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小米年度旗艦數字系列手機小米12就要發(fā)布了,以往重要的小米手機型號發(fā)布都由雷軍主持講解,,不過此次新品發(fā)布或將由新的產品經理擔任,。今年下半年來,雷軍連卸任多家關聯(lián)公司法人代表,、執(zhí)行董事,、董事長職務,種種動作,,外界普遍猜測,,雷軍的此番舉動,是將從臺前走向幕后,,從關聯(lián)公司解脫出來,,專注于小米的造車計劃。 今年3月,,雷軍公布了小米汽車的長遠規(guī)劃,,就在9月初,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登記,,注冊總資本達到了100億元,。 此前,雷軍曾表示,,“這是小米歷史上最重大的決定”,、“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創(chuàng)業(yè)項目,愿意押上人生積累的所有戰(zhàn)績和聲譽”,。 從一碗小米粥開始,,雷軍從0開始帶領小米手機成為全球知名的手機品牌,如今在手機行業(yè)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又迎來了新能源汽車風口,,雷軍大概是想all in造車,帶領小米走上新的高度,,但造車難度遠比造手機要困難得多,,雷軍還能復制小米手機的奇跡嗎?從現在看,,這次的贏面似乎沒那么大,。 而從入局時間看,傳統(tǒng)汽車廠商正加大布局智能電動車,,而造車新勢力也完成了從0到1,,并開始往100沖刺,,而三年后小米汽車將才發(fā)布,屆時智能電動車市場或已成定局,。 “站在風口上的豬都會飛”,,這是雷軍說過的一句經典的言論,智能電動汽車發(fā)展勢頭好,、市場前景廣,、政策支持力度大,顯然是未來十年最大的風口,,小米也想抓住這個風口,,此外也有百度、創(chuàng)維,、滴滴等一眾互聯(lián)網大廠都搶著入局,。 大廠都盯上造車,智能電動車好造嗎,?造車至少有資金投入大,、生產周期長、技術挑戰(zhàn)多三個門檻,。 資金投入大,。自2020年之后,新能源車成為全球性的風口之后,,造車行業(yè)的門檻就一直在提高,,蔚來董事長李斌也表示,隨著國內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要成為一家有競爭力,、可持續(xù)的新造車企業(yè),至少需要400億元的資金儲備,。成立7年,,蔚來仍在虧損,其他幾家造車新勢力也差不多,。 生產周期長,。2014年成立的蔚來汽車,第一輛車ES8的量產交付卻是在2018年,,歷時4年,;小鵬汽車用了3年量產交付了第一款車G3;理想汽車的第一款車理想One2019也是在公司成立4年后才實現量產交付,。 不止如此,,現金儲備只是新能源車的第一步,其后還有要解決的產業(yè)鏈問題,、自動駕駛技術問題以及電池問題,。 造車不容易,,但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認為自身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具備“先天優(yōu)勢”,使其有敢于嘗試造車的底氣,。 小米造車的底氣主要來源于:不差錢,。2021年末,,現金流量準備1080億人民幣,,雷軍直言能承受;有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機業(yè)務,;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智能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師有一萬多人,預計今年還會增加5000人,。當然,,還有龐大的粉絲用戶基礎,這都將有機會轉化成為小米汽車的用戶,。 雷軍認為,,小米擁有業(yè)內最豐富的軟硬件融合經驗、大量的關鍵技術積累和業(yè)內規(guī)模最大,、連接最活躍的成熟智能生態(tài)以及充足的現金儲備,,對于造車,小米有著非常顯著的獨特優(yōu)勢,。 對于小米造車而言,,誠然有資金、用戶基礎等優(yōu)勢,,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一是缺乏成熟造車產業(yè)鏈。這是任何造車新勢力相較于傳統(tǒng)車企都老生常談的問題,。一款車,,重點不僅是軟件,電池,、車架,、平臺都缺一不可。而生產資質,、生產工廠,、生產經驗、研發(fā)人才,、研發(fā)技術,、研發(fā)經驗都是造車新勢力的不足之處,包括小米,。 相比于手機,,造車所需的零件更多,,工序更加復雜,對供應鏈整合能力要求更高,。