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育兒群看到一個媽媽or爸爸的求助,,是這樣寫的: 今天陪孩子練習跳繩,,被氣的不行。他一次只能跳一個不說,,練習了3下就不肯跳了,。怎么勸說都不行,老是各種借口,,說兩下就生氣,,最后把繩子的塑料把手也摔破了。好說不管用,,發(fā)脾氣也不管用,,好讓人絕望。這樣的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不知道大家看了以上文字,,有什么感受呢? 其實,,果果對于不擅長的事情,,脾氣也挺急的;他也有敏感,、內向的時候,。但我不喜歡用過于負面的詞匯描述他,正如我不喜歡別人用過于負面的詞匯描述我一樣,。 尤其是,,一個人得到身邊人什么樣的評價,很可能最終潛移默化的,,就會成為那樣的人,。 01 我媽說我“不行”之后 我上初中時,臥室窗戶下方,,是一片可供納涼的空地兒,。包括我媽在內的一堆中年婦女們(就是現(xiàn)在的我們…),喜歡在那里大聲聊天,。我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她們湊在一堆兒之后,最喜歡吐槽家里的大小事兒,。 有一次,,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家A最不愛學習,作業(yè)經(jīng)常都做不完,。羨慕你們家XX啊,,那么自覺,成績還好,?!蹦嘲⒁虒ξ覌屨f,; “她不行,她就會學習,??此翘煜聵牵娏四銈?,連招呼都不打,。”我媽這樣回復,。 她這么說,,也許是需要轉移話題;也許是那次我真的沒有主動打招呼,。這其實不能全怪我,,實在有太多阿姨了,我都傻傻分不清楚,。 但對我的各種吐槽,,以后卻經(jīng)常被我聽到。久而久之,,我潛意識認為,,她們都很討厭我。于是,,遠遠看見她們,,我會盡量躲著走,避免尷尬,。 大學放假回家時,,我見了她們,主動打了招呼,;她們卻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討厭我的樣子,,都挺熱情的。 我突然就釋然了,。 只是不知道,,那個被吐槽的A,后來是否喜歡上學習了呢,? 02 別人夸獎果果開朗,,他就真的更豪爽了 果果剛四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總是有點扭捏,。 我?guī)鲩T,他想和別的陌生孩子玩,會悄悄讓我去和別的小朋友講,。我會鼓勵他,,“你想和他們玩,,可以自己去說啊,。別擔心,他們肯定都喜歡你的,?!惫匀粫们笾男⊙凵裢蛭遥蓱z巴巴道:“可是,,我有點害羞啊,。” 他的眼神和話語,,讓我腦海里也冒出“內向”之類的詞匯來,;也會想起來,我在初中時聽到的很多吐槽,。 所以,,我不愿意給他貼上任何標簽,仍然會鼓勵他獨自去溝通,。我還會拿出來各種玩具,,和他一起玩起來。這樣也會吸引來別的小朋友,,也算是幫他解決了巨大的困難,。 不久,果果的姥爺姥姥要把他帶回我們那個十八線小城市住一兩個月,。我們給他介紹,,接下來要去的是什么地方,也擔心他首次離開父母那么久,,會不習慣,。 但他沒有什么不習慣的。在我們的言語中,,他得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他是北京人,,準備去的地方是一個比北京小很多的城市,是姥姥姥爺和媽媽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而且,,他從這些信息中,反而得到了一點點“優(yōu)越感”,。 他到了小城市,,憑著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勇氣,主動上前和別人自我介紹:“我是北京人,我爸爸是xx人,,我姥姥姥爺和媽媽才是這里的人,。” 第一次這樣說,,別人估計覺得好玩,,也表揚了他:“這個小家伙不得了啊,非常開朗啊,?!?/p> 聽了這話,他就更覺得不得了,。 類似的話,,他逢人就主動說一遍,見人就自來熟,,無論是和商店售貨員,、郵局工作人員還是其他小朋友…… 和之前相比,他簡直判若兩人,。那個曾經(jīng)扭捏的他,,早都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03 半路出家,,還能做到頂級的數(shù)學家 韓國有一個年輕有為的數(shù)學家名叫六月(June Huh),,1983年出生。和我們同為80后,,差距卻極大,,而且他并非從小就是學霸。 他上小學時,,由于數(shù)學成績差,,對數(shù)學很反感。十幾歲的時候,,他喜歡上詩詞文學,,寫了很多的詩歌,還寫過兩篇中篇小說,。 2002年,,六月進入國立首爾大學開始他的大學生涯,又打算成為一名科學新聞工作者,,主修天文和物理,。 2006年,日本最出名的數(shù)學家之一,,廣中平佑(Heisuke Hironaka)訪問國立首爾大學,,他是1970年的菲爾茲獎獲得者,,這是數(shù)學方面最高獎項之一,頂級大神才能獲得,。 廣中平佑在他們大學開設了一年的數(shù)學課程,,六月想把其作為新聞報道的素材,也選了這個課程,。這門課很難,,很多數(shù)學專業(yè)的都學不懂。六月因為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一直沒有放棄,。 課后,,六月就找老數(shù)學家聊天,。