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原是苦海幽州”,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北京叫幽州這沒錯,,但北京不是海,,而是河,北京城是永定河故道,,景山東邊兒有個地名兒叫沙灘,,不就是因此留下的嗎,?您要說再往遠(yuǎn)了倒,、那就沒法兒抬杠了,最早地球表面全是水,,北京又怎么可能例外,?苦海就落這么一說,最起碼修建北京城的時候早就不是海了,。但咱們按照神話傳說來講:有海的地方都得有龍王,,苦海幽州也不例外,。劉伯溫,、姚廣孝施法降龍、退去了海水才修建的北京城,,這個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p> 龍王被降服之后去哪兒了呢?殺了,?當(dāng)然不行,畢竟是神仙,,甭管是劉伯溫還是姚廣孝,您再是半仙之體,,畢竟還是人,沒有斬殺龍王的資格,,只能將他鎮(zhèn)住,,不再出來作亂就是了。龍是海洋生物,,“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xiāng)”嗎?所以鎮(zhèn)龍的地方也要有水,,叫做海眼,。海眼是什么意思?從字面理解,就是隱藏在地下,、通往大海的通道,。過去的人對于海眼之說深信不疑,可能很多地方都有這種說法,。但老北京的海眼可不止一個,因為被降服的不光是龍王一個人,,而是一家子:龍王,、龍婆、龍子,、龍孫,,所以北京有“四大海眼”之說。 第一個,、也是最為著名的一個,,在北新橋。北新橋鎖龍井可以說家喻戶曉:傳聞井口上拴著大鐵鏈子,,無人敢動,。因為一旦“打破封印”龍王便會出來禍害人間,海水也會噴涌而出,、淹沒北京城,。據(jù)說抗戰(zhàn)期間,日本兵不信邪,,想把鐵鏈拉上來,,結(jié)果拉出很長都沒看見頭兒,卻從井底傳來陣陣巨響,,似牛吼,、又像虎嘯;伴隨著一股黃水噴涌而出,。嚇得日本鬼子屁滾尿流,,趕緊把鐵鏈又順回去了?!拔母铩睍r期有紅衛(wèi)兵也做過這事兒,,遭遇與日本兵如出一轍。 此事還被列為老北京十大靈異事件之一,,據(jù)說這口井就在北新橋十字路口東北角,,后來被埋入地下,上面蓋了個茶館兒,,解放后改成了大華商場,。有人說親眼看見過鎖龍井,,也有人說在北新橋住了幾十年,從來沒見過,。但故事肯定都聽過,,地名的由來也是因為這個:龍王被姚廣孝降服之后,鎮(zhèn)在了此地的海眼中,,把海眼改成了井,,還在井上修了一座橋。龍王問:“我何時能出頭,?”姚軍師說:“什么時候橋舊了,,你就能出來了?!睘榱朔乐过埻醭鰜韴髲?fù),,就給這座橋起名叫新橋,,因位于城北,,因此叫北新橋。 第二個海眼的名氣其實也不比北新橋低,,在崇文門,。故事內(nèi)容大致一樣,龍也得問:“我什么時候能出去呀,?”劉伯溫說:“崇文門城樓打點,,就是你出頭之日?!笨墒潜本┏敲刻扉_關(guān)城門的時候,,其他八個門全都敲擊云牌、謂之打點,,唯獨崇文門敲鐘,,這就是為了永鎮(zhèn)惡龍而采取的措施,“九門八點一口鐘”便是這么來的,;為了加強封印,,在崇文門甕城里還建了一座鎮(zhèn)海寺,寺前有只鎮(zhèn)水獸,、與其他地方多用趴蝮不同,、是只大鐵龜。 第三個海眼離北京城就比較遠(yuǎn)了,,在潭柘寺,。也鬧不清楚是龍王龍婆、還是龍子龍孫,,反正有一條龍自己跑到潭柘寺海眼里躲起來了,。劉伯溫(或姚廣孝)追到此處,,將海眼封印。惡龍急了,,聲稱有朝一日出頭,,要“火燒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于是劉(姚)軍師就在潭柘寺廚灶的煙囪上刻下潭柘寺三個字,,天天被火燒;又將北京城三個字寫在了后門橋橋身上,、就算水淹北京城,,也只是沒過后門橋而已,等于是破掉了這句讖語,。所以您看北京城“從來無法證明自己是北京城”,,別的城還可能將名字刻在城墻正門上,而北京城任何一個門上都沒有“北京”或“北京城”的字樣,,怕被水淹哪,! 第四個海眼離城倒是不遠(yuǎn),就是知名度低些,,在城南,。木樨園附近有座海慧(會)寺,,這里的海眼也不知道藏的哪條龍,,只知道是被一尊巨大的銅佛鎮(zhèn)住了。傳聞大佛本是手心朝上的,,當(dāng)年北京發(fā)大水,,大佛手心突然向下了,鎮(zhèn)壓了水患,、保住了?;鬯隆t[日本的時候,,日軍曾用八匹大馬想拉倒大佛,,結(jié)果大佛紋絲不動。解放以后破四舊,,改用卡車?yán)?,一輛拉不動就用四輛,大佛在傾斜的時候,,頭頂還“出汗”了,。可最后還是被拉倒了,,如今不知所蹤,,但到了兒也沒看見海眼,,不過南城的老人幾乎都聽過這段故事。 其實“嚴(yán)格”的說,,北京的“海眼”遠(yuǎn)不止四個,,還有玉泉山、白龍?zhí)?、黑龍?zhí)兜鹊?,好多地方即便不叫海眼,也都跟苦海龍王有關(guān),。您仔細(xì)琢磨其實也對,,既然有龍孫,必然得有兒媳婦呀,;有龍子,、老兩口兒就不能有閨女嗎?傳說玉泉山就是龍王女兒的棲身之所,,高亮趕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高亮追上龍王、扎破的是苦水簍,。龍王就把那只甜水簍交給了女兒,,讓她帶到了玉泉山,因此玉泉之水才是甜的,,號稱天下第一泉。都是故事,、版本甚多,、一聽一樂。 |
|
來自: 新用戶1587285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