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哲學(xué),、社會思想的語錄體著作,。十四卷。戰(zhàn)國時孟子等人編著,。約成書于戰(zhàn)國中后期,。
孟子,名軻。約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戰(zhàn)國中期鄒(今山東鄒縣)人,。中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之一。孟子崇敬孔子,服膺其學(xué)說,以繼承和振興孔學(xué)為己任,。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精通儒術(shù),尤精于《詩》,、《書》,曾帶領(lǐng)弟子周游諸侯各國,上說下教,先后到過魏、齊,、滕,、宋等國。其學(xué)說被認為“迂遠而闊于事情”,遭到冷遇,。孟子本人除在齊國任三年客卿外,終不受重用,晚年孟子退居講學(xué),與高足萬章,、公孫丑等人,“序《詩》、《書》,述仲尼之意”,輯集自家言論,作《孟子》,。 《孟子》一書,西漢初年司馬遷在《史記》本傳中稱七篇,。《漢書·藝文志》著錄十一篇,。東漢學(xué)者趙岐作《孟子章句》,將十一篇分為內(nèi)篇七篇,外書四篇,。認為外書四篇為偽書,不為其作注,以后便逐漸亡佚。趙岐對《孟子》內(nèi)篇七篇作注時,將每一篇又分上下,成七篇十四卷,。是為今本《孟子》,。 《孟子》一書體例與《論語》相仿,所以東漢人認為孟子模仿《論語》而作《孟子》。同《論語》相比,《孟子》亦為語錄體,各篇由若干段語錄,、對話和活動記載輯成,并無一中心思想和邏輯體系,。而且,各篇名稱均采擷每篇首章若干字詞而成,并無思想意義。與《論語》不同的是,《孟子》各章大多較《論語》為長,并有許多篇幅很長的章節(jié),幾可成為獨立的小論文,反映了先秦諸子散文的演變,。 《孟子》七篇分別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篇篇間并無思想和內(nèi)容上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且各篇之間也多有重復(fù),。《梁惠王》篇上下共二十三章,主要記述了孟子同梁惠王(即魏惠王),、齊宣王,、滕文公等諸侯的對話。在這些對話和交談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反對一味追求利,反對不顧人民死活地征戰(zhàn)擴張;要求諸侯“保民而王”,“與民同樂”;他提出“制民之產(chǎn)”,即給予人民以“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的田產(chǎn),。具體就是給百姓以“五畝之宅,百畝之田”,并且鼓勵生產(chǎn),不違農(nóng)時,使人民不饑不寒。在此基礎(chǔ)上對民眾施行道德教育,這樣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而稱王了,。 《公孫丑》篇上下主要記載了孟子在齊國的言論和活動,。在這兩卷中,孟子提出了養(yǎng)“浩然之氣”的思想。他認為,“浩然之氣”是一種“至大至剛”,、“充塞天地之間”的精神力量,具有這種精神力量就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動心”,。而養(yǎng)“浩然之氣”則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道德修養(yǎng)過程,。他還極力稱贊孔子,認為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在《萬章》篇下,他更明確地說,“孔子圣之時者也”。他說:“乃所愿,則學(xué)孔子也”,。從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他還提出“王霸”之道,所謂“霸”,即“以力假仁者霸”;所謂“王”,即“以德行仁者王”。他主張王道,崇尚周文王以小邦周戰(zhàn)勝殷商的王道事跡,反對純?nèi)挝淞?、暴力的霸道。并?孟子還提出了系統(tǒng)的經(jīng)濟措施和用人原則,。他主張“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提出“關(guān)譏而不征”,、“市廛而不征”、“耕者助而不稅”的輕稅免征,、有利民生的經(jīng)濟政治,。在“公孫丑篇”下他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名句:“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強調(diào)人的因素和政治的合道,。 《滕文公篇》上下主要記載了孟子與滕文公的一些談話,還記載了他與諸子其他學(xué)派如農(nóng)家和墨者的辯論,。在與滕文公的談話中,孟子較前更清晰地表述了他的“制民之產(chǎn)”、“取于民有制”,教育百姓從善等的仁政主張,。在與農(nóng)家許行的學(xué)生陳相的辯論中,孟子批判了農(nóng)家的“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張,提出“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在同其學(xué)生和時人的談話中明確提出堅持原則,、不茍且為官的士人精神,。他針對有人稱縱橫家公孫衍、張儀為大丈夫的論調(diào),指斥公孫衍、張儀之流行的是“妾婦之道”,提出真正的大丈夫應(yīng)該是“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最后,他針對別人稱他“好辯”而抒發(fā)了自己的志向,。他認為,當前形勢是“圣人之道衰”,、“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墨之道“盈天下”,、“孔子之道不著”。作為圣人之徒,“正人心,、息邪說,距跛行,、放淫辭,以承三圣”,這是責(zé)無旁貸的。 《離婁篇》上下各章的篇幅大多較短,內(nèi)容也較雜,大致包括重視民心,強調(diào)君主諸侯的道德素質(zhì),提倡孝道等方面的內(nèi)容,。