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所有知識思想,,都是人們經(jīng)過一些思維過程之后下的蛋,,所以重要的不是知識思想,而是你的思維過程,。 有人問我什么是引導,?我對引導的定義是,引導是幫助學員富有成效地思考,,幫助學員完成屬于他自己的一種建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一系列方法和工具,,所以引導實際上就是促成建構和幫助思考的一種技術,,英文叫Facilitation,翻譯過來就是“讓……變容易”,,引導就是讓我們的學習和思考變容易的過程,。 那么,什么是教學引導呢,?那就是在課堂上,,老師雖然沒辦法控制學生的思維過程,但是老師能通過語言,、通過引導的一系列方法和工具,,錨定學生的思維方向和思維方式。 既然如此,,那么作為老師,,你一定要掌握意識的活動狀態(tài)。只有懂得意識是怎么運行的,,你才能知道引導的方向,,才有可能把教學的引導發(fā)揮出來。 人的意識活動的狀態(tài)可以簡單地分為四種:感知,、聯(lián)想,、評估、決策,。只要人們處于清醒狀態(tài),,意識就在從事著這四種活動之一。要么在感知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身心感受,;要么把感知到的事情和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聯(lián)想,,想象一種可能發(fā)生的情境;要么對事物進行分析和評估,尋找內在的規(guī)律,;要么在做決策,。感知、聯(lián)想,、評估,、決策這四大形態(tài)經(jīng)常穿插進行,甚至會相互嵌套,。感知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小的評估,,評估信息不夠的時候又會去補充感知,,更多的時候感知和聯(lián)想完美地合作而形成評估結論,,進而影響決策過程。 比如,,你看到茂密的草叢中露出黃黑相間的斑紋和卷曲尾巴,,很快就會聯(lián)想到一只大老虎的樣子。實際上,,你感知到的部分只是一只老虎的斑紋和尾巴,,老虎的其余部分是你通過知覺聯(lián)想得到的。當你判斷它是一只藏在草叢中的大老虎的時候,,自然就會得出應對決策:危險,,快跑!大腦完成所有這一系列過程也許連一秒鐘都不需要,,意識的這四大動作的切換非常敏捷靈活,,感覺和知覺的完美配合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很難覺察。 再比如,,你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一個人擋住你的去路,說:“這不是老同學嗎,?你還記得我嗎,?”你馬上打量了眼前這個人(感知),然后大腦進入緊張的搜索狀態(tài),,在記憶庫里找老同學的身影(聯(lián)想),,把眼前的人和知覺記憶中的同學進行匹配。你終于想起來了(決策),,說:“這不是小學同學,,外號機靈猴嗎?”對方激動地緊緊地握著你的手,,說:“真是好哥們兒,,20多年過去了,居然還能認出我來?!蹦惆底詰c幸,,這小子雖然中年發(fā)福了,但要不是那雙嘰里咕嚕的圓眼睛,,以及渾身散發(fā)的那股機靈勁兒,,我還真認不出來了(評估)。你是用當下收集的感覺線索和20年前對他的知覺經(jīng)驗進行匹配,,認出了小學同學,。 在酒桌上,你結識不久的朋友突然問:“你覺得我這個人怎么樣,?!彼@是讓你的意識對他進行評估,而你的意識不會馬上評估,。你先要感知一下他的表情:什么眼神,?什么意圖?是鬧著玩的,,還是認真的,?然后進入聯(lián)想狀態(tài),意識會帶你像放電影一樣回想那些跟他打交道的關鍵時刻,,那些印象很深刻的場景,,有好的印象,也有不好的印象,。綜合評估后你可能得出一個結論,。但是話到嘴邊,你的經(jīng)驗告訴你一定要講實話,。這時候你的潛意識跳出來提醒你:“不能那么直說,,換一種說法也許更好?!庇谑?,你的意識臨時換了一套說辭:“你這人,夠哥們兒,,值得深交,。”而你朋友的潛意識似乎洞察到了你心里想的跟嘴上說的不太一致,,說:“你沒騙我吧,?”你趕緊回應說:“哪里,哪里,。我說的都是真的,?!?/span> 一個評估的問題,激發(fā)了一連串的思維過程,,其中既有你的意識跟你朋友的意識對話,,也有你的意識跟你的潛意識對話,還有你的潛意識跟你朋友的潛意識對話,,當然,,你朋友的意識也在跟他的潛意識對話。 概而言之,,感知和聯(lián)想對應的是思維的發(fā)散過程,,評估和決策對應的是思維的收斂過程。課堂上,,講師完全可以用語言引導學員的意識,,使其進入某個狀態(tài)。 講師問:“你從這幅書法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學員的思維完全是發(fā)散的,,書法的字面含義、落款,、圖章、裝裱等都可能被注意到,。 講師問:“大家看看這幅書法作品有什么特點,?”學員的思維就被引導到收斂狀態(tài),他們要把自己所看到的具體特征歸納成一些特點,。 講師問:“你喜不喜歡這幅書法作品,?”學員的思維就處于完全收斂狀態(tài),只能回答“喜歡”或“不喜歡”,。 作為講師,,盡管不知道學員的內心會怎么想,卻可以通過恰當?shù)奶釂杹硪龑W員思考的方式和方向,。講師問“還有呢”,,在暗示學員繼續(xù)發(fā)言;如果問“還有嗎”,,則有暗示學員收斂的意思,,言下之意,沒有或者不重要的就別說了,。 行動學習中有一個較常用的工具叫作焦點會話法(也稱ORID),。這種方法引導人們經(jīng)歷一種發(fā)散與聚焦結合的“發(fā)現(xiàn)對話”,幫助人們一起思考,;其操作過程由催化師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員的意識活動,,逐漸把學員從表象感知帶到工作和生活的深層含義里,。四步分別是: 探索事實(Objective):引導學員分享其感知到的客觀事實,如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觸摸到的等,。 處理反應(Reflective):聚焦情緒感受,,問學員對某些事情或話語的感覺,如什么令他們生氣,、興奮,、好奇、恐懼等,。 理性詮釋(Interpretive):引導學員理性詮釋,,如問意義、目的,、重要性,、價值等。 決定行動(Decisional):引導學員決策,,包括如何做,、下一步的行動計劃等。 不難看出,,ORID反映了人們心智活動的一個自然過程,,按照人們從感性認知到理性思考的自然習慣,引導人們富有成效地思考,。ORID 的四步與意識的四大狀態(tài)基本吻合,,也就是感知、聯(lián)想,、評估,、決策的過程。 想要深入學習教學引導,,歡迎參加我的線上訓練營——《18天魅力引導訓練營》,,首期7月30日正式開營,切勿錯過,。 ▼ |
|
來自: ht87 > 《教學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