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說的是東晉時期的王導(dǎo)、謝安兩個大家族,,那時的烏衣巷多么的繁華,,劉禹錫去的時候,,繁華褪去,,只剩野草叢生,荒涼殘照,,這也讓劉禹錫感嘆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烏衣巷 1600多年,,那時的很多人和事情都已經(jīng)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當(dāng)中,,有誰還會記得呢?但是,,只因?yàn)橐环庑牛?600多年前,,王導(dǎo)的小兒子王薈,長了一個癤腫的事情,,如今依然讓人津津樂道,。 遼寧博物館館藏珍品《萬歲通天帖》,這是武則天時期,,宰相王方慶是王導(dǎo)家族的后裔,,收藏了十一代祖王導(dǎo),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xiàn)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的曾祖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 萬歲通天帖 喜歡書法的武則天知道后,,讓王方慶將這些真跡拿出來,并且在武成殿召集群臣,,展示書法真跡,。但是,,之后,武則天并沒有利用帝王權(quán)威將這些真跡據(jù)為己有,,而是找到高手將這些作品用雙溝填墨法復(fù)制摹本,,把摹本藏于內(nèi)府,將真跡重新裝裱后還給了王方慶,,并再三叮囑,,要保護(hù)好這些祖上的寶貝。 收在內(nèi)府的這十卷摹本,,歷經(jīng)歷史變革,,幾度大火災(zāi)劫,最后只剩下一卷,,如今收藏在遼寧博物館,,成為《萬歲通天帖》。 《萬歲通天帖》第三帖《癤腫帖》,,就是王導(dǎo)的小兒子王薈,,因?yàn)殚L了一個癤腫,寫了一封信,,于是成就了一幅珍貴的法帖,,同時也讓人們記住了這個人。 通過欣賞這幅《癤腫帖》,,慢慢誦讀上面的文字,,仿佛依然能夠感受到1600多年前的痛,肉體的痛,,心靈的痛,。 《萬歲通天帖》之王薈《癤腫帖》 王薈是王導(dǎo)的第六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字,,字敬父,,小字“小奴”,他的哥哥王邵叫“大奴”,。魏晉人給孩子起小名,,常常用“奴”作為昵稱。 宋開國皇帝劉裕叫“寄奴”,,辛棄疾一首《永遇樂》中“人道寄奴曾住”,,說的就是這位皇帝。大富豪石崇叫“齊奴”,,王獻(xiàn)之叫“官奴”,,而且這個習(xí)慣一直保留到唐代,唐高宗李治的小名是“雉奴”。 《晉書》中有王薈傳,,他常常被認(rèn)為是“恬虛守靜,,不競榮利”。同時,,史書還記載了王薈的善良慈悲——“時年饑粟,,人多餓死,其以私米作稠粥,,濟(jì)活甚眾,。”饑荒之年,,王薈用自家的米,,熬稠粥,救活了很多人,。 我在想,,如果不是因?yàn)橛辛恕栋X腫帖》,我恐怕不會去歷史的長河中,,有意搜索這個善良的人,,也不會知道這些故事,。 《癤腫帖》只有二十三個字,,但是殘破的有點(diǎn)厲害,現(xiàn)在可以辨認(rèn)的只有十六個字:
“薈頓首”是晉人寫信時常用的敬語,,與王羲之書札里的習(xí)慣一樣,。 “為念,吾癤腫”,,因?yàn)樯砩祥L了癤腫,,讓你擔(dān)心了。 “甚無賴,,力不次”,,這里的無賴不是罵人的話,而是百無聊賴的意思,。因?yàn)樯×?,只能靜養(yǎng),身上也沒有力氣,所以百無聊賴,。 “力不次”也是王羲之書札里常用的結(jié)尾,,因?yàn)闊o力、疲倦,,所以不想多說了,。下面仍是敬語“薈頓首”。 《癤腫帖》現(xiàn)在看起來,,殘破斑剝的紙上,,墨痕如煙,筆勢線條從容自在,,沒有刻意的技巧賣弄做作,,卻在平實(shí)里流露著雍容與優(yōu)雅。章法跌宕變化,,但沒有一點(diǎn)急促,,如行云流水,毫不費(fèi)力,。 書如其人,,看來平凡樸素,卻筆筆華麗,,字字珠玉,,這就是魏晉名士最好的修養(yǎng)與品格。 《癤腫帖》 后世評價《癤腫帖》,,認(rèn)為其書法筆鋒剛健挺拔,,極有力度,神韻清和秀雅,,獨(dú)具一格,。風(fēng)格與其恬虛守清、不慕榮利的人品相表里,,是“書如其人”的又一例證,。楊守敬《評帖記》稱《癤腫帖》帖“筆力斬截,在晉人中可謂獨(dú)樹一幟,。歐陽率更已胎息于此”,。 王薈所處的年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歲月,,在大饑荒的時候,,王薈用自家的口糧,熬成稠粥救人,。 這樣一個善良的人,,身上長了一個癤腫,,透過一張殘紙上的墨痕,1600多年后,,仿佛也讓我們感覺到了他的痛,,肉體的痛,心靈的痛,。 長了癤腫是王薈的不幸,,但卻因此留下一封信,1600多年后,,依然讓我們能夠記住這個善良的“小奴”,,依然愿意從浩瀚的歷史記載中,找尋關(guān)于他的故事,,這又是何其有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