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培養(yǎng)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的努力”,。然而事實上,大多數(shù)生活在城市的家庭,,都像“孤島”一般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 生活在廣東的龍媽和生活在上海的面包媽媽,,做了不一樣的嘗試,。她們在社區(qū)中建立了互助帶娃組織,“抱團帶娃”,,把大大小小的孩子組織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玩耍。聽起來似乎是一件難度不小的事情,,她們是怎么做的,?廣東惠州某小區(qū),有一個“流動幼兒園”,,這是一群媽媽們建立的互助帶娃組織,,“流動幼兒園”沒有固定場所,,小區(qū)就是他們的教室,,但閱讀,、運動和思維訓練卻一樣不少,。龍媽是這個“流動幼兒園”的核心組織者,,從2018年創(chuàng)建開始,,3年來,,共有上百個家庭參與了小區(qū)互助帶娃組織。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老大出生后,,我辭掉了金融行業(yè)的工作,,在家專心照顧孩子,。在這期間,我對教育產生了興趣,,開始大量閱讀兒童心理和教育類書籍,,并去老大的幼兒園當了老師,,工作了3年,。2015年,二寶出生了,,孩子能走路后,,我天天在小區(qū)里遛娃,,和一群孩子年齡相仿的媽媽們熟識起來,。我們在養(yǎng)育上有相同的價值觀,,都希望能按照孩子的天性來養(yǎng)育,,而且我有幼兒園工作經(jīng)歷,,于是和幾位媽媽們商量,,能否一起帶娃,,省去了私立幼兒園的園費,,孩子有伴家長省心,。就這樣,,2018年5月份,我們在小區(qū)里創(chuàng)建了互助帶娃組織:“流動幼兒園”,。 所謂“流動幼兒園”,,就是說我們沒有固定場所,,整個小區(qū)就是我們的“教室”,我們在小區(qū)里運動,、閱讀和玩耍。“流動幼兒園”的時間是每周一到周五,,早上9點半在小區(qū)中心廣場集合,,上午11點結束。因為孩子們中午需要午睡,媽媽們下午要做家務,,只有上午的時間更集中也更方便,。我們還根據(jù)媽媽們的不同特點,進行了分工,,擅長講故事的媽媽給孩子們讀繪本,,手巧的媽媽帶孩子們做手工,由此制定了每天的主題,。周一是體能大循環(huán),,帶著孩子們走線、做青蛙跳,、玩?zhèn)惗貥蛴螒?;周二是教具操作,夾毛線球穿珠子,,圓柱體粗細感知練習,;周三是手工和兒歌,唱兒歌和DIY燈籠,;周四是數(shù)學與思維,,形狀認知、積木拼裝,、切太空泥;周五是英語和畫畫,,讀英文繪本畫手指畫……做手工或開展這些主題活動時,,我們會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體驗,讓他們專注其中,,甚至11點結束了,有些孩子還會繼續(xù)搭建或玩沙子,,我們不會強行停止,。另外,每天雷打不動的固定環(huán)節(jié)是繪本閱讀,。每月做一次書單,,帶孩子們讀國內外經(jīng)典繪本。比如《大衛(wèi)上學去》《好餓的小蛇》《母雞蘿絲去散步》《走開,,綠色大怪物》《蹦》《月亮的味道》《黃色魔術師》《螞蟻和西瓜》《膽小的威利》等等,。特別令人欣慰的是,所有參與的孩子都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流動幼兒園”最初只有8個孩子,,最多的時候超過了20人,,由于人多不好管理,后來我們把人數(shù)控制在12-15個左右,,年齡在2-5歲之間。因為混齡,,小孩子會向哥哥姐姐們學習各種技能,,大孩子則學習照顧弟弟妹妹,基本上相處得都很和諧,,偶爾也有沖突發(fā)生,,不過人數(shù)少,我們有足夠的精力幫助每個孩子處理情緒,。 “流動幼兒園”,,看似松散,但所有參與的家庭,,都要遵守一個合約: 就是家長必須全程陪同,。我們做的不是托管,而是要建立一個共同帶娃的互助組織,,所以家長的參與是前提,。不過我們對加入時間沒有嚴格要求,比較靈活,。有一些家長搬家離開了小區(qū),,或者最終上了常規(guī)幼兒園而選擇退出,同時也有新的家庭不斷加入,。我中途也曾送孩子去過幼兒園,,但第一個星期孩子就生病了,考慮到他體質一直比較弱就放棄了,。而且重要的是,,我特別喜歡孩子,通過互助帶娃的方式,,陪伴這么多孩子一起成長,,這對我來說是很快樂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參與其中,,堅持了3年,。回顧這3年,不論對于家長還是孩子,,我們都得到了很大的收獲,。對家長而言,我們都成了特別好的朋友,,建立了養(yǎng)育共同體,。