母 鄧通秋拍成交價:253萬 為何雕母這么值錢,?一枚普通的咸豐通寶小平錢,,價值20元;咸豐重寶當十美品,,也就幾百元,;咸豐大錢當五十、當百,,雖然暴漲但一般也就在幾千元到數(shù)萬元之間,;就算能評上母錢,一般泉源局當十賣個兩三萬就差不多了,。 但雕母不同,,每次一出現(xiàn)基本都是幾十萬的高價,拍出百萬天價的也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幾個月前的鄧通秋拍中,,一枚咸豐重寶寶泉當五十雕母,成交價高達2530000,,打破該品種的最高紀錄,。 貴的原因當然是數(shù)量稀少,比如上文那枚同治當十雕母,,之前總共發(fā)現(xiàn)也不過只有三枚,,祺祥雕母只有五枚,宣統(tǒng)雕母只有四枚,,很多雕母更是孤品,。之所以這么少,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成因,。 清代翻砂鑄錢 古代要鑄造錢幣,,當然不能瞎造,有很嚴格的規(guī)格流程,。在唐代之前主要是用“范鑄法”,,先在石或陶泥上刻制錢幣初始的型腔,這種就叫“祖范”,。然后經(jīng)官方審核通過后,,再用祖范翻制銅或鐵的鑄范,就叫“母范”,。最后用母范翻制批量的陶范,,叫“子范”,然后就可以利用子范大量澆鑄銅液,,鑄造我們熟悉的銅錢了,。 這種方法因銅錢與澆道相連,,冷卻后像一棵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搖錢樹”,,再把錢幣從澆道上掰下來,,稍微打磨之后就可以投放市場流通了。 唐代之后范鑄法逐漸被廢棄,,改用“翻砂法”,。先由手藝高超的工匠,純手工雕制一枚銅,、象牙或蠟制的錢樣,,審核通過后即成為“祖錢”,理論上只有一枚,。然后再用祖錢翻制“母錢”,,這個數(shù)量要多很多,再把母錢發(fā)到各個鑄錢機構(gòu),,翻砂制作大量的“子錢”,,也就是天量的方孔銅錢。 范鑄法和翻砂法程序差不多,,但翻砂法的效率更高,,一版砂型可一次性翻鑄64枚銅錢。綜上所述,,錢樣就是“設計初稿”,,而祖錢就是我們所稱的雕母,它是母錢的樣板,,母錢則是子錢的樣板,。那怎樣區(qū)分雕母和母錢呢? 雕母細節(jié)鑒賞 發(fā)現(xiàn)了沒有,,其實錢樣比雕母更罕見,,但錢樣還不能算錢幣,大多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是給皇帝審核用的,沒辦法流通,,一般人也根本見不到,,所以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 而雕母是手雕的,,母錢很多也經(jīng)過人工修飾,,不少泉友就不懂區(qū)分。其實也不難,,其一雕母錢文精美,,整體厚重,,字口深峻,文字越往上越窄,,利于脫模,。雖然母錢也有這樣的特征,但很明顯能看出來并不是一開始就雕刻成型,,而是后改的。 道光通寶寶泉大樣母錢 其二,,雕母錢比母錢更光滑,、致密、無瑕疵,,銅質(zhì)更加精美,,直徑更大,每一個字體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母錢是雕母翻鑄所成,經(jīng)過冷加工使外緣輪廓和內(nèi)廓穿口光潔,,錢身有明顯挫磨的痕跡,,且邊緣還保留有拔模子的斜度。 其三,,以清錢舉例,,真正的清代母錢都是不修地章(錢肉)的,也都不修文字(少數(shù)同治母錢修文字),,穿口必須精修,。所以從地章的砂痕,文字的輪廓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和雕母有很大區(qū)別,。 目前金屬雕母的發(fā)現(xiàn)僅限于明清時期,,更早的比如“宋代雕母”,以鉛錫或木制為雕母都是傳說中的東西,,無實物考證,。所以我們說收藏雕母,基本都是說清代以及明朝中后期,,以清代為主,。 咸豐寶泉當五百雕母 2013年成交價:218.5萬 真正的雕母都是通體精美一氣呵成,傳世包漿極美品相,,而且大多都是流傳有序,,很難造假,市面上的那些贗品基本都是“一眼貨”,,稍微有點經(jīng)驗的人都能區(qū)分,。所以造假者更愿意拿普通大樣錢“加刀改刻”成母錢,,收益要比造假雕母高得多。 至于開頭說的那枚“同治當十雕母”到底是不是真品,,尚有爭議,,沒幾個人接觸到實物也無法確認。不過從泉友真的很快賣掉,,然后買家轉(zhuǎn)手拍出天價的結(jié)果來看,,有實力的藏家也不是傻子,十有八九是穩(wěn)了,。 也從側(cè)面說明,,民間還有真品雕母的存在,但最好不要“針對性”的去尋找,,因為想收藏這種大珍,,緣分其實比實力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