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散文選刊》原創(chuàng)版線上平臺:西散原創(chuàng) 西散原創(chuàng)——西散原創(chuàng)紙媒選稿基地 西散原創(chuàng)——中國散文作家成長搖籃 西散原創(chuàng)——最具親和力原創(chuàng)精品散文平臺 兩個多世紀以來,,曹雪芹塑造了一個“渾然天成、鬼斧天工”的圓林留待后人品味,。讓多少人感“秀水明山抱復(fù)回,,風(fēng)流文采勝蓬萊”,嘆“一夢紅樓二百秋,,大觀圓址費尋求”,。 有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省親別墅、稻香村,,以及大觀樓,、秋爽齋、紫菱洲等,。青磚黛瓦,、各具特色,襯托著人文情懷。讓讀者刻骨銘心,。 最初接觸名著《紅樓夢》,,是少年時用幫同學(xué)做了一星期的家庭作業(yè)換來的閱讀資格。記憶深刻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跟隨她的腳步和目光慢慢欣賞亭臺樓閣、雕梁畫棟,、花草鳥蟲,。同時感受著一場場悲觀離合的情節(jié),物是人非的故事,。那些日子夜深人靜的閱讀,,都是我徜徉大觀園奇景至愛的好機會。 那年秋未,,前面鄰居買了第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意想不到的是,第一晚播放的節(jié)目中就有《紅樓夢》兩集,。從那以后媽媽煮中飯,,就會多放一倍的玉米莧子帶上晚飯的份量。 夜幕降臨,,我和三哥吃好晚飯準(zhǔn)備洗碗,。媽媽就叫咱倆拎著小板凳跑到鄰居家,占上前面中央的位置,。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能夠看上電視劇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每一集紅樓都充滿青春年少,、萬艷同悲,,以及四大家族盛極而衰的劇情。演繹著月滿則缺,,水滿則溢的自然法則,。昔日春秋,唯余無限感慨,。 少年的我內(nèi)心極其脆弱善感,,常跟著紅樓劇情喜怒哀樂。有時夢里,,還在琢磨:主角賈寶玉面對眾多倩女的勾心斗角,,終究還是拋開紅塵的魅力。毫不猶豫地選擇返璞歸真遁入空門,!只是經(jīng)年過往中,,三生石畔突然落下一顆石子。波光瀲滟處,記憶深處的他靈魂中的某個闕如,。是否會在瞬間閃現(xiàn),? 后來聽過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解的《紅樓夢》,也聽過臺灣學(xué)者蔣勛講解的《紅樓夢》,。同時,,對于我們七零后來說。陳曉旭,、歐陽奮強那一代演員主演的電視劇《紅樓夢》,,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參加工作,,我的生活穩(wěn)定平靜下來,。生意之余多次捧起《紅樓夢》,陪伴我的是從指尖滑過的時間和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傁矚g將現(xiàn)實中的人情世故,對比那年那人那物,。似乎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總能讀出人在世沼泥潭欲拔節(jié)而出的掙扎。 曹雪芹是經(jīng)歷過大起大落之人,,他曾是不為世故糾纏的江南織造家的公子,。也曾流落市井,為生計輾轉(zhuǎn)反側(cè),。他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寄托在《紅樓夢》中,寄予在那兼有皇家苑囿的大觀園里,。 青山無言,,見慣興衰變遷;流水有聲,,帶走世家余暉,。漸漸地,我們都隨他看淡虛名,。不再拘泥于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連于一時一日的情緒?;厥滋?,輕舟已過萬重山。 紅樓一夢,,開篇處秦可卿便已看得清楚,。沒人能永遠握住時間和財富的沙礫,。對于這些生活規(guī)則,曹雪芹亦看得分明,。與其稱贊他姿態(tài)高雅,,不如說他變得從容沉靜。不再去譏諷與嘲弄,。 我眼中的作者,,是內(nèi)心堅定的大樹。在春光中煥發(fā)新芽,,卻不再招搖,,堅似磬石、靜如山岳,。時光呼嘯而過,風(fēng)移月遷,。于他又有什么關(guān)系,? 然而,作者的內(nèi)心又如此柔軟,。能感受到春草萌芽,、夏花怒放的喜悅,亦愿思索人生在世的種種無奈,。 只不過,,浮生百年。我們都是時間的過客,!百年前的人,,百年前的大觀園。隨著紅樓那一場場夢,,都成了岸邊斜陽,、漁樵閑話。 也是巧了,,當(dāng)初大觀園是為了迎接元春省親而興建,。百年后煥然一新的“大觀園”,也迎來一位金釵——元春,。不過,,這位“元春“出現(xiàn)在了江蘇中煙細支產(chǎn)品“南京”系列中式混合型的煙標(biāo)上。 曹雪芹在《紅樓夢》這部巨著中,,為廣大的讀者構(gòu)造了一座“銜山抱水建來精,、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大觀園。令多少文人墨客為之魂牽夢縈,、苦苦追尋,。 大觀園,,原本是他虛構(gòu)的建筑群。后人以其著作中的藍本為基礎(chǔ)發(fā)揮想像力,,全國不少地方建起一座座大觀園,。其中位于上海青浦區(qū),建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大觀園,。在世界上就很有名氣,。 據(jù)說,上海大觀園在建筑設(shè)計上頗費心思,。與北京大觀園明顯不同的是,,上海大觀園利用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在園中布置了大面積湖泊,,造就了大觀樓背山面水的秀美風(fēng)光,。 俗語“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又說“百聞不如一見“,。曾幾何時,我不止一次想著各種理由走出商店,。去真正踐行一下大觀園,,給倦怠的心靈找一片慰藉的綠蔭。 終于,,2018年一個清風(fēng)拂面的秋日,。我來到上海,見到了內(nèi)心向往已久的大觀園,。站在車水馬龍,、人群摩肩接踵的門口,我激動地振臂吶喊:上海大觀園,,我來了,! 等待排隊入園參觀之際,我就瞅見整個園子布局得體,、建筑端莊,、精雕細鏤。來自祖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紛紛拍照留念,,看到這里的我十分激動,。忍不住地加入他們的行列。 在這里,,生活的腳步仿佛慢了下來,。尤其是像我這樣癡迷《紅樓夢》的游客,感覺大觀園的一切都是新奇和魅力無窮的,。從古至今,,這情感上的跨越,。仿佛不過是一瞬間的事,這正是一部不朽的名著造就一座杰出的園林,。 回首大觀園,,諸多景觀隱于郁郁蔥蔥之中。在秋日旖旎的陽光照射下,,仿佛被仙氣所籠罩,。太虛幻了!游走在其中,,尤如身處有聲有色的畫冊里,。我也算是親身體驗到了,曹雪芹所營造的夢境,。 作者簡介:徐連梅,,江蘇南通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者,,南通市作協(xié)會員,。《青年文學(xué)家》雜志社理事,,西部散文學(xué)會會員,,四川散文學(xué)會會員,,《文學(xué)百花苑》簽約作家,。作品發(fā)表于《青年文學(xué)家》《西部散文選刊》《鴨綠江》《參花》《黃河文藝》《新浪潮。老朋友》《精短小說》《中國文藝家》《河南科技報》《作家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