逐漸的,他們成為了忘年交,。廣中平佑對六月期望很高,,認為他有很強的數(shù)學天分。于是,,這個24歲才半路出家,、非數(shù)學專業(yè)的六月,去了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他花了六年時間,,最終證明了Rota猜想(起源于圖論的某個高深數(shù)學問題)。 (廣中平佑,,六月和他妻子,,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現(xiàn)在,六月已經(jīng)獲得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長期職位,。2019年,,他獲得了數(shù)學新視野獎(數(shù)學另一個很厲害的獎項),還被認為是菲爾茲獎的有力競爭者,。 我想,,六月半道出家,還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和他自身資質以及廣中平佑的悉心指導分不開,,更重要的,還是由于這位老數(shù)學家的高度期望吧,。 04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了解一下? 1968年,,羅森塔爾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并宣稱要對孩子進行“智商發(fā)展趨勢測驗”。他們經(jīng)過一些智商測試流程后,,拿出一份名單,,告訴校長和老師們:“名單內的孩子,最有發(fā)展前途”,,還叮囑校長和老師千萬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結果。 事實上,,這份名單,,是他從校長給他的全部學生名單中,事先隨機挑選出來的,。 校長和老師們看到這份名單,,也感到奇怪。因為,,隨機挑選出來的名單上,,有一些明顯是調皮搗蛋或者傳統(tǒng)認為的“笨孩子”。 但是,,羅森塔爾代表了權威,,所以校長和老師們都完全相信了他的話,并對名單上的孩子重新改觀,。連孩子們都覺察出來了,,也由此獲得了自信心,提高了自我要求,。 僅8個月后,,所有被認為“最有發(fā)展前途”的孩子們,在第二次智商測試中,,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平均表現(xiàn)遠超其他孩子,尤其是一二年級的被測試者,。 羅森塔爾認為,,高期望會帶來更好的表現(xiàn),低期望會導致更糟糕的結果,。這兩種效應都會導致自我實現(xiàn),。期望的目標,內化了他們的積極標簽,,而擁有積極標簽的人也成功了,;在低期望的情況下,過程則完全相反,。 這個實驗引起了全美轟動,,也因為實驗過程不嚴謹(智商測試手段落后,、未分離對照組等)引發(fā)了一些質疑。 因此,,組織心理學家Dov Eden博士用以色列國防軍重做了一遍實驗,,將對照組和高期望組嚴格分開,還是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結論,。 后來,,基于別人積極的期望,對我們的行為和表現(xiàn)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時,,它就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或者羅森塔爾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來自于一個希臘神話故事,,此處不詳細展開,。 05 做爸媽的,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簽 我們每天出門前,,都需要照照鏡子,。如果鏡子里的人臉色紅潤、精神飽滿,,我們就會開啟美好的一天;否則,,大概率帶著糟糕的心情度過一天,。這也是一種自我評價。 而父母或者老師對孩子們的評價,,更是他們難以撕扯下來的“標簽”,。 當一個人被貼上某種標簽時,他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使之與所貼的標簽內容一致,。 對自我認同感不成熟的低年級孩子,這種影響就更為明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須以此為戒,不能輕易地對孩子作出否定的評價價,。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天才的可能,,主要取決于大人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期望他們、教育他們,。如果大人以積極的態(tài)度期望孩子,,孩子就會對自己充滿自信,并不斷進步,;否則會正好相反,。 小學數(shù)學都學不好的六月,,因廣中平佑的高期望,后來都能成為蜚聲國際的數(shù)學家,。之前,,您能想象嗎? 真的,,這個世界缺少的不是千里馬,,真正缺乏的只是伯樂而已。 最后,,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一定要多多留言-點在看/贊-分享,不要讓我吭哧吭哧寫了半天,,回頭滿臉淚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