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美在西湖。近年還有一個比西湖形成更早,、歷史更悠久,,范仲淹、蘇東坡,、白居易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留下足跡和作品的著名湖泊,經(jīng)過西湖區(qū)的兩年規(guī)劃修復(fù)后,,2020年國慶節(jié)向八方游客開放,。美山美水美景,給了世人一湖的驚艷,。她,,就是西湖的“姊妹湖”銅鑒湖。銅鑒湖早在漢時稱明圣湖,,故在公元436年南朝時期,,錢塘知縣劉道真撰寫的地方志《錢塘記》中,就出現(xiàn)了“明圣湖在縣南”的記載,。宋時更名為“石湖”,。清代張道的《定鄉(xiāng)小識》中,對銅鑒湖也有“湖藏山腹,,境絕幽邃,,煙鷗雪鷺,紅樹青林,,一川如畫”的描述,。初春時節(jié),春風(fēng)送暖,,我慕名來到西湖區(qū)靈山風(fēng)情小鎮(zhèn)內(nèi)的銅鑒湖觀光,。修復(fù)后的銅鑒湖由里湖、花海,、云棲三大板塊組成一個大公園,。沿著銅鑒湖大道往前走,經(jīng)過的第一座橋叫“淳橋”,,這座石拱橋早在宋代就己建成,。踏上靈堤,,往左拐100多米有兩棵古樟,樹干粗裝,,樹冠碧綠,,據(jù)說是清代乾隆皇帝感恩在此隱居的老師朱軾所栽,在樟樹附近還蓋了個“感念亭”,。走進一塊太湖石作路標(biāo)的“里湖公園”,,不遠(yuǎn)處有一座黑瓦白墻的仿古建筑映入眼簾,,這就是著名的“定南公館”,。據(jù)傳在唐宋時期,公館前的道路為杭城通往富陽驛道的一段,。當(dāng)時的定南公館,,是供名人雅士休閑的驛所。在定南公館的正前方,,建有一個碼頭,,供游人登船所用。碼頭上方有一亭子,,名為“共濟亭”,,亭柱上刻有一楹聯(lián),上書:“舟楫往還湖天一碧,;林泉臥起心跡雙清,。”湖上還修建了幾個小島和跨湖橋,,使湖面空間層次豐富,。從埠頭看湖中,呈現(xiàn)出青山,、綠樹,、紅花的倒影,美不勝收,。乘上一艘小船到湖中和島上游一下,,更是別有一番風(fēng)味。從“定南公館”旁邊往里走,,左邊是一座壯觀的三孔橋,,名為“清音橋”,右邊有一亭子叫“臥虎亭”,。相傳早年鄰近老虎山上常有群虎出沒,,還會到亭子里來戲耍,現(xiàn)在這里自然是沒有老虎了,。穿過“臥虎亭”,,面前就是一條曲曲折折的“龍虎棧道”,。在棧道的中間段,左手邊有一座形似半面銅鏡插入湖中的“銅鏡橋”,,從橋上放眼望去,,清清的銅鑒湖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湖面如一面銅鏡,,這就是銅鑒湖意像吧。沿途還設(shè)置了“花影浮碧”“銅鏡映容”“長堤臥波”“古道煙雨”等多個網(wǎng)紅景點,,游趣橫生,。沿著高高低低、錯錯落落的跨湖橋,,在湖面上游走,,看到湖中碧波蕩漾,魚兒游動,,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在曇山腳下的銅鑒湖區(qū),還可看到大片綠油油的西湖莼菜和菱角,,如今在杭城的各大飯店里吃到的西湖莼菜,,基本都出是銅鑒湖。蘇東坡曾贊美西湖莼菜:“若問三吳勝事,,不唯千里莼羹”,。莼菜鮮嫩滑膩,用來調(diào)羹作湯,,清香濃郁,,成為宴席上的佳肴。銅鑒湖有18萬平方米花海,,花海中油菜花,、波斯菊、向日葵,、映山紅,、蝴蝶花、山玉蘭等花卉,,令人陶醉,。最后我來到公園的云棲板塊,分為湖面,、堤島,、谷地、溪澗、山林五大空間,,呈現(xiàn)出一派美麗的山谷風(fēng)光,。“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币磺Ф嗄昵暗奶拼贾荨袄鲜虚L”白居易用這樣的詩句,,表達了對西湖的熱愛。如果他能看到今天風(fēng)光秀麗的銅鑒湖,,也一定會寫詩作詞,、依依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