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油料一 舊中國是個“貧油國”,那時候中國不產(chǎn)油,。無論是煤油也好,,汽油也罷,都要從國外進口,。當年從北平到上海,,從天津到廣州,所有城市售賣的油料那可都是外國牌子,,用輪船從外國運過來然后用鉛皮桶分裝,,論斤或者論加侖出售。 這種單方面的賣方市場,,造成了油料昂貴和短缺,。當時不僅汽油價格昂貴,使擁有汽車成為了富豪才能有的奢侈行為,,就連晚上點燈用的煤油,,那也是普通老百姓很大的一塊負擔(dān)。這幾天小編要說的,,就是這“洋油”的供應(yīng)情況和價格變遷,。 一、外國人用低價傾銷占領(lǐng)中國的照明市場 在煤油燈進入中國以前,,我們的傳統(tǒng)照明主要使用植物油,,然后再加上棉線捻成的燈芯。這種燈亮度很差,,即所謂的“一燈如豆”,。而且使用時需要經(jīng)常剪去燒焦的燈芯,用起來比較麻煩,。 1861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煤油燈迅速進入中國,,當時是專供租界照明,。其后洋人采用傾銷的辦法,迅速搶占了中國的夜間照明用油市場。那時候的洋煤油非常便宜,,1879年在漢口,,茶油每擔(dān)5兩6錢,大麻油每擔(dān)5兩4錢,,而洋煤油每擔(dān)僅為2兩8錢,,一擔(dān)國產(chǎn)油能買兩擔(dān)洋油。又有記載說當年菜籽油的價格大約是120文一斤,,而煤油只要65文一斤,,洋人用國產(chǎn)油一半的價格向中國傾銷。 而且為了更方便地向中國老百姓推銷煤油,,美孚石油公司還開發(fā)了一種帶有玻璃燈罩的罐式煤油燈,,任何人只要購買他家的煤油,就免費配送一盞高檔玻璃罩煤油燈——這種低價銷售甚至贈送機器,,然后讓你買他的消耗品的套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 于是這洋行就通過層層代理,,將銷售網(wǎng)絡(luò)一直鋪到中國鄉(xiāng)村的每一個角落,。而洋行的服務(wù),那也是一等一的,,在亞細亞集團當時內(nèi)部發(fā)行的《石油手冊》中規(guī)定:只要是能帶來生意的客人,,哪怕是窮鄉(xiāng)僻壤的火燭小店,洋行也要求自己的雇員降尊紆貴,,“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以免有傷他們的感情”,。 而這種溫情脈脈的低價傾銷,、再加上贈送煤油燈的組合拳,根本不是清末老百姓能接得住的,。不久以后,,洋煤油就把中國傳統(tǒng)植物油打出了市場。在1863年,,煤油輸入量為2100加侖(1加侖等于3.7854升),,1886年增長為2300萬加侖,1893年就達到1億加侖,,到了辛亥革命的1911年,,進口量更是高達2.36億加侖,洋油完全統(tǒng)治了中國市場,。
通過洋人不遺余力的推銷,煤油燈和煤油爐逐步普及到全中國,,成為生產(chǎn)生活的必需品,。 二、民國時期窮苦老百姓點燈成本很高 到了民國時代,,煤油已經(jīng)成為了生活必需品,,當時大多數(shù)人家自然是沒有電燈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用煤油燈照明,。而煤油的供應(yīng),,卻是控制在外國人手里的。在用低價傾銷加贈品統(tǒng)治市場以后,,洋人終于露出了青面獠牙的本來面目,。 這個時候在洋油的靠岸港上海,因為運費便宜和競爭激烈,,價格還維持在0.06元左右一斤,。當時一元能換當十銅元128枚左右,也就是相當于約90文錢一斤,。而在內(nèi)陸煤油就貴了,,臨近天津港的北平煤油是一塊錢七斤,一斤就是1/7=0.14元,,是上海港的兩倍多,。至于不靠海的省份那更是貴出天際,1925年10月,,北京大學(xué)教授吳虞回成都老家以后,,買了兩桶28斤裝的煤油,每斤煤油售價0.3元,,合計兩桶洋油居然高達8塊大洋,! 這個價格在當時來說,那可是相當于普通職員一個月工資的——教員一開始任北大圖書管理員的時候,,一個月工資也不過是八塊大洋,。