在造車之前,,小米手機曾多次備貨不足而被消費者認為是“饑餓營銷”或是“耍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米在手機供應鏈整合能力不足,。那么面對龐大的汽車供應鏈和體系,,小米能否做好還需要打個問號。 二是外部競爭對手強悍,。自主車企如比亞迪,、傳祺等品牌在高端新能源汽車領域不斷推出新品牌外,外資和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也開始提速,,就連一向保守的日系車企,,如豐田、本田等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動化品牌,。還有造車新勢力領域的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這些都是小米汽車不可忽視的對手。 造車新勢力小鵬,、蔚來,、理想大都完成了0到1的階段,現在三家均不斷發(fā)布新車型,、迭代新技術,、擴大產能,比如三家品牌均已完成自有工廠的建設,,正處于產能的爬坡期,,同時在近期,各自也都更新迭代了其自動駕駛技術,,他們正處于1到100的飛躍階段,。 而3年后,小米首款車型可能才剛剛發(fā)布,,剛剛從0到1,,那么屆時的小米汽車還有勝算嗎? 從行業(yè)的發(fā)展進程看,,留給小米汽車的時間窗口期不多了,。據中汽協(xié)預測,今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明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500萬輛,,滲透率將超過20%。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合資車企會在明后年集體發(fā)力,2023年中外品牌新能源汽車將進入激烈競爭期,,未來五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競爭也會愈發(fā)激烈,屆時新能源領域的末位淘汰賽也將來臨,。 換句話說,,隨著合資車企大規(guī)模進軍新能源市場的時間臨近,,留給自主品牌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留給小米造車的時間也不多了。 對于小米而言,,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或許是手機主業(yè)這個主心骨不穩(wěn)的問題,。 在今年8月10日的小米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雷軍立下了未來三年的新目標:“我們當前的任務就是:站穩(wěn)全球第二,。下一步目標是:三年全球第一,。” 根據此前多家調研機構的數據,,2021Q2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小米手機銷量超越了蘋果,首次晉升全球第二,。其中據IDC數據顯示,,小米Q2出貨量5310萬臺手機,同比增長86.6%,,全球智能手機市占率達到16.9%,。 不過“全球第二”的位置并沒站穩(wěn),到了第三季度,,小米出貨量為4430萬部,,占13.4%的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4.6%,,被蘋果反超,。在國內的銷售量也不及榮耀,位居第四,。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導致小米前景的不確定增加,。 手機主業(yè)銷售不穩(wěn),跟小米手機的產品力有關,。 在雷軍一些微博下,,不少網友在話題下質疑小米11手機過熱,、WiFi故障、MIUI系統(tǒng)Bug等,。在黑貓投訴和小米論壇上,,以“小米11、發(fā)燒”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也有上萬條關于小米11手機的投訴,,問題有黑屏、死機等原因,。 還有更關鍵是小米的MIUI系統(tǒng)也常被質疑,,在嗶哩嗶哩上,UP主@木羽說科技發(fā)布了標題為《小米高端路的最大障礙——MIUI》的視頻,,吐槽MIUI存在的種種問題,,“殺后臺”、“黑屏”,、“掉幀”等問題不斷,,視頻超過了287萬播放,有超過1.7萬的彈幕跟著吐槽,。事實上,,當小米準備發(fā)布新機時,一些用戶就會發(fā)出靈魂拷問:MIUI系統(tǒng)優(yōu)化好了嗎,? 在造車路上,,小米當下還有重要的是解決手機產品和MIUI的問題,否則會影響到小米產品的口碑和品牌形象,,進而影響手機的銷售,。 而造車所需的現金流以及消費群體有賴于小米手機,顯然這對造車又會增加許多的不確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