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直播要點 1. 孫鵬飛大夫受涼感冒了 癥狀:怕冷,,有汗,,流鼻涕,語音洪亮狀態(tài)可,,稍有咳嗽,,脈浮緩,納可,,大小便正常,,無發(fā)熱。 辨證方法:① 先辨陰陽,;② 辨六經,;③ 辨八綱 ;④ 辨方證,; 分析:① 辨別陰陽:狀態(tài)可,,沒有低迷不振,聲音洪亮,,是屬于“陽證”,; ② 辨別六經:怕冷、流鼻涕,,脈浮緩,,有汗,屬于太陽??;納可,脾胃氣正常,,排除里證(陽明病,、少陽病等),大小便可,,排除太陰病等,。可以判斷孫老師是單純的太陽病。 參考條文:s1.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s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③ 辨別八綱:寒熱表里虛實陰陽,,陰陽表里寒熱已經辨別,,現在看虛實,有汗,、脈浮緩屬于虛癥,。 ④ 辨方證: 參考條文:s2. 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s12.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fā);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所以同學們給孫鵬飛大夫開的方子是:桂枝湯,。
2. 發(fā)熱的人群 ?朋友發(fā)熱 1)多是發(fā)熱明顯,咳嗽,,伴隨便秘,、胸滿、咽痛,、苔黃膩,、黃痰: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合病,。 2)發(fā)熱伴隨脾胃消化,腹瀉的問題:太陽,、太陰病,。
老年人發(fā)熱: 老年人體虛的底子,外邪侵襲沒有抵抗力,,會直接到里,出現少陰病,、厥陰病,、太陰病。 3. 傳統(tǒng)思維:“本氣自病,,生病不是邪氣決定的,,是正氣強弱決定的”。 生病的根本原因是本氣自病,,自己本身正氣不足,,然后外邪侵襲,就導致生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三個人淋雨林黛玉這種柔弱體質容易得三陰病,張飛這樣的體格淋雨后可能感覺很舒服,,宋江這種常見普通人體質容易得表證桂枝湯證,。 4. 發(fā)熱:傷寒中的發(fā)熱是自我感覺發(fā)熱 不是溫度計的熱,溫度計是康熙年間才來來中國 太陽太陰合病,,既有表證發(fā)熱惡寒又有里虛腹脹腹瀉的,,先治里虛,后解表,。 5. 虛人手腳冰涼,,出現個四逆的癥狀,可以用當歸四逆湯,。 6. 如果一人感冒不想動,,白天沒有力氣想睡覺,到了晚上該睡覺又不睡,,脈微細的,,屬于陰證 可以考慮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少陰病時候會學到,。 7. 有附子細辛的藥物不可以自己去抓,,必須在職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 8. 學習傷寒論,,沒有想象的那么苦難 ?下望?上,,初疑不可攀,,誰知中有路,盤折通巖巔,。 今天的答疑要點 1,、太陽中風和太陽傷寒證中都會有怕風怕冷,除了脈不同,,癥狀中的區(qū)別就是是否有汗嘛,? 答:太陽傷寒是表實證,“太陽病,,或已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寒氣重,,把表閉塞住無法打開,,正邪在表打仗,邪氣越強正氣越強的人,,會出現發(fā)燒,、身體肌肉疼痛越重,且無汗,,脈搏繃緊,,再嚴重了因為表不通暢,氣憋悶,,還會出現喘的情況,。所以用發(fā)汗強的麻黃湯。 太陽中風是表虛證:“太陽病,,發(fā)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表虛,,有汗,,邪氣沒堵在最外面,稍微往身體進了一步,,因為表虛所以津液不足,,脈摸著也是浮緩的,,所以桂枝湯中的芍藥、大棗,、甘草補津,、補虛; 所以區(qū)別:看有無汗,、脈搏緊張還是緩和,、是否影響生活等。 2,、如果病人正氣弱,,正邪抗爭沒有那么劇烈,就導致了太陽中風,,但為什么麻黃湯證的病人更有生命危險呢,麻黃湯證的病人不應該比桂枝湯證的病人正氣足嗎,? 答:太陽病要解表,,麻黃湯適用傷寒表實證,脈浮緊,,且無汗,,桂枝湯適用于傷寒表虛證,脈浮弱汗出,,麻黃湯是把表邪直接散開,,桂枝湯藥物組成以辛甘味為主,從脾胃慢慢推動氣血去與邪氣對抗,。 太陽傷寒比太陽中風危險,,中風桂枝湯證發(fā)熱鼻鳴問題不大,傷寒麻黃湯證會出現心胸部的憋悶,,呼吸困難的這個癥狀,,比較危險。 3,、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這種里寒外熱虛陽外越的脈象應該是什么? 答:芤脈(外強中空),、革脈,,或者沉緊的里寒脈象。 