在郁達夫1923年寫的《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一文中,那時候在上海卷煙廠工作的女工,,每天十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之后,,也只能拿到9塊大洋,。駱駝祥子在北京拉人力車,他省吃儉用的一個月,,也不過能積攢5塊大洋,。這一個月工資只夠買兩桶點燈的煤油,可還行,? 而這一個月八九塊大洋的工資,,其實在1920年代算是高收入的。當時魯迅先生在北京居住時,,曾經(jīng)雇過幾個保姆,,她們每月的工錢只有兩塊大洋。吳虞教授家的兩個保姆,,每月工錢也是兩塊大洋——這當然不是幾位教授先生欺負人,,那時候的保姆是包吃包住的,這兩塊錢是完全可以積攢下來的,,雖然比駱駝祥子的每月剩五塊錢要少,,但是比北大圖書管理員那每個月只能剩下幾個銅子,還是好多了的,。 也就是說,,當時中國內(nèi)陸省份的煤油,那可是非常昂貴的,。當年一般勞動者的收入,,每個月除去吃飯和生活后能剩下的,也不過是兩三塊錢,,能買個十斤八斤煤油而已,。這油價這么貴,普通老百姓自然是舍不得多點的,。當年的一般家庭,,那是標準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少有舍得長時間點煤油燈的,。 這時候能夠在煤油燈下“挑燈夜讀”的內(nèi)陸省份學(xué)子,,就已經(jīng)不是窮苦人的孩子,而是殷實人家才可能有的待遇了,。 三,、三大洋油公司壟斷中國市場 而煤油之所以這么貴,主要是因為外國公司壟斷市場,。當年的中國煤油市場,,是由三大洋巨頭瓜分的。他們是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以及英國和荷蘭聯(lián)營的亞細亞石油公司,。其中,美孚公司資格最老,、規(guī)模最大,,亞細亞次之,而德士古規(guī)模較小,,也最晚進入中國市場,。 那時候三大石油公司為了壟斷中國市場,采取了合作的方式,,商定了在各公司每年的銷售比例,。比如在華北市場上,歷年平均銷售額大約為:美孚40%,,亞細亞25%,德士古35%,。這三家巨頭聯(lián)起手來控制價格保證利潤,,同時一起打擊外來競爭者。 比如1925年美國大明火油公司在天津成立,,它的“銀箱”牌煤油立刻被三大巨頭抵制,,最終由德士古將該公司兼并。香港的胡氏兄弟公司創(chuàng)建“蝴蝶”牌煤油,,價格便宜而且質(zhì)量不錯,,結(jié)果被三大巨頭聯(lián)合降價導(dǎo)致其破產(chǎn)。而中國商人自己經(jīng)營的光華火油公司,,更是被聯(lián)合打壓,,最后由于虧損嚴重,不得不將全部油池,、油棧賣給三大公司,。 在三巨頭的聯(lián)手控制之下,中國煤油銷售量一直比較穩(wěn)定,。在1928年,,中國的煤油進口量是2.63億加侖,僅比1911年辛亥革命時的2.36億加侖略高,,這就是三大外國公司聯(lián)手控制市場,、導(dǎo)致煤油價格飆升,老百姓消費不起的原因,。而進入到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jīng)濟開始大蕭條,中國的銀本位貨幣急劇貶值,,煤油價格也就再次直線上升,。 這個時候廣州洋行的一加侖(3.7854升)煤油已經(jīng)賣到四塊銀元,,平均每升4/3.7854=1.056691元,按照每升煤油1.8斤計算,,是1.056691/1.8=0.587元一斤,,比1925年的四川零售價格整整漲了兩倍。要是按照上海港1927年0.06元一斤的價格計算,,那更是飆升了近十倍,! 于是在這個時候,就有廣州商人想辦法從進口柴油中提煉出煤油,,貼上本土商標低價出售,。這本土煤油一加侖才賣三塊銀元,平均每斤才3/3.7854/1.8=0.44元,,一時間搶了洋行不少生意,。可是很快,,洋行就聯(lián)手將進口柴油價格提高一倍,,然后把自制的煤油也貼上“桃花牌”、“月光牌”,、“經(jīng)濟牌”等本土商標,,來了個“進口仿冒國產(chǎn)”,售價賣得比本土商人的成本價還低,,徹底打倒了本土工廠,。