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賞析 / 嚴(yán)勇,、音頻 / 張佳?
病骨支離,紗帽寬大,,孤臣萬里,,客居江干。 職位雖然低微,,卻從不敢忘記憂慮國事,;一切事情尚未蓋棺定論,祖國統(tǒng)一也是可以做到的,。 天地神靈,,扶佑社稷,京華父老,,企望和鑾,。 《出師表》一文流芳千古,夜半挑燈,,讀了一遍又一遍,。 病起:病愈。 病骨:指多病瘦損的身軀,。 支離:憔悴,;衰疲。 孤臣:孤立無助或不受重用的遠(yuǎn)臣,。 江干:江邊,;江岸。忘憂:忘卻憂慮,。 闔(hé )棺:指死亡,,詩中意指:蓋棺定論。 廟社:宗廟和社稷,,以喻國家,。 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匯集之地,,故稱。 和鑾(luán):同“ 和鸞 ”,。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軛首或車架上稱“鑾”,。詩中代指“君主御駕親征,,收復(fù)祖國河山”的美好景象。 出師一表:指三國時期諸葛亮所作《出師表》,。 挑燈:撥動燈火,,點燈。亦指在燈下,。
這是宋代詩人陸游的一首愛國詩,。 此詩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詩人已經(jīng)52歲。一年前,,范成大由桂林調(diào)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舉薦陸游為錦城參議,。陸游建議北伐,,先取關(guān)中,次河北,。不久,,主和派詆毀陸游“不拘禮法”“頹放”“狂放”,范成大迫于壓力,,將陸游免職,。陸游于是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開辟菜園,躬耕于蜀州,,自號“放翁”,。全詩最絕妙之句為“位卑未敢忘憂國”。地位雖然卑微,,但是從來不敢忘記為國分憂,。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最普通的崗位上,,沒有決策天下大事的能力,,沒有號令三軍的權(quán)利,那么是否就意味著我們可以不理國事,,只顧自己的小日子呢?陸游不是這么想的,,縱然我們只是一介布衣,也應(yīng)該具備憂國憂民的情懷,。清代詩人顧炎武就受到陸游這句詩的影響,,說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的愛國名句,。無數(shù)仁人志士,,在祖國遇到危難之際,總會以這句話來勉勵自己,。即便被免職,,即便躬耕于田疇,也始終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位中國人,,理應(yīng)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只要祖國需要,隨時都可以沖鋒陷陣,,為國殺敵,。 病骨支離,,紗帽寬大,孤臣萬里,,客居江干,,這是說“位卑”。身體不好,,又被排擠,成為農(nóng)夫,,這樣的“卑”,,原本應(yīng)該讓詩人備受打擊,甚而一蹶不振,,但是詩人并沒有,,而是“未敢忘憂國”。因為有了“未敢忘憂國”,,所以詩人要振作起來,,重打精神。一切事情還沒有到定棺蓋論之時,,說不定有一天也能像諸葛亮躬耕于南陽一樣,,遇到劉備一樣的明君,讓我率兵北伐呢?當(dāng)然,,這只是詩人自己的想象,,在現(xiàn)實中是絕不可能的,但這也正好說明了陸游的樂觀,。只要活著,,只要準(zhǔn)備著,誰能預(yù)料到將來的事情呢?天地神靈,,扶佑社稷,,京華父老,企望和鑾,。這是寫“未敢忘憂國”的根本原因,。祖國尚未統(tǒng)一,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放縱,,讓自己頹廢,,暫時躬耕于此,不過為了等待有一天能夠出山,,為北伐貢獻自己的力量,。出師一表,流芳今古,,夜半挑燈,,更細(xì)細(xì)看,。這是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又豈止我一個,諸葛亮在隆中之時,,就已心憂天下,。后來,劉備三顧茅廬,,他為了祖國統(tǒng)一鞠躬盡瘁,, 七出岐山,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但英雄之氣,,千載猶自激勵人心。“出師一表通今古”“出師一表真名世”,,陸游多次贊美諸葛亮,,贊美《出師表》,其愛國之情,,早已不辯自明,。當(dāng)梁啟超讀到陸游的詩十之八九都是寫從軍樂后,忍不住寫下了“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贊美之句,。陸游在逆境之中,能夠不失其志,,慨然有報國之志,,殊為難得。正是因為有陸游這樣的熱血男兒,,祖國母親經(jīng)歷了多少苦難,,最后都能化險為夷,浴火重生,?!拔槐拔锤彝鼞n國”的他們,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