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第三 三 子曰:“人而不仁(1),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注釋】 (1)人而不仁:仁,仁愛.友愛他人的真情實感. 【譯文】 孔子說:“做人沒有仁愛之心,,禮制對他有什么用呢,?做人沒有仁愛之心,禮樂對他有什么用呢,?”【感悟】
禮制的根本在于仁,,禮樂的根本在于仁。禮和樂,,可以隨時代而進步,、而變化,仁則亙古今而無可變,。孔子認為,,禮主敬,樂主和,。如果只有禮而沒有樂,,則會使人拘謹;如果只有樂而沒有禮,,又會使人疏蕩,。禮和樂兼融,才是最佳,。最關(guān)鍵的是,,仁才是核心,,是根本。習(xí)禮樂是落實,、達成仁的外在方式,。仁,是仁愛之心,,是友愛他人的真情流露,,更重要的是,仁是禮和樂的根本,,是蘊藉于內(nèi)心的,。所以,孔子在這里說,,如果沒有一顆真正仁愛的心,,沒有友愛他人的真情實感,禮和樂都將失去其意義,。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也正如我們在上一章看到的,,魯國的三家權(quán)臣那樣沒有仁德之心,,禮和樂又有什么用呢?那么,,仁愛之心,,它也有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這就是禮和樂,。離開了禮和樂,空談仁,,不著邊際,,沒有實際內(nèi)容。由此可見,,孔子極其重視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