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葉集》 辛笛 陳敬容 杜運燮等 著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光明書話】 九葉派詩人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詩人群。九葉派詩人在文學觀念上主張“人民的文學”和“生命的文學”的綜合,。他們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詩歌是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期間,,黑暗現實和反動政策的控訴與抗爭。 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在西方,,鳳凰是浴火重生的鳥,,在東方,浴火重生的是采詩官已采風五千年的國度,,它擺脫厚重的枷鎖走向光明,。光明來臨之前,,黑暗最為濃重,但是黑暗也壓抑不了即將破土的黎明,。黎明化身千萬希望新苗頑強生長,,綻開的每一片嫩葉上都托著甘露一滴,待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為筆禮贊新世界的其中一枝上生有九葉,葉葉不同,,其詩文脈絡是在黑暗中摸索生成的,,飽蘸著舊世界的血汗與淚水,為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疾苦鼓與呼,。 九葉的名字是辛笛,、陳敬容、杜運燮,、杭約赫,、鄭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毒湃~集》是這九位年輕詩人作品的合集。他們的作品誕生于那個血與火的特殊時期,,抒寫了當時人民的苦難,、斗爭與對光明的渴望,個性鮮明,,風格嚴肅而沉靜,,被公認為中國百年新詩史的一座高峰。那時,,辛笛熟讀西方文學,,詩風婉約蘊藉,又能將現實題材與現代詩藝有機融合,,有印象派的風格,;陳敬容自是大家閨秀,文思如琴鍵,,善用敏捷的手指撩撥出神奇的和鳴,;杜運燮想象跳躍,語言雋永,,用現代派詩歌的機智和活潑的想象來記錄人生波折旅程,;杭約赫是詩人兼美術家,,善于以不同的語言風格處理社會生活圖景,作品凝練簡約,、細致深刻,、詩中有畫、自成一格,;鄭敏的詩似里爾克,,為實現知性生命化的詩學追求,總是從日常事物引發(fā)對宇宙與生命的思索,,并將其凝定于靜態(tài)而又靈動的意境,;唐祈自南方來,以獨特的牧歌意緒在北方風情中建構了自由靈活的抒情話語,,以高度的概括性,、鮮明的形象性、濃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諧的音樂性體現出中國詩歌文化的南北融合,;唐湜是詩人又是詩評家,,深得古典詩詞之旨趣,又不受古詩格律之束縛,,他的詩哀而不傷,、清新雋永,處處體現著對人生的終極關懷,,并力求超脫于平庸慘淡的生活,;袁可嘉是詩人,也是評論家,、翻譯家,,他筆下兼具“信、達,、雅”,,用心傳遞著詮釋靈魂的藝術,影響了一個時代審美情感,;穆旦,,最早凋零的一葉,卻是一代詩人中最有能量的,、可能走得最遠的人之一,,他是站在40年代新詩潮前列的旗手,詩才無可企及,,在抒情方式和語言藝術“現代化”的問題上,,他比誰都做得徹底,他最喜歡魯迅的名言“有一分光,發(fā)一分熱”,,自覺地將現代主義者的追求和強烈的民族意識融為一體,書寫現代主義者所關心的人本困境問題和中華民族的苦難與希冀,,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獨屬于他的深刻的足跡……艾青在近作《中國新詩六十年》中曾這樣評論他們:“日本投降后……在上海,,以'詩創(chuàng)作’為中心,集合了一批對人生苦于思索的詩人,,辛笛,、穆旦、杜運燮……他們接受了新詩的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采取歐美現代派的表現技巧,,刻畫了經過戰(zhàn)爭之后的社會現象?!?/p> 九葉詩派,,作為抗戰(zhàn)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絕不僅僅是一個探索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相結合的新詩發(fā)展道路的詩人群體,,年輕時的他們對中國新詩的發(fā)展,、現狀經常做些討論,希望既發(fā)出時代的呼喚又要在詩藝上繼承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借鑒西方現代主義詩歌,,強調反映現實與挖掘內心的統(tǒng)一,詩作視野開闊,,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歷史感和現實精神,他們是為了承上啟下才將四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詩歌結成集,,為的是將以前創(chuàng)作時的一些好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他們謙和真誠,甘做綠葉,,在青春逝去的日子里重拾青春文筆,,1981年11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最早的一版《九葉集》,,該集從此作為詩歌的經典被廣泛閱讀傳譯,。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熱愛文藝熱愛詩歌的民族,,中國經典中涵有不朽的力量,,這力量長存,鑄造了中華民族的豐厚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孕育出中國從古至今流傳不絕的詩魂。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昔日九葉詩人為救亡圖存義不容辭,,為連枝同胞寫下種種詩篇,今朝廣大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更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fā)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擔起重任。因此,,當下我們更應翻開書頁閱讀《九葉集》,,從黎明的枝頭回望當下,讓愛國為人的詩心再一次鼓動于我們的胸膛,,務求中華詩魂流轉,,不凋不朽、常變常新,,護佑希望新苗成林,,開枝散葉,生生不息,,讓九葉綠意在光明的世界里,,與其他詩歌一起共同傳唱成中國文學歷史中的豐碑,保證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人民綻放,。 (作者:徐展,,系山東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編輯) |
|
來自: xianfengdui111 > 《學習強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