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 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jié)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xué)意味的具體形象,簡單地說就是借物抒情,。 二,、什么是意境?(繪畫美)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 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shù),,總是在反映對象“境” 的同時,相應(yīng)表現(xiàn)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xiàn)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廣義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賞者兩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水平?jīng)Q定,有真與假,、有與無,、大與小、深與淺之別,,后者因欣賞者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評價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淺之分 三,、如何塑造意境? 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意境,是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正如王昌齡先生所說,,詩歌有三境,物鏡,情境,意境,其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意境,。文學(xué)作品的成敗關(guān)鍵就在于意境的塑造。那么如何塑造意境,?有以下幾種方法,。 1.融情于景(既寫景,又寫情,,把情融入景中) 2.寄情于景(以寫景為主,,用景達情) 3.情景分列(先寫景再抒情,反之亦然) 4.情濃景略法(直抒胸臆) 5.移興于賦法(敘述) 1.)融情入景法,。草木本無情,,揉情便有靈,。煙云泉石,蛙鳥花魚,,本來是沒有情感的景物,,在詩詞中,如把人特有的思想和行為揉入其中,,一切景物便都有了情思,。比如 韓愈《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即景,,草樹,、紅紫、楊花,,本來是很平常的景色,,當(dāng)作者把“知”、“斗”,、“才思”,、“惟解”這些擬人化的表述融入到字里行間,“草樹”和“楊花榆莢”便都活躍起來,,從而渲染出一派濃郁的晚春風(fēng)光,。 2.)寄情于景法。有些詩詞表面看來似乎全是寫景,,沒有情,,或者說只見物象(景物),難見意象(情思),,而實則寄情于景,。如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此詩字面上幾乎看不到作者的“情”在什么地方,杜甫僅用了一個“好”字,,似乎在表達對“雨”的感受,。細品則不難看出,,作者對春夜喜雨寄托了無限情思。 3.)情景分列法 凡是有意境的詩,,情與景都是交融的,。但是,僅從字面上看,,有些詩的情和景是分開寫的,。一句中,一半寫景,,一半寫情,;一聯(lián)中,上聯(lián)寫景,,下聯(lián)寫情,;四句中,兩句寫景,,兩句寫情,。八句中,四句寫景,,四句寫情,。或先景后情,,或先情后景,。如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dāng)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表面看來,景與情是并列的,、分開的,。而實際上列景是為了陳情,陳情則依賴列景,。 4.)情濃景略法 有些詩詞,,從字面上看全是抒情,正好與寄情于景相反,。本來是情由景發(fā),,但寫成詩詞時,卻把景物省略了,,而是直抒胸臆,。如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作者登幽州臺時所發(fā)感慨,。詩沒有直接寫自然景物,,但是,從作者不滿社會現(xiàn)狀的呼喊中,,不僅可以領(lǐng)悟出幽州臺周邊,,而且可以覺察出昏暗的社會環(huán)境。正像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境非獨景物也,,喜怨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5.移興于賦法 杜甫《登岳陽樓》,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diào),。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shù)形象的典范,。它所達到的藝術(shù)境界,使人不覺得藝術(shù)方法和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