4,、16條說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可麻黃湯里有桂枝啊,,而且麻黃湯就是脈浮緊發(fā)熱無汗的,這是為什么,? 答:條文沒看全,。16條原文,太陽病三日,,已發(fā)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原文中“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fā)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边@里的桂枝是指桂枝湯不是桂枝單味藥,。 麻黃湯中可以用桂枝,但是不可以用桂枝湯,,桂枝湯的組成有桂枝,、芍藥、甘草,、大棗,、生姜,是補津液補虛解表的,。如果患者麻黃湯證誤用桂枝湯,,桂枝湯中芍藥,、甘草、大棗,,會導致患者產生里熱,,邪氣更近一步到里,變證成為了“大青龍湯證”,。 不要只看單味藥,,大黃單用是通便的,在抵擋丸中,,是用來活血的,,在大陷胸湯中是滌蕩濕熱。學傷寒論先學方,,后慢慢研究藥,。 5、皮疹是體表的病,,那可以從少陰入手嘛,,發(fā)疹子時不發(fā)熱,半夜時發(fā)作,。 答:皮疹是體表的癥狀,但不一定是表證,,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可以出現皮疹,這是太陽表證,;梔子柏皮湯是一個陽明的病也會出現皮疹,,少陰表證出現皮疹的概率比較少。 6,、有人感冒一上來就是咽喉疼痛或者上顎連著鼻子疼痛,,然后就會咳嗽,這種是屬于體痛嘛,,也不惡寒,,也不發(fā)熱,怎么判斷是麻黃湯證還是桂枝湯證,? 答:咽痛不屬于體痛,,咽痛主要見于少陽病或者(少陰病少陽證),少陽病可以用小柴胡湯,,少陰病少陽證用桔梗甘草湯,。 7、桂枝湯證是發(fā)熱汗出,,有時候可能出一點點汗自己都察覺不到以為是無汗,,怎么樣精準辯別是有汗還是無汗,? 答:摸摸后背、手肘內側是否有潮熱感即可判斷,。 8,、仲景的服藥方法和現在中藥的服用方法不太一樣,如果按仲景的方法服藥間隔短,,甚至一天喝好幾次藥,,會不會藥物的劑量過大?還是說我們現在給病人吃的劑量太小,,需要加大劑量,? 答:按老師上課給的標準,傷寒論原文的劑量需要換算,,這個換算數目前是醫(yī)學界的爭論,,所以按大夫給的量來定。 9,、是否各種癥狀都具備才能判定是對應的那種傷寒病,,如果有部分癥狀怎么作判斷? 答:大部分癥狀符合就可以,,復雜一點需要結合脈診,、面色、舌苔,、以及患者精神狀態(tài)來確定,。 10、“病人身大熱…”這一段放在太陽病這里是想要說明什么呢,?沒有理解為什么放在這里,,是太陽病會出現這樣的癥狀嗎? 答:說明真寒假熱,,還是真熱假寒,,防止用錯藥,后面少陰,、厥陰病時候結合來看會懂,。 11、每次感冒都是先咽喉痛,,如果兩三天控制不住接下來就流清涕,,再嚴重就流眼淚,有時能持續(xù)半個月很難受,,流鼻涕,,眼淚比發(fā)燒還難受。一般不發(fā)燒 ,記得上中學時發(fā)燒37.7℃就很難受,。通過學習感覺感冒時有汗,,惡風,這種情況應該是桂枝湯癥嗎,? 答:一般不發(fā)燒,,說明身體比較虛弱,是陰性的證,,可能是少陰病,。 不可這樣直接判斷桂枝湯證,前面表現的“先咽喉痛,,如果兩三天控制不住接下來就流清涕”這是直接入里了,,表證是皮膚、肌肉,、骨骼層次,。您這個是合病,如果咽痛不能用桂枝湯,,具體方劑后面少陰病能學到,。 12、病重和病輕是不是跟病位的表里沒關系,,因為通常我們會認為病位在表是屬于輕癥,,那病重和病輕主要取決于什么?跟哪方面有關系,? 答:一般規(guī)律是病重和病輕,,和表里有很大關系,年輕的人體質好,,病在表,治療也快,;年老的人,,一般體虛沒有抵抗力,所以感冒容易直接到少陰或厥陰,,到了厥陰很不好治療,,容易轉正危重癥。但是特殊情況,,像是麻黃湯和桂枝湯,,麻黃湯的病位偏表但是疾病偏重,桂枝湯的病位偏肌肉,,但是病情輕,。我們大家先掌握一般規(guī)律即可。 13、太陽中風能轉換成太陽傷寒嘛,,或者太陽傷寒能轉成太陽中風嘛,? 答:太陽中風是虛癥,不能再變表實了,,城門都破了,,敵人都進一步了,咋還能讓敵人退出去,;但是太陽傷寒發(fā)汗不夠,,可能會變成中風。 14,、太陽病失治誤治傳到了太陰,,治療太陰時是從太陰治愈還是再轉回太陽? 答:身體相對強一點,,在太陰層次可以直接治愈,,體質弱邪氣盛會從太陰里證一步一步趕到表,所以有可能是太陽有可能是少陰,。 另外太陽和太陰同時生病,,先治療太陰再治療太陽。如果里虛兼顧太陽表證,,需要先補里再解表,;如果里實兼顧太陽表證,需要先解表再瀉下,。 可以先看這3條,,不理解也沒關系等后面講到太陰病再看: s90.本發(fā)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fā)汗,治不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逆,;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s91.