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如果有人跟我說,一天能讀一本書,,或者一年讀書100本以上,,總是認為難以置信,覺得別人是在吹牛,。也不知道這樣的神人是如何做到的,?因為在我看來,一般來說,,一周能讀一本書就很不錯了,,還不包括作筆記的時間。 然而,,當有人說一年能讀完700本書,、每個月寫60篇書評時,更加感到驚訝,,這樣的速度簡直望塵莫及,。不是不相信或許別人并非癡人說夢,可能神人自有他的秘訣,。 說起讀書,,其實我們都不陌生。從小到大無論是學習語文,,還是看課外書,,都一直在踐行閱讀,讀過的書也不少??芍钡浇鼉赡瓴虐l(fā)現(xiàn),,雖然讀了那么多年的書,其實還是不會讀書,,更別提讀得有多好了,。 讀完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與查爾斯·范多侖合著《如何閱讀一本書》后,終于知道,,原來大神們之所以讀得又快又好,,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套讀書方法論,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半小時讀完一本書都是有可能,。 01 要讀好書,,先要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在常人看來,讀書無非就是拿起書本看就行,,只要認識字,,每個人都是一名讀者。 知乎上有網(wǎng)友將讀書分為三重境界,,第一重知道自己為什么讀書,;第二重知道自己該讀什么書;第三重知道自己讀懂了什么書,。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讀課外書,,經(jīng)常看得如癡如醉,,讀的時候津津有味,,但讀完之后,要說具體談了什么內(nèi)容,、是如何說的,、自己有什么啟發(fā)或收獲時,卻啞口無言答不上來,。而從以上三重境界可以看出,,對于讀書,并不是拿起書本看那么簡單,。 要想真正讀好,、讀懂一本書,需要我們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 宋代大學問家朱熹曰: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意思是,讀書的時候除了要開口讀,、認真看,,還要仔細想,多動腦筋去思考,。 正如書中所說,,閱讀是一個復雜的活動,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與思考的過程,。拿同樣的書給不同的人讀,,一個人卻讀得比另一個人好,這是不爭的事實,。原因在于,,被動的閱讀者,只是將書從頭到尾簡單地看一遍,,既不深入思考也不會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驗與實際,,更不會動手作筆記,以為看過了就是懂了,,轉(zhuǎn)眼過后一下又忘記,。 而主動的閱讀者則會保持獨立自主的精神,在閱讀的過程中運用一些技巧和方法,,讓為籍為我所用,,讓自己成為書本的主人,而不是臣服于書本,,只是一味地被動接收知識或信息,。 02 帶著目標與問題閱讀,,才能事半功倍有人說,沒有目標的人生叫折騰,,有目標的人生叫奔騰,。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帶有一定的目的,就像旅行一樣,,走出家門,,總要去往一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去到那里可以觀賞美麗的風景,,品嘗美味的食物,,領略當?shù)鬲毺氐奈幕瘋鹘y(tǒng)與風土人情,愉悅心情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假如沒有目的,這樣的行走只能叫流浪,,四處徘徊不知所往,。 讀書也如同旅行,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風景,,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觸與體驗。打開一本書,,總想讀到某種收獲,,像《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所寫的,或是為了娛樂消遣,,打花時間而讀,;或是為了獲取資訊,了解熱點信息,;也或者是為了增長知識,,增進理解而讀。這樣的收獲就是讀書的目的,。 有目的才會神清氣明方向清晰,,如果讀書沒有目的,只是隨意翻翻,,看書的時候自然也不會太用心,,沒有重點分不清主次,常常不是在書中昏昏欲睡迷失自我,,便是不知所云看完就忘,,并未留下什么印象。這樣的閱讀是一種低效的閱讀,。 怎樣才能讓讀過的書長在自己的心里,,真正的記住呢?書中告訴我們要帶著目的和問題去閱讀,。 對于一本有價值有內(nèi)涵的書,,要想真正地讀懂它,需要在開始閱讀之前,,明確閱讀的目標,,是為什么而讀,同時還要帶著問題去閱讀: 1) 這本書在說些什么,?就是這本書主要圍繞一個什么主題進行敘述,,談論的是什么話題,。 2)作者是怎么說的?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和思想,,經(jīng)驗或方法,。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讀完一本書后要有自己的評判和見解,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為什么認同,不認同的理由是什么,。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聯(lián)想在實際生活中書中的知識或方法是否可以運用以及如何去用,。 當帶著目標與問題去閱讀時,,就能夠按圖索驥、有的放矢,,既可以節(jié)約時間又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03 用檢視閱讀法,助你快速讀完一本書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不同的層次,,適應的情形與閱讀的速度也大有不同,。 基礎閱讀是最簡單的閱讀,只要識字,,隨時打開一本書就能讀,;分析閱讀,是一種精讀,,為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書本而進行的系統(tǒng)復雜的閱讀,;主題閱讀,,也可以稱為比較閱讀,圍繞同一主題同時讀很多本書,,找出其中的相似或相關的觀點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 而要想快速讀完一本書,,并了解大致內(nèi)容,,檢視閱讀是最好的方法。檢視閱讀,,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快速讀完一本書并抓出書的重點。 具體來說,,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 先看書名,、封面,作者介紹,,序言推薦語,,以及封底等; 二 研究書的目錄,; 三 檢閱書的索引,; 四 找出與主題相關的重點篇章并閱讀; 五 隨意翻開書,,讀上幾頁感受書本的語言風格與氣息,; 六 最后進行粗淺的閱讀,把書從頭到尾快速的瀏覽一遍,。 通過以上方法,,基本上20分鐘就能讀完一本書,并且知曉這本書大致的內(nèi)容與梗概,,從而大大提高讀書效率,。當然,這樣的速度方法只適用于通俗易懂的讀物,,尤其是致用類書籍,,而對于一些有深度的論說類書籍,如小說,、歷史,、哲學等,則需要運用檢視閱讀,、分析閱讀等進行深層次的閱讀,。
讀書如同建造大樓,,只有打好了扎實的根基,才能建成穩(wěn)固的摩天大廈,。 在如今繁忙的社會,,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寶貴而有限的,要想做到博覽群書,,不僅在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才能真正事半功倍,成為一名閱讀的高手,,實現(xiàn)閱讀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