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哪年? 大家都能肯定地回答:今年當然是2021年,。部分人可能還知道,,今年是農(nóng)歷辛丑年,今年的生肖屬牛,。 有的人可能認為這個問題多少有些低級,,其實不然,因為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紀年方法,。2021年采用的是公元紀年,,是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開始的一種紀年方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批準頒行,;農(nóng)歷辛丑年則是干支紀年,,是我國歷史上大約始于東漢時期的一種紀年方法。 干支紀年的計算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關(guān)于紀年的話題:共和紀年,。因為它是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距今已經(jīng)2861年,。 序章:正式紀年的開始晉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在當時一個叫做汲郡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衛(wèi)輝市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戰(zhàn)國時期魏國魏襄王的墓葬,。 一個叫“不準(fǒu biāo)”的盜墓賊,,在夜色掩護下挖開了這個魏國古墓。古墓挖掘后打開一看,,里面的東西不得了,,金銀珠寶那都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居然在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本名字叫做《竹書紀年》的書,。 《竹書紀年》是一部編年體史書,,比我們熟知的《史記》還早200年左右,更為重要的是把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提前到了夏朝,。書中記載了一件可以與《史記》相互印證的事:周厲王以后,周朝有13年沒有王,。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公元前841年,大家便推舉共伯和出來攝政,,也就是代行王的職務(wù),,同時把他攝政開始的第一年,稱為“共和元年”,,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有正式紀年的開始,。 《竹書紀年》 一、共和元年:距今2861年共和元年是哪年呢,?如果按照公元紀年來計算的話,,是公元前841年。 共和元年的起始點時間是公元前841年的說法,,是史學界的主流觀點,,被大部分專家學者所認同。 歷史專家眼中,,有一種歷史文本叫編年史,,也就是按照時間年代順序把重大歷史事件記錄下來,這當然是很科學而明了的歷史體例,,也稱之為紀年,。世界上最早采用這種體例的,是中國編年史,。 而這件工作的創(chuàng)始人,,則是大家都知道的史學大家司馬遷。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始終堅守著編訂紀年必須根據(jù)可靠歷史資料的原則,,而他當時掌握的可靠紀年資料,卻又只能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所以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便把共和元年作為中國歷史準確紀年的開始。 此后的史學專家都以此為延續(xù),。宋代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的時候,,也是采用這種編年史方式進行表述,這是我國現(xiàn)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 梁啟超在1922年所撰寫的《最初可紀之年代》一文中說:“若采最謹嚴的態(tài)度,,當宗《史記》,以西周之共和元年(注:庚申)為斷,,其年當西紀前八百四十一年,。” 梁啟超 當前史學界也是普遍認同這種說法,,我們的歷史課本也明確表述公元前841年是中國歷史正式紀年的開始,。 當然也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和爭論。比如有的學者認為西周實行的共和年數(shù)為3年,,而不是司馬遷所說的14年,,“公元前830年才是真正的共和元年?!?/p> 而這又牽扯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即當時“共和執(zhí)政”的真正含義,大家提出了共和執(zhí)政的不同版本,,最明顯是《竹書記年》與《史記》記載的完全不同,。 《史記》記載,公元前841年,,周厲王姬胡暴虐侈傲 ,、任用佞臣,把國家搞得民不聊生,,人們在街上相見都不敢說話,,而只能用“你懂得”的眼神來交流。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終于按捺不住,,發(fā)動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史稱“國人暴動”,。最后,,由兩位大臣周公、召公出來收拾殘局,,大家推舉他倆聯(lián)合執(zhí)政,,史稱“共和執(zhí)政”,,這也是“共和”一詞的由來。 《竹書記年》的記載則與《史記》完全不同,。《竹書記年》指出:“共和執(zhí)政”不是指周公與召公,,而是指一個叫“共伯和”的人名,,此人的封地是共國,伯是他的爵位,,和是他的名字,。最后由他來執(zhí)政,后世簡化為“共和執(zhí)政”,。 