傷寒,,醫(yī)下之,,續(xù)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方四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s92.病發(fā)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四逆湯方。 15,、太陽中風的干嘔與太陽傷寒的嘔逆的區(qū)別,,太陽中風的惡風與太陽傷寒惡風的區(qū)別。 答 :嘔都是一樣的,,表不解導致氣的上逆,;但是太陽傷寒比中風更怕冷。 16,、脈浮是否理解為陽脈,,緩脈可否理解為陰脈。脈浮在寸關尺的定位上,,是不是在寸脈的位置上,,陰陽俱緊是不是浮脈緩脈俱緊。 答:脈浮是在表,,在表都屬于陽,,可以理解為陽脈,一般感冒是寸脈浮,,“陰陽俱緊”陽是寸,,陰是尺,陰陽俱緊,,是寸脈和尺脈浮緊的意思,。此處緩脈不是指弱脈,,也不是和緩的脈,,而是和麻黃湯的脈緊對比而言,沒有那么緊張罷了,。 17,、太陽病與太陽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 答:他們是單獨的個體,,沒有關系,,請區(qū)分不要混淆。這就是古人說的同名異物,。 18,、第3節(jié)課講到"體表病壓到體內會得肺炎,再往里壓就變成了腎炎,,變成了太陰病,。"這一段所講,我理解應該是疾病的傳變,,得肺炎是太陰病能理解,,那得腎炎不應該不是太陰病吧?這里講的經絡與手足太陰經是什么關系呢,?另外,,桂枝湯原方是大棗十二,而我們現在用的量是4枚,,這個大棗的量應該怎樣轉換呢,? 答:不要把西醫(yī)的腎炎和中醫(yī)腎的概念相混淆。西醫(yī)的腎炎是身體內部的虛,。 ① 是否為太陰病,,需要滿足情況,比如s 273.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 ② 六經和手足經脈沒關系,,他們是單獨的個體,沒有關系,,請區(qū)分不要混淆,。 ③ 大棗的大小不一樣,現在用的新疆大棗比河南的棗大很多,,領取具有量按老師講的,。參考第8條問題的解答。 19. 昨天重新聽之前的課,,發(fā)現了一個細節(jié),,太陽中風證患者病程可能幾天,,可能幾個月,甚至可能幾年,,我之前的理解是太陽中風證就是一種感冒,,結合我自身的情況,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太陽中風證是一種感冒癥狀,,但是身體弱的人,這種感冒老是纏綿不愈,。有沒有什么辦法能治愈這種狀況,? 答:其實就是一種體虛、津虛的現象,。如果時常有這種“中風”的癥狀,,服用桂枝湯是可以的。感冒治愈后還需要調理體質,,增加鍛煉,,從內里讓正氣充足起來。 20. 平時體弱者,,是否一定不會得麻黃湯證呢,? 答:那要看受寒情況,沒有肯定,,只能是不容易患麻黃湯證,。 21. 身體虛弱,好幾年不感冒不發(fā)燒,,是不是不正常,? 答:肯定是不正常的,是因為身體太虛,,沒有能力得感冒了,,也就是不能在體表進行正邪抗爭了。好一點的可能是少陰病,,弱一點的直接會到厥陰層,。 體虛總歸還是需要改善的。 22. 體弱者,,慢慢地能發(fā)燒了,,但是稍微受點寒吹點風就發(fā)燒,比較頻繁,,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答:首先能發(fā)燒是好事,說明正氣充足,,可以在體表抗邪了,,但是反復感冒肯定不好,身體稍弱,,建議鍛煉,。 23. 沒到秋天胳膊酸痛可以吃桂枝湯嗎? 答:胳膊酸痛,,這是表證,,表證可能是太陽還可能有少陰啊,所以要結合情況,。 24. 什么情況下可以喝麻黃湯,? 答: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符合這條的時候。 25. 吃了生冷東西或者喝了飲料或者遇到風寒,,皮膚就會癢,,先起小包包然后連成一大片,我們這里叫風包,。這種是不是屬于陽氣不足,,陽氣不能外達把邪氣推出體外,所以就在表皮起疹子嗎,?用什么方子合適,? 答:屬于陽氣不足,皮疹病在表,,但是用什么方子,,要整體看您的身體情況才行,辨證治療,??梢钥紤]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 26. 對于陰陽、表里還是區(qū)分不太清楚,,老師可以多舉一些例子嗎,? 答:陰陽包含了表里。 陽: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于陽,; 陰: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于陰,; 陰陽是相對而存在的,比如男女,,可以分陰陽,,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上午下午,、心肺和肝腎; 表里:是人體在外和在內的,,比如皮膚肌肉骨骼是表,;臟腑相關是里。 ? ? ? |
|
來自: 音圓 > 《中醫(yī)學習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