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們對曹操公認的是:歷史上曹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文學家,。在東漢末期烽煙四起的年代,他南征北討,,統(tǒng)一北方,,與他重視陣才,知人善任是分不開的,。 正如其所言:“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母嘗不得圣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曹操選才任賢的觀點很多,,其中重要的一個就是在周圍的平常人中選才,,成近取才。他說“及其得賢也,,首不出間巷,,豈幸相遇我?上之人求取之耳,?!?/p> 因此,,曹操以迫切的心情,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春,,發(fā)布第一道“唯才是舉”的《求賢令》,,他希望有更多的“賢人君子”與他一起“共治天下“?!肚筚t令》如下: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謾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薛大夫,?!比舯亓慷罂捎茫瑒t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曹操在鄉(xiāng)間組織義軍討伐董卓時,,盡散家財,招兵買馬,,在衛(wèi)弘幫助下,,先后得到樂進、李典,、夏侯敦,、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均為勇將,是曹操起家的骨干,。 有這支隊伍后,,曹操發(fā)表檄文,,號召天下豪杰“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挽救黎民”。曹操矯詔一下,,天下紛紛響應,,短時間內并集袁術、孫堅,、韓馥,、公孫瓚、馬騰,、袁紹等十八路大軍,,共商討董大計,在曹操的推薦下,,袁紹當上盟主。 當袁紹指揮盟軍首次攻討董卓時,,孫堅差點被華雄活捉,,多名大將被華雄斬首,在危急關頭,,關羽自告奮勇去戰(zhàn)華雄。此時袁紹卻以貌取人,,瞧不起當弓箭手的關羽,袁術更是大聲喝斥關羽。此時曹操卻制止二袁的無禮行為,讓關羽有一個顯示才華的機會,。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又發(fā)布第二道“求賢令”--《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此令如下: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yè),,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yè)矣,。 當劉備采用徐庶建言襲取樊城后,,曹仁、李典落荒而逃,,曹操聽程昱說是徐庶為劉備出計后,,感慨道:“惜乎,賢士歸于劉備,!”當曹操得知徐庶是個孝子,且家有老母,就暗中模仿徐母筆跡,,以徐母之名寫信把徐庶騙來,可見曹操愛才不擇手段,。 曹操出兵攻打陳地及汝,、穎二州時,,一次典韋與許褚大戰(zhàn)半日,,未分勝負,曹操親往觀戰(zhàn),,見壯士英勇,武藝超群,,認為是個難得的人才,,“操見其人,威風凜凜,,心中暗喜,,便分付典韋詐敗,第二天用陷坑將許褚活捉,,操親解其縛,,急取衣衣之,命坐,,問其鄉(xiāng)貫姓名,。”于是,,許褚就將家族數百人降曹,成聞名的“虎侯”,,為曹操立下赫赫戰(zhàn)功,。 建安十八年(217年),曹操又發(fā)布了第三道“求賢令”--《舉賢勿拘品行令》,此令-如下: 昔伊摯、傅說出于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于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zhàn),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當曹操攻取白門樓時,,活捉了呂布,、陳宮、張遼,。張遼聽見呂布向劉備求情貪生怕死時,,叫道:“呂布匹夫,,死則死而,何懼之有,!”而當曹操笑著與其問話時,,張遼卻破口大罵其為國賊,并很后悔濮陽的大火沒能將曹操燒死,。 曹操受辱后拔劍在手,,張遼卻引頸待殺。劉備,、關羽連忙求情,,曹操擲劍笑道:“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蹦擞H釋其縛,解下自己衣服,,給張遼披上,還讓座,,張遼感激其意遂降,,被曹操拜為中郎將,封關內侯,。 在曹營的關羽,,卻急于尋找投奔劉備時,曹操不僅任關羽自由走脫,,還派張遼到各個關隘傳達曹操口諭,,對關羽一律放行。由于曹操的胸懷,,才使得關羽得以“過五關斬六將”,。 當曹操襲取冀州時,活捉陳琳,,陳琳當年替袁紹寫下討伐曹操之檄書,,將曹操祖宗三代都罵個遍,因此很多人都勸曹殺了他,,但曹操見他是位人才沒有殺他還授以官職,。“操方欲起行,,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操視之,乃陳琳也,,操謂之曰:'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耳,?!笥覄癫贇⒅賾z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焙髞黻惲粘蔀椴芪簳r期“建安七子”之一,。 實際上,在曹操眼中,,人才到處有,,主要是要摒棄門閥、地域觀念,,唯才任賢,。正因曹操有這種選才觀,才能“拔于禁,、樂進于行陣之間”,。 如今,很多地方為了引進外地人才,,制定出各種優(yōu)惠政策,,這本是明智之舉。但是,,也不應因此而忽視起用本地人才,,認為只有“外來的和尚會念頭”,加上對本地人才缺乏科學的了解,,因此難以做到唯才是舉,,知人善任。 應該從實際出發(fā),,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社會經濟建設的發(fā)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