在封閉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會讓家長們感到不安和恐懼,找到共同體,,有表達的對象,,有群體的支持,焦慮會得到極大的緩解,。對孩子而言,,除了能得到更多的自由、關注與陪伴,,緊密的小團體讓他們成為彼此親密的玩伴,。即使一些孩子離開了“流動幼兒園”,但每次在小區(qū)里看到我們,,都會跑過來親切地對我們說:我想回來,。對于同樣想在小區(qū)里組織互助帶娃的朋友,我也有幾點建議分享給大家,。首先,,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價值觀一致,,會減少很多麻煩,,有些中間參加的家庭,對我們的理念并不十分了解,,在購買什么樣的材料,、怎么做上產生了很大分歧,所以,,后期我們會提前把每日流程和邏輯溝通清楚,,達成一致再加入。第二,,讓每個人家長都能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是互助帶娃,,這意味著沒有人是旁觀者,、消費者或者評判者,所有家長都要真正地參與其中,,從自己的擅長出發(fā),,承擔責任,相互協(xié)助,,營造積極的氛圍,。第三,互助帶娃也不輕松,,需要家長用心參與,,遇到打退堂鼓的時候,,想想自己當初做這件事的初心,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長,,是堅持下去的動力,。這個暑假,上海閔行的聽翠園,,每天早上7:10—8:30,,都有百余位爸爸媽媽和孩子在一起跑步,他們穿著統(tǒng)一的團服,,唱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團歌,還有小領隊,,健身達人,,一起喊著口號,熱身,、跑步,、拉伸、做游戲.……這個跑步團叫“跑唄青少年跑團”,,是面包姐姐創(chuàng)立的,,短短半年時間,除了聽翠園,,在上海的其他地方,,甚至連北京、河北,、廣西等地也相繼開設了30多個跑步分團,。今年1月份,因為疫情“就地過年”政策的影響,,不方便出上海,,我和精力特別充沛的7歲女兒,一天24小時黏在一起,,家里每天雞飛狗跳,。于是我和女兒商量,找個運動方式釋放一下她的體能,,而晨跑既能釋放體能,,又能養(yǎng)成早睡早起好習慣,還簡單易操作,,我和女兒一拍即合,。但那時我剛做了腰間盤突出手術,不能陪孩子跑,,就計劃多組織一些孩子跟她一起跑,。女兒的學校就在小區(qū)隔壁,,最開始,我邀請了女兒的同學和家長,,跑步的地點約在小區(qū)附近的公園“聽翠園”,,每天早上7點在一個固定地點集合。為了激勵他們,,我把他們跑步的場景做成視頻,,在朋友圈里打卡,有很多人點贊和評論,,孩子們看了之后非常開心,。漸漸地,周圍小區(qū)的家長和孩子也參與了進來,。跑步的人也從最開始的5個家庭發(fā)展到了30個家庭,。我們就商量組個團,定制了統(tǒng)一的服裝,,取了名字,,女兒還興致勃勃地設計了logo。▲ 孩子們在晨跑 來參加跑步的孩子大部分是小學生,,也有幼兒園和初中的孩子,,我按照年齡和體能給孩子們分組,讓大孩子先跑,,跑得遠些,,小孩子后跑,跑得近些,,最后一起在固定地點集合,。我們還特別約定,這里不是競技場,,大家要為每一個堅持到終點的孩子加油,。為了激發(fā)孩子們跑步的自我驅動力,我找了健身專家,,錄了培訓視頻教孩子們怎么做熱身和拉伸,,培訓合格后,就讓孩子們競選小團長,,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給他們排好日期,輪流著做,。團隊的衣服分發(fā),、熱身、隊形,、拉伸,、游戲環(huán)節(jié)都要負責,,還會安排一名家長志愿者協(xié)助他。怎么帶隊,,怎么領隊,,游戲環(huán)節(jié)怎么協(xié)調,并不容易,,小團長對孩子的鍛煉顯而易見,。8歲的小女孩悠悠有些胖,非常不愛運動,,4月初的時候,,想讓她減肥的媽媽每天早上把她硬拽過來跑步。剛開始她經(jīng)常遲到,,每次都是晃晃悠悠地走,,根本不跑,我和小朋友們每次都給她加油,,我還專門給她了一些簽到之類的小任務,,慢慢地,,悠悠越來越積極,,還申請做了小團長。7月份的時候,,她還給我們的學生實踐活動做了主持人,。“變化太大了”,,悠悠的媽媽沒想到還有意外的收獲——“以前讓悠悠參加任何活動,,她總會說,我肯定不行,!我不參加,!我不去!”像悠悠這樣獲得改變的孩子特別多,。孩子們也覺得跑步是自己的事情,,跑完步,很多人都不肯脫掉跑團的衣服,,上海6,、7月份這么熱的天,他們去吃早餐,、去上興趣班都要穿著“做廣告”,,說是要讓更多小朋友一起參與,看到小朋友還會主動給他們介紹跑團,。一開始,,都是媽媽帶著孩子參加跑步,,慢慢地,越來越多的爸爸參與了進來,。我開始期待更多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活動,,就策劃了很多類似親子接力賽、親子螃蟹走的活動,。