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又說“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闭J為,權(quán)力職位應(yīng)該與品德操行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他認為,國王諸侯個人的品德如何關(guān)系重大,“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一正君而國定矣,?!彼麖娬{(diào)民心的所向,認為夏商周三代之得天下與失天下就在于仁和不仁,而仁不仁的實質(zhì)就在是否得了民心。桀紂之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失去民心,。在《盡心篇》中,他更明確提出“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孟子認為,在所有的事情之中,奉養(yǎng)父母是最大的事,。仁義禮智的實質(zhì)就在于此,。他還提出,君臣應(yīng)該相互尊重。他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萬章篇》上下主要記載了孟子與弟子萬章之間的對話。內(nèi)容主要涉及對古代圣賢如舜,、禹,、孔子、伯夷,、叔齊,、百里奚等的評價及其有關(guān)事跡的辨正,另外也涉及到孟子所主張的士人從仕之道。 《告子篇》上下主要是孟子言論的記錄及其他與時人,、學(xué)生的對話,。主要內(nèi)容是他的性善思想和修養(yǎng)思想,。孟子在與告子和其他學(xué)說的辯論中提出“性善”。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每一個人都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在《公孫丑篇》中他把“四心”稱作為仁義禮智四德的“端”,即萌芽,、開始,。但是,他認為人們固有的善端由于個人的原因會喪失,即“放心”。因此,他強調(diào)人們要進行道德修養(yǎng),。提出“求放心”,反省自身,樹立自覺性,養(yǎng)其“大體”,等,。在《告子篇》下中,孟子還提出了困苦生智慧,艱辛長能力的主張。他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盡心篇》上下各章篇幅都不太長,內(nèi)容比較雜,多有與前面各篇重復(fù)的地方。在這兩卷中,孟子提出了明確的人生道路,。他說“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所謂正命,就是“盡其道而死者”,。而“盡其道”即“盡其心,知其性”,、“存其心,養(yǎng)其性”?!侗M心篇》下最后一章,孟子歷數(shù)從堯舜到孔子圣人的傳承聞見歷史,以證明他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論斷,。他說:“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北磉_了他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的不凡抱負,。唐韓愈即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儒家的道統(tǒng)說。 《孟子》一書內(nèi)容十分豐富,表現(xiàn)了孟子的哲學(xué),、政治、倫理,、經(jīng)濟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思想,是人們了解和研究孟子思想的基本歷史資料,。《孟子》一書的語言生動,、流暢,論辯機智并富有邏輯,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作,具有文學(xué)價值,。另外,《孟子》一書還保存了許多戰(zhàn)國中期和史前時代的史料,也是人們研究戰(zhàn)國社會和史前史的參考資料。 《孟子》的版本情況:《孟子》一書在漢代即作為輔翼“經(jīng)”的傳而流行,為漢代學(xué)者頻頻引用,?!睹献印凡环志肀?有宋刻巾箱《八經(jīng)》本。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開明書店排印《十三經(jīng)經(jīng)文》本,。自東漢始有人為《孟子》作注,計有鄭玄,、劉熙、高誘,、趙岐等人,。但只有趙岐的《孟子注》流傳下來,其余者皆亡佚,今僅有輯本,。趙岐以后,晉代綦毋邃,、唐代陸善經(jīng)、宋代程頤,、蘇轍、尹惇,、張栻等人亦著有《孟子注》,但都不及趙岐《孟子注》著名,。因此,趙氏《孟子注》是最早和最有影響的注本。趙注有宋刻大字本,。《四部叢刊》本,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浙江書局校修印《十三經(jīng)古注》本,宋孫奭為趙岐作疏,為《十三經(jīng)注疏》本,南宋朱熹為《孟子》章句集注,是為《孟子章句集注》(簡稱《孟子集注》),是孟子集注本中最佳者,?!睹献蛹ⅰ肥杖搿端臅ⅰ分?《四書集注》版本以清乾隆前諸刻本為善本,《四部備要》本流傳較廣,一九五七年中華書局本最佳,。一九八三年中華書局又出版《新編諸子集成》本,。清代焦循作《孟子正義》,為清代注釋《孟子》最著名者,?!墩x》有《焦氏叢書》本、《皇清經(jīng)解》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世界書局《諸子集成》本,、一九五八年中華書局重印《諸子集成》本、一九五七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清宋翔鳳作有《孟子趙注補正》,有清嘉慶間浮谿精舍刻本,。近代以來,孟子注釋有趙正平的《孟子新解》,胡毓寰的《孟子本義》,世界書局的《孟子讀本》等,而以近人楊伯峻《孟子譯注》最佳,《孟子譯注》由中華書局首版于一九六二年,以后多次重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