很多史學家考證出土的文物,,認為《史記》對于這件事的記載出現(xiàn)了錯誤。不過不管司馬遷的《史記》中關(guān)于“共和”認識的記載是否有錯,,但是年份是沒有錯的,,所以公元前841年,仍是有據(jù)可考的中國最早的紀年,,而這距今已經(jīng)2861年,。 司馬遷與史記 二、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到現(xiàn)在,,雖然計算時間為2861年,,但這僅僅只是表示中國歷史中有正式紀年的時間。 這段歷史有點繁雜,,不用著急,,我們可以慢慢地分開來了解! 公元前841年起,,到公元前771年止,,這是西周的后半段(西周起始于公元前1046年)。 接下來是東周,。公元前771年,,中國西部的第一個部族——戎族,攻占了周的國都鎬京,,在驪山下殺了周幽王,。周幽王的兒子——宜臼,依靠各國的援助做了天子,,史稱周平王,,他不敢再住在鎬京,于是在公元前770年,,把國都東遷到了洛邑,,這便是東周的開始,。直到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消滅東周國,,周朝至此滅亡,,前后共存在了約522年的時間。 公元前770年后,,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發(fā)明了冶鐵技術(shù)并得到進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逐步應用鐵制工具,,各地經(jīng)濟也有了更大的發(fā)展,。有些諸侯的力量開始逐漸強大,他們甚至超過了周王室,,彼此之間不斷攻伐吞并,。到公元前403年,主要剩下了7大強國:秦,、楚,、燕、趙,、韓,、魏、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這段時期,,歷史上又叫春秋時代,這一時期前后共存在了約360多年,。 公元前403年后,,七國之間的兼并戰(zhàn)爭更加劇烈而頻繁,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攻滅東方六國一統(tǒng)天下,。歷史上將這段時期稱為戰(zhàn)國時代,,前后共存在了約180多年,最后28年里東周已經(jīng)滅亡,。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起,,只傳了二代,便在公元前207年滅亡,,連頭帶尾只存在了15年,。 秦始皇 秦朝之后是漢朝,從公元前206年起到公元8年止,,這一時期稱為西漢,,共存在了214年。西漢末期的漢平帝元年,,耶穌誕生,,如果按公元紀年,,也就是公元1元。8年,,王莽稱帝,,改國號為“新”;23年,,“新”滅亡,,淮陽王劉玄在位了3年(23-25年)。從25年起到220年止,,這一時期稱為東漢,共196年,。 東漢末年,,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這便是大家熟知的三國時代。三國時代從220年曹丕稱帝起,,到280年東吳滅亡止,,前后61年。 公元265年,,司馬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晉朝。265年至316年期間,,前后52年稱為西晉,。317年至420年期間,全長104年稱為東晉,。 東晉滅亡以后,,歷史進入南北朝時期,到589年隋統(tǒng)一全國止,,前后170年,。公元581年隋建立,到589年統(tǒng)一全國,,618年又被唐取代,,僅存在了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前后存在了290年。907年后,,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一直到979年宋統(tǒng)一全國,,前后經(jīng)歷了73年時間。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從960年宋建立,,到1127年這一階段稱北宋,共168年,。1127年,,發(fā)生了標志北宋滅亡的“靖康之變”歷史事件,趙構(gòu)稱帝定都臨安,,到1279年這一階段稱南宋,,共153年。 宋朝之后是元朝,,從1279年起,,到1368年止,共90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44年滅亡,前后經(jīng)歷了277年,。明朝之后是清朝,,從1644年入關(guān)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被推翻,,前后共經(jīng)歷268年,。 再往后的歷史大家就比較清楚了。 那么沒有正式紀年的中國歷史,,又有多少年呢,?或者說為什么我們經(jīng)常會講中國是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 其實,,在中國歷史的正式紀年之前,,或者說在公元前841年之前,中國歷史還可以往前追溯很長一段時間,。 公元前841年到前1046年,,是西周的前半段(西周至公元前771年結(jié)束)。周武王滅商后,,建國號為周,,定都于鎬,這些內(nèi)容貫穿在大家熟知的封神榜中,。 武王伐紂 周朝再往前是商朝,,商朝經(jīng)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先商”,第二階段稱為“早商”,,第三階段稱為“晚商”,,相傳17世31王,,起止時間為公元前1600-1046年,共延續(xù)500余年,。 回到前面所講的《竹書紀年》上來,,該書描述了從夏朝到戰(zhàn)國時期,歷代所發(fā)生的血腥政變和軍事沖突,。我們不去討論書中的具體內(nèi)容,,只需明確一點,就是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從夏朝就開始了,。 