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來,,20多分鐘沒找到寫作的題材,,偶爾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當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就寫寫讀后感吧,。 寫作是很有意思的習慣,寫著寫著靈感才會出來?;叵脒@幾天的經(jīng)歷,,回想這幾天讀的書。 剛好讀了佐竹靖彥的《劉邦》,,書太厚,,錯讀了一下。沒讀之前,,總會好奇一個“混混”出身的劉邦怎么能領導具有軍事天才的韓信,,打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 當讀了此書,,才會明白,,劉邦稱霸天下,是偶然,,也是必然,。如果不讀書,很多固有的觀念會限制你,。比如對劉邦的認識,,但這些固有的觀念不是天生存在,源于成長的過程中道聽途說,,還有浮于表面的各種快餐式知識,,像手機里的信息,每天都有很多,,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誤導。 讀書會養(yǎng)成主動思考的習慣,,通過讀書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不同,。 韓信不但貧窮,而是個無賴之徒,,因此不能被推舉為官吏,。同樣”貧無行“的劉邦卻在年輕時就被提拔為亭長。 《史記》也明確記載,,在出任亭長之前,,成為通緝犯的劉邦經(jīng)常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到大哥家混飯吃,實際上,,比韓信更為無賴的劉邦被推舉為官吏,,而韓信卻不能。 劉邦活躍在人際關系網(wǎng)中,,而韓信卻是一頭特立獨行的狼,。劉邦在伙伴中擁有一定的威望,而韓信沒有;其結果聲望較高的劉邦得到蕭何的推薦,,韓信卻無人引薦,。 并且作為統(tǒng)帥的劉邦早已經(jīng)依稀看出這位軍事天才的弱點,在現(xiàn)實復雜的權利場中缺乏正確的確立自己的位置和能力,。 而劉邦和項羽的區(qū)別有三點: 第一:劉邦的隊伍自始至終和項羽相差巨大,,雖然項羽打敗了秦國的主力章邯軍,但劉邦未受秦軍抵抗成功入關,,當時的楚懷王為了給武將平等的機會,,頒布過”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這也為劉邦未來稱王形成了一個符合天意的說法,。 第二:韓信曾是項羽的臣下,,他說:項王怒目圓睜時,千名部下都會嚇的魂飛魄散,。然而項王不能任用良將,,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此為匹夫之勇,。 項王對人恭敬慈愛,,言辭謙恭和藹,有人患病,,他會唏噓涕泣,,并與之分享食物,但在有人立功應當封爵的時候,,他卻會咋手中把玩印璽直至破爛不堪也不愿授予,,此為”婦人之仁“。 第三:項羽所到之處無不燒殺搶掠,,天下人對此怨聲載道,,百姓不親近依附,只是畏懼他的淫威而已,,圖有霸王之名,實則早已失去民心,。對投降的20萬的秦國士兵,,被活活坑殺。先入武關的劉邦,,秋毫無犯,,廢除秦朝苛法,與秦人”約法三章,。也沒有為難投降的秦國最后的皇帝子嬰,,但最后被項羽所殺。 這本書帶來最大的啟示是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在于人際關系,順勢而為,,寬容之心,。 通過史家之眼穿透歷史的迷霧,走進劉邦的真實世界,,并反思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