而等到本土煤油淡出市場之后,洋人的低價煤油也很快就從市面上消失,,大家只好接著消費他們0.6元一斤的高價油,。 而煤油價格的再次飆升,也終于壓垮了中國老百姓那為數(shù)不多的消費能力,。要知道在1930年代雖然收入有所上漲,,但大城市普通職員工資也不過是15-20元。這0.6元一斤的煤油燈,,真的是舍不得多點,。而在中國內(nèi)陸的廣大農(nóng)村地區(qū),這洋油價格老百姓們更是消費不起,,只能再次找出塵封已久的舊油盞,,重新點上了用了幾千年的茶油麻油豆油。 所以那個時代的老電影和宣傳畫中,,窮苦老百姓家里點的,,仍然是“一燈如豆”的舊油盞,而不是使用“洋油”的煤油燈,。這也是當年老文藝工作者非常重視史實,、考據(jù)細致的一個證明,。 四、買辦勾結(jié)洋人大賺特賺 而正在煤油被外國人控制,,中國老百姓苦于其盤剝的同時,,國內(nèi)的一些洋人買辦則通過代理洋油生意,從中上下其手,,賺得了大筆的財富,。這其中通過當買辦發(fā)家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民國財政部長,,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中最有錢的孔祥熙,。 孔祥熙是山西人,當?shù)厥a(chǎn)煤鐵,,他就從陽泉向外國人販鐵,,最后賺了20多萬元。后來他看到煤油已成為居民夜間燃燈照明的必需品,,覺得在內(nèi)陸省份經(jīng)營煤油定有巨利可圖——以同樣的1925年左右為例,,上海港洋油0.06元一斤,四川成都洋油0.3元一斤,,價格整整差了五倍!于是孔祥熙就籌辦了火油公司,,并開設(shè)了一個“山西裕華銀行”,,使自己成為美孚公司在山西的代理商,壟斷了美孚煤油在山西的銷售,,一舉發(fā)了大財,。 后來,因為亞細亞石油公司的利潤比較豐厚,,孔祥熙又舍棄美孚做了亞細亞的代理,。1918年,孔祥熙在太谷西街成立了祥記公司,。這個公司除太谷總號外,,還在太原、陽泉,、平定,、榆次、祁縣,、平遙,、交城、離石,、汾陽,、忻縣,、運城等地設(shè)有分號,在天津,、上海,、石家莊等地設(shè)有分公司。其主營業(yè)務(wù)就是是包銷亞細亞的鐵錨牌,、元寶牌煤油和殼牌汽油,、機油,同時也包銷洋堿,、洋蠟以及顏料,、肥料、殺蟲劑,、各種化學(xué)品等,。 當時祥記公司平均每月的營業(yè)額可達15萬元,年獲利在35萬元左右,。在經(jīng)濟上有了一定的實力后,,孔祥熙的社會聲望也隨之擴大,受到了從山西都督閻錫山到當?shù)馗缓烂鞯木粗?。而在這之后孔祥熙平步青云,,后來甚至做到了民國的財政部長。 而民國政府被這些洋買辦們控制了權(quán)力,,豐厚的代理利潤和回扣之下,,那自然是各種的“造不如買”,中國的很多關(guān)鍵行業(yè),,都陸陸續(xù)續(xù)都落入了洋人手中了,。結(jié)果就是到了抗戰(zhàn)時期,一旦沿海被日本人封鎖,,這洋貨進不來,,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就逐一沒了著落,然后就是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了,。一定要自力更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產(chǎn)體系的必須性,,其實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教訓(xùn)的,。 那些夢想著穿越到民國,去做少爺小姐衣香鬢影浪漫纏綿之余,、再穿著旗袍輕描淡寫地打鬼子的朋友,,還是想想到時候一個月收入只夠勉強吃飯,煤油燈都點不起,需要在舊燈盞下不停剪燈芯,,然后愁眉苦臉琢磨明天的吃飯問題,,是一種什么活法吧。 參考資料: 《山西首富孔祥熙》 《上海工人階級運動史》 《民國中產(chǎn)階級賬本》 《鎮(zhèn)江商務(wù)報告》 《銀元時代生活史》 《春風(fēng)沉醉的晚上》 |
|
來自: 海枯石爛???/a>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