夏朝約從公元前2070年開始,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禹本來要傳位于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從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一般認為夏朝共傳了14代、17后(夏朝的統(tǒng)治者在位稱“后”,,去世后稱“帝”),,前后共延續(xù)約471年,為商朝所滅,。 北宋的邵雍還專門整理了夏朝年表,,他說夏朝的年表應該在公元前2224年,這一觀點仍舊影響著一些學者,。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都超過4000多年了。再往上推,,大禹之上還有三皇五帝,,雖然那不屬于信史,歸為傳說與神話類,,沒有文字記載可考,,但歷史不會無緣無故就到夏朝,往前總有來源與過渡,,所以中國歷史至少是5000年,。 三皇五帝 三、公元紀年:西方通用做法耶穌誕生前的2000多年,,中華民族就有著自己獨特的文明,,從夏商周到春秋戰(zhàn)國,經(jīng)歷了秦朝始皇帝統(tǒng)一中國,,再往后經(jīng)歷了強大的西漢帝國,。 耶穌誕生那年,,西漢帝國的漢平帝開始坐上江山,當時中國正經(jīng)歷著朝代更迭,,從西漢末年轉(zhuǎn)向東漢,,到漢光武帝劉秀31歲統(tǒng)治全國時,那年耶穌25歲,。 耶穌誕生之前,,歐洲國家也是采用多種紀年方式。比如羅馬建城紀年,,就從羅馬城建立開始算起,,通常認為其始年是公元前753年。還有奧林匹克紀年,,就是按照古希臘奧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的規(guī)律,,作為一種容易識別的紀年體系,公元前776年舉辦了第一屆奧運會,,所以這一年就被視作元年,。還有執(zhí)政官紀年等。 凱撒大帝作為一個成就很大的皇帝,,打下了大片土地后,,開始喜歡在文化方面做些文章。他重新修訂了歷法,,并且用自己名字之中的一段命名,,稱為儒略歷,在公元前45年正式頒布,。 跟我們中國不同,,西方的歷史發(fā)展,一直都離不開宗教的影子,,某些時候教皇的權(quán)利甚至比大國的皇帝更大,。 這公元紀年恰恰就與宗教有關(guān)。在公元525年的時候,,一個叫做狄奧尼西的基督教信徒,,他為了推算7年后耶穌“復活節(jié)”的日期,就提議以耶穌誕生的那年作為公元元年,,重新制定歷法,。 狄奧尼西的這個提議,被當時一手遮天的教會大力支持,,并從此在教會中開始流行,。后來,意大利醫(yī)生兼哲學家里利烏斯,在對儒略歷改革的基礎(chǔ)上,,制定了一種新的歷法——格里歷,,公元1582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正式頒行,從此歐洲國家開始習慣性采用公元紀年,。 格列高利十三世與格里歷的一頁 公元紀年包括世紀,、年代、多少紀元多少年等概念,。每100年為一個世紀,,百位數(shù)值前面需要加1,例如2021年為21世紀,,公元前481年為公元前5世紀,。年代和多少紀元多少年指10年一個年代,例如1949年可被稱為19世紀40年代,,同時年代內(nèi)還可分為早期,、上半期、中期,、下半期和晚期,,每20年為一期。應該說,,其紀年方式還是比較科學的,。 經(jīng)過幾百年歷史發(fā)展,公元紀年被世界國家逐漸采用,。德國在1700年采用,,俄國在紅色革命結(jié)束后的1918年采用,。 大清末代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中退位,,中國封建王朝正式結(jié)束。為了證明從此后中國將邁入新的天地,,當時的民國政府決定正式采用西方的公元紀年,,但同時采用中華民國紀年。從此后我國的紀年方法,,開始與國際接軌,。 新中國成立后,1949年9月召開了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采用現(xiàn)代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紀年為新中國的紀年方式,,9月27日通過的第二項決議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同時也保持了傳統(tǒng)的農(nóng)歷紀年方式,。 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 除公元紀年之外,,世界各國關(guān)于紀年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還有一些宗教紀年方法,,如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等 ,。另外還有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結(jié)語:為何不用共和紀年,?華夏歷史,,源遠流長。當我們有文字記載傳承文明,,開始實行國家政治的時候,,西方強國還處于蠻荒時代。 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還有其它一些古代文明,,都已斷代化為歷史的塵埃。而惟有中華文明不僅沒有中斷,,反而愈加熠熠生輝,,這不僅是因為有文字記載傳承,或許也有實行紀年后代代相傳的一份功勞,。 四大文明古國 我們學習研究共和紀年,,真正目的在于熟悉了解祖先歷史,并在新的時代與時俱進地賡續(xù)傳承,??茖W、通用,、合理的一些方法,,不管是我們祖先的還是西方引入的,只要對我們發(fā)展進步有利,,都應該兼收并蓄的吸收,,博采眾長的運用。 |
|
來自: 東風無語ukprm4 > 《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