前段時間舉辦的“折飛機”和“扇啪嘰”(用紙疊成正方形,,掀翻對方的即可獲勝)比賽,我們分了小組賽,、決賽,,爸爸們的勝負欲完全被調動起來了,有夸下??谡f自己一定是冠軍,,讓別人都“靠邊站”的,有失誤了還不斷“抵賴”的,,現(xiàn)場很歡樂,,爸爸們非常投入。小區(qū)里有搬走還想跑的小朋友,,每天要開車半個小時趕過來一起跑,,非常辛苦,這位家長就跟我商量,,可不可以辦一個分團,?我覺得挺好的,就給他分享了經(jīng)驗和注意事項,,分團很快就辦起來了,。就這樣,陸陸續(xù)續(xù)地,,從今年1月16日第一次組織大家跑步,,到現(xiàn)在,半年多時間,,我們開到了30多個分團,,光4月份就組建了12個新團。家長之間越來越熟悉,,又都是同一小區(qū)或者隔壁小區(qū)的鄰居,大家也漸漸有了跑步之外的其他想法,。“歐洲杯”期間,,有的爸爸就帶著孩子們做足球主題的活動,給孩子們科普足球知識,做了“認知足球”“足球從哪里來的”等足球小課堂主題活動,;還有懂藝術的家長組織孩子們去美術展看展,,給孩子們做專業(yè)的講解;有一位媽媽是上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她經(jīng)常會免費分享一些音樂會的門票,,邀請孩子們去參加……這一系列活動大家參加后覺得好的話,就推廣,、復制給其他的分團,。大人也在改變,。我們還組織過一次新聞發(fā)布會,,我安排一位媽媽做小組發(fā)言人,她性格特別內向,,從來沒有當眾發(fā)過言,,就事先把要講的話全背下來了,緊張得一晚上都沒睡著,。參加完活動后,,她告訴我,原來發(fā)言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下次活動還要參加,。我之前的人生一直是在繁忙中度過的,曾經(jīng)連續(xù)三年時間都撲在工作上,,有時甚至連回家的時間也沒有,,直接睡在公司里,, 直到去年把身體累垮到差點癱瘓,,才做了腰椎手術,在家整整躺了一年,。人到40歲,,我終于明白,之后的人生還有很長,,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決定了他未來能走多遠,。 我眼睜睜地看著,跑團里越來越多的孩子得到了改變,,孩子們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身體素質也提高了,而且孩子們的組織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爸爸參與育兒,親子關系甚至家庭關系都得到了改善。最讓我感動的是,,有的媽媽堅持每天該給孩子們帶西瓜,,有的給孩子煮綠豆水,孩子們在運動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有的孩子跑不下來了,,其他孩子會主動陪跑,家長和其他的孩子還會自發(fā)地給沒有跑結束的孩子們大聲吶喊加油,。在組織跑團的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和價值感,感受到了強烈的使命感,,現(xiàn)在,,我專心做跑團的事情。如果大家也想嘗試這種方式,,我建議從組織一些有趣,、大小孩子都愿意堅持參與的項目開始;找到有責任感,、有愛心,、價值觀相同的人一起做;會有困難,,但堅持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對于未來,我希望這個跑團能夠變成以社區(qū)教育為核心的公益組織,,影響更多人,,除了跑步外,還要集合一個社區(qū)的力量和資源,,給孩子提供各種教育,、藝術、游戲等全方位的支持,。寫在后面: 龍媽和面包姐姐,,為了帶一個孩子轉向了帶更多的孩子,在集體的環(huán)境中,,不僅自己的孩子得到了改變,,也滋養(yǎng)了更多其他孩子一起進步。 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最主要的生活就是學習,,但這些遠遠不夠,,孩子需要社交環(huán)境,需要觸摸真實生活。 據(jù)說,,在未來的AI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更為稀缺也更為寶貴,能夠與他人有效合作是一項重要的能力,。 感謝龍媽和面包姐姐給我們展示了兩個不一樣的“抱團帶娃”模式,。 曾經(jīng)像居里夫人這樣的科學家,也感到學校教育的不足,,召集自己的科學家朋友“抱團帶娃”,,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小區(qū)里,或許都藏著這樣的“人力資源富礦”,,只需要稍稍用心就能挖掘出來,。 你是怎么帶娃的?有什么經(jīng)驗要告訴我們嗎,?你愿意嘗試“抱團帶娃”嗎,?歡迎在文末留言告訴我們。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