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 文|山西省運城市中醫(yī)醫(yī)院王金成 《傷寒論》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臟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指由脾陽不足導致下利,,無口渴之癥,。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飲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笔怯赡I陽不足所致下利,,伴有口渴癥。 脾陽虛與腎陽虛臨床表現(xiàn)均有下利,,不同點在渴與不渴,,如何理解? 第五版《中醫(yī)診斷學》關于脾陽虛與腎陽虛描述如下:脾陽虛以脾失健運與寒象表現(xiàn)為審證要點,,臨床癥見,,腹脹納少,,腹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溏薄清稀,,或肢體困重,或周身浮腫,,小便不利,,或白帶量多質稀,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腎陽虛以全身機能低下伴見寒象為審證要點,,腰膝酸軟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黧黑,,或陽痿,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滿,,全身腫脹,心悸咳喘,,舌淡胖苔白,,脈沉弱。 脾陽虛與腎陽虛均有寒,、瀉,、浮腫表現(xiàn),不同的是,,脾陽虛以脾失健運為主,,如納呆、腹脹,、食不消化等,;腎陽虛在全身機能低下基礎上,,突出表現(xiàn)為生殖機能低下,如陽痿,、宮寒不孕等,。雖未提到渴與不渴,但筆者認為,,脾陽不足,,運化功能失常,不能將水液轉化為津液,,故有口渴表現(xiàn),;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影響膀胱,,一方面在下焦出現(xiàn)小便不利甚至水腫等癥狀,另一方面不能蒸化津液,,津液不能上承,,亦必伴有口渴。 再從口渴病機進一步探討分析,??剩温曌旨鏁庾?,從水,,曷聲,水枯竭,,后作“竭”,。左邊的三點水是形符,表示跟水有關,,右邊的“曷”字是聲符,,讀hé。兩形合一,,指水已枯竭,。古人之所以用“曷”字作聲符,因為“曷”字有大聲喝止的意思,。喝令停止,,指水不流動,引申為干枯,。 在體內,,陰津匱乏則燥,燥則渴,。清代名醫(yī)尤怡將燥分為“陰竭之枯燥”和“陰凝之枯燥”,,是對燥證形成的高度概括,。其又云:“孰知不藏精之人,腎中陽氣不鼓,,津液不得上升,,故枯燥外見。才用附子助陽,,則陰精上交于陽位,,如釜底加薪,則釜中之氣水上騰,,而潤澤有立至者……蓋陰凝之枯燥,,與陰竭之枯燥,霄壤懸殊,,萬一誤投,,死生立判,不可不細審也”,?!瓣幗咧菰铩蹦藷嵝皞幩拢求w內津液的絕對不足,,癥見渴欲飲水,,治療以養(yǎng)陰清熱為主?!瓣幠菰铩庇申柼摵?,氣不化津,津液停聚而不能輸布所致,,是津液的相對不足,其本質并非津液虧虛,,而是津液化生與輸布失常,,故見口渴。 脾陽虛與腎陽虛均可導致“陰凝之枯燥”,,臨床上可有口渴表現(xiàn),。盡管同為“陰凝之枯燥”,腎陽虛之“枯燥”程度較脾陽虛明顯偏重,。腎陽為全身陽氣之根本,,腎陽虛可以導致脾陽不足,形成脾腎陽虛,。脾陽不足者,,可以通過“益火補土”治療,即通過溫補腎陽達到補脾陽之目的,,所以張仲景針對脾陽不足有“宜服四逆輩”之治療方法,。針對腎陽不足,,張仲景或用腎氣丸治消渴病“以飲一斗,小便一斗”,,或用瓜蔞瞿麥丸治療“小便不利”而“其人若渴(苦渴)”,,或用五苓散治“消渴”(71條)、“煩渴”(72條),、“渴欲飲水,,水入則吐”(74條)等。 綜上所述,,脾陽不足與腎陽不足均有口渴表現(xiàn),,張仲景所謂“太陰不渴,少陰渴”是相對而言,,即太陰口渴程度較少陰口渴為輕,,微不足道,故曰不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