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群里收到這樣的問題: “我奶水顏色很淡,,家里人說這樣的母乳沒營養(yǎng),,讓加奶粉!” “我的奶水比較黃,是不是這樣的奶水更有營養(yǎng),,對寶寶更好,?” “我的奶水特別稀,,需要多吃肉類增加奶水的脂肪嗎?” …… 母乳有很多種顏色,,清的,白色的,,黃色的,,淡藍色的,奶油色的,,淡棕褐色,,很多人認為那種發(fā)黃的、質地濃稠的奶水是最好的,,因為這樣的奶水蛋白含量高,,能讓寶寶攝入更多營養(yǎng),增加體重,,但從中醫(yī)角度來看,,這樣的乳汁未必是最好的。 Vol. 1 我曾在《陜西中醫(yī)》里看到過這樣一篇名為《中藥治愈黃色乳汁1例》的文獻,。文中寫到,,患者為一名26歲女性,足月妊娠一胎,。產后自覺頭部灼熱,、口苦,飲食大便正常,,小便發(fā)黃,。從產后第三天起乳房微脹,乳汁通暢,嬰兒食后未見異常,。六七天后兩乳房外觀無異常,,但是乳汁變?yōu)槊S色,氣味倒也正常,??蓩雰撼粤艘院箅S即吐了出來,吐出的都是乳汁,,黃色更濃,,未見腹瀉現象。后來又給嬰兒進食其它代乳品或飲水,,都沒再嘔吐,。 筆者在診斷時發(fā)現這位哺乳媽媽舌紅、苔白厚膩,,中心淡黃,,鞏膜及全身未見黃染,判斷此癥屬脾胃濕熱壅滯,,為平時飲食不節(jié)所導致,。飲食不節(jié)使得脾胃受損,脾的運化功能減弱,,濕邪內停,,濕郁化熱而積聚在中焦。乳房屬足陽明胃經乳汁又是氣血所化,,濕熱內結,、氣血瘀滯,濕熱之氣就會隨著乳汁流出,,讓乳汁變成黃色,,嬰兒接受不了這樣的乳汁,才會吐出來,。 因此筆者開了清熱利濕,、瀉火通乳的方子,當患者濕熱體征轉輕后又配上消食導滯的藥物,,35天以后,,乳汁黃色消失,嬰兒吃奶后也未見嘔吐,。 中醫(yī)看食物看的不是成分,,而是四氣五味,性質越平和越好,,那種發(fā)黃,、發(fā)褐,,甚至發(fā)黑的乳汁,性質上往往偏性較大,,而比較平和的乳汁,,顏色是比較清的,《幼幼集成》里講“奶水清和,,方為上品,。”也就是那種顏色很淡的,、白色的,、淡藍色的,看著比較稀薄的那種乳汁是最平和的,。 Vol. 2 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看,,濃稠的奶水所含的脂肪更多,可是嬰幼兒的一個特點就是“脾常不足”,,也就是脾胃的形雖有了,,但功能還非常弱,所以這么高營養(yǎng)的母乳對很多孩子來講,,是不容易消化吸收的,,消化不了就形成了積食。 而積食又是很多小兒疾病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從群里的咨詢案例來看,,根據我們臨床觀察,,現在很多還在吃母乳的幼小寶寶積食,、黃疸退得慢、黃昏鬧,、腸脹氣等問題都與過度喂養(yǎng),、媽媽乳汁油膩不好消化有直接的關系。 一些孩子長時間積食,,還會讓脾胃功能變得越來越弱,,從“有形之積”——吃了難以消化的食物,轉為“無形之積”——食物正常,,但由于脾胃功能太弱而消化不了,。 為什么很多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還是白白胖胖、結結實實,,一兩歲以后卻頻繁鬧病,,上了幼兒園以后更是三天兩頭生病。要知道疾病都不是突然從天而降的,,而是長年累月“養(yǎng)”出來的,,而飲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 所以當媽媽的乳汁失去了清和之態(tài),發(fā)黃,,甚至發(fā)褐色,,而且濃稠,就說明媽媽的飲食偏性較大,,或過于營養(yǎng)了,,需要吃得更清淡些。 所謂清淡,,一是味道清淡,,少油、少糖,、少鹽,,不辛辣,二是不要過于滋膩,,還是要以五谷雜糧為主,,搭配些當地的應季蔬菜,可以看情況攝入一些優(yōu)質蛋白,。 Vol. 3 有人可能會說,,我家娃天生脾胃比較好,消化力強,,吃濃稠一點的應該沒問題吧,,的確有這樣的孩子,吃了濃稠一些的乳汁才睡得安穩(wěn),,舌象,、手腳心溫度、二便也都正常,,這樣的寶寶是可以消化得了稍微濃稠的乳汁,,但也要注意適可而止。 因為這樣的孩子是很容易讓家里人歡欣鼓舞的,,看到孩子吃得多,,長得壯,信心也一點點在膨脹,,所以往往就容易喂過了頭,,要么乳汁過于濃稠,要么喂的量過多,。就連我們成人,,天天吃得過飽會對身體產生危害,更何況小小的孩子,。孩子脾胃功能再好,,嘴再壯,,也不能一次次試探他的底線,而是要懂得節(jié)制,,宋代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提出“若要小兒安,,三分饑與寒”,寧可少些,,也不能過,。 而一些很瘦小的孩子,家長也希望他們喝的都是濃濃的乳汁,,能夠多吸收點營養(yǎng),,其實這類孩子基本都屬于脾胃功能比較弱的,真正對他們有幫助的不是吃什么營養(yǎng),,而是調理脾胃,,脾胃功能增強了,完全可以從清和的乳汁中吸收到足夠的營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