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痰屬于中醫(yī)術語,,是指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或脾腎陽虛引起的痰證,,或濕痰潴留于腎經導致的咳喘,。代表癥狀就是痰白清稀,咳嗽喘促,,形寒肢冷,,胸部滿悶,,口淡不渴,大便溏泄,。治療多用宣肺,、止咳、化痰的中草藥,。 中醫(yī)認為痰的產生主要與肺和脾有關肺控制呼吸,,調節(jié)元氣(元氣)的進出和上升。如果肺不能下降,,咳嗽,、哮喘和睡眠不平等可能會發(fā)生。寒痰轉化是指寒邪侵入肺,,使肺中的體液凝結成痰,。 寒痰致病如何調?寒痰常常會導致哮病,、咳嗽,、嘔吐這三種癥狀,今天詳細給大家解說最常見的“寒痰引起的咳嗽”的調理方法,。 寒痰引起的咳嗽,,臨床表現為長期咳嗽、時輕時重,、后背發(fā)冷,。這是由于寒痰阻肺、肺失肅降所致,,治宜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常用方為醫(yī)圣張仲景的“苓甘五味姜辛湯”(出自《金匱要略》),,脾虛嚴重,,有時還需加上二陳湯(《和劑局方》)化裁。 治療思路其實很簡單,,既然是身體被寒氣入侵,,伴有風寒的癥狀。我們就從溫熱補中、平氣暖身的角度來用藥,。 苓甘五味姜辛湯方解苓甘五味姜辛湯由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細辛五味藥組成,本方雖有五味藥,,卻能標本兼治,。 方中干姜,入脾,、肺經,,擅長溫化寒飲,既能溫肺散寒以化飲,,又能溫運脾陽以化濕,,是為君藥。 細辛下可以溫腎氣,,上可以宣肺氣,,還可以散水氣,是為臣藥,,能增強干姜溫化寒飲散水的作用,。 干姜和細辛均是辛溫之品,辛溫能夠溫肺散寒,、化飲止咳,,可以解決疾病的本質,是治本的方法,。 茯苓同為臣藥,,有健脾滲濕之功,與甘草同用可以健運脾胃,。中醫(yī)認為脾胃為痰濕生化之源,所以用茯苓、甘草健脾祛濕,,再借助干姜溫化滲利的作用,,一以導水飲之邪從小便而去,一以杜絕痰飲的生化之源,。 五味子作為佐藥,,收斂肺氣、止咳平喘,,主要針對那些氣喘噓噓,、活動受限的癥狀。且其收斂之性能制干姜,、細辛之溫散,,避免發(fā)散太過,耗傷肺氣,。五味子與干姜,、細辛相伍,一溫一散一斂,,使散不傷正,,斂不留邪,且能調節(jié)肺司開合之職,,為仲景用以溫肺化飲的常用組合,。 甘草作為使藥,既能調和藥性,,使全方緩慢持久地發(fā)揮作用,。還能和干姜相配,合為張仲景的甘草干姜湯,,體現了溫補結合的配伍思想,。 本方的配伍特點:溫散并行,溫化和散水飲結合,;開合相濟,,既散又斂,符合肺臟宣發(fā)速降的特點,;脾肺同治,,標本兼顧,,堪稱溫化寒飲之良劑。 寒痰導致的咳嗽類型寒痰證在病機演化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兼夾證候有脾陽虛證和腎陽虛證,。脾陽虛證表現為食欲不振,,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質淡嫩,苔白滑,,脈沉細無力,。腎陽虛證表現為腰膝酸軟,形寒肢冷,,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寒痰證引起的咳嗽分為三種類型,,并非每一種類型都適用該方。 風寒犯肺型:引起的寒痰,,常見的癥狀是咳嗽,、咯白稀痰或痰中夾有少許泡沫,伴有發(fā)熱惡寒,、鼻塞,、打噴嚏、流清鼻涕,、咽癢,,且咽癢就想咳嗽等,可以用三拗片和止嗽散,,進行疏散風寒,、肺止咳的治療。 脾腎陽虛型:癥狀是咳嗽,、咯較多白稀痰,、痰中夾有大量泡沫、頭重,、頭昏,、胸悶、食欲不振,、舌苔白膩等,。 痰濁內蘊型:常見的癥狀有咳嗽,、咯白痰、痰比較多,,伴有喘息,、胸悶,、食欲不振,、大便偏溏、肢體寒冷痹痛等,。 其中第二種和第三種適合使用苓甘五味姜辛湯為基礎方調理,,第一種則不適用。所以用藥一定要經醫(yī)師辨證后再用,,千萬不可盲目對癥用藥,。因為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癥,中醫(yī)對的癥卻是內在的病機,。 |
|
來自: 建老真人圖書館 > 《中醫(yī)經典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