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水如淵,,遠山是岸 在巴松措 萬物皆有計數生命的方式 雖年年至 卻鮮有留下些許的痕跡 因此只有深入其中 方能品其中之味 …… 巴松措這個意為“綠色的水”的湖泊里 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 ·水之源· “錯久,、布熱,、錯高、結巴”四村 所環(huán)繞的高山冰川堰塞湖 它原名“錯高湖” 同時也是林芝地區(qū)重要的神湖 ↑飛機上俯瞰巴松措/張靜 攝 被喻為藏東南最美的自然村落錯高村周圍 由南往北分別是新錯溝,、鐘錯溝和扎拉溝 這三大支系水源的盡頭均為冰雪融水 ↑巴松措新措溝/張靜 攝 印度洋巨大的水汽云團經由季風的推導 從孟加拉灣方向不斷向喜馬拉雅山脈東南段入侵 它們難以越過高大的山脈 但卻能順著雅魯藏布江所切割而出的水汽通道 再有易貢,、東久等山溝 由此形成迎鋒型雨雪 在這周而復始的水系之中 巴松錯仿佛天然的水胃 不斷地吸入排放 再吸入再排放 ↑巴松措全景/曾濤 攝 從一個大致的勾勒可以看出 鐘錯的高山植物科普之旅 扎拉溝的多元化戶外體驗和比賽 外加朱拉溝區(qū)域更加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 已經呈現出一種“大巴松措戶外天堂”的輪廓 ·水之魂· 從巴松措的靈魂在湖心島 傳說中 湖心島與湖底是不相連而漂浮在湖水上的 是個空心島 有很多奇珍異寶 ↑巴松措快艇乘坐碼頭/張靜 攝 雖然現在有兩條長長的木制連鎖浮橋 連接著島與湖岸 設計為一去一回兩條路線十分方便 但島上島外的氣場直到現在還是完全不同—— 島上圣潔、平和 而島外,,人來車往,、紀念品小攤哄哄 充滿著潮濕悶熱的欲望 ↑巴松措湖心島/張靜 攝 坐落在湖心島上的措宗寺坐北朝南 東邊為二層樓高的僧舍 西邊小賣部出售旅游紀念品、 佛教用品,、零食飲料等 廣場中央高達34米的大經幡已被石料層層圍起 雖然比錯高村低四米 不過因為措宗寺的是一根整木 而錯高村的是二根木頭拼接而成 所以很多信徒認為措宗寺的經幡是最神圣的 ↑巴松措湖畔的喜瑪拉雅酒店/曾濤 攝 寺院分外寧靜安詳 像一座巨大的隱修地 隔水而望的另一邊 游人碼頭現代化的一切 彷佛在告訴我們 這方寧靜是如此的珍貴 ·水之家· 從湖心島出來 我們此行的下一個目標 便是去尋訪因水而居的湖畔人家 去巴松錯湖頭的錯高村拜訪當地的 一位名叫智達的智者老人 ↑結巴村航拍圖/張靜 攝 沿著新修的水泥路向牧場的方向走去 大概三公里左右就到了智達老人的牧場小屋 小屋是老人 為了平日放牧方便臨時搭建的 別看它外表簡陋 走進去方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巴松措內的牧場/張靜 攝 聽說我們想要了解巴松措的故事 智達老人跟我們講了一段關于青馬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 早起的人去轉湖的話 如果你內心足夠干凈善良 那么就有機會看到湖中的神湖馬 ↑巴松措遺忘碼頭/張靜 攝 傳聞神湖馬是青色的 而巴松措地區(qū)特有的青馬 正是是由湖中的神湖馬與普通的馬結合所生 所以直到現在以馬文化文明的那曲 依舊會有人為了贏得比賽 專程跑來巴松措地區(qū)挑選一匹青馬良駒 作為一年一度的賽馬節(jié)選手 ·水之樂· 巴松措的美是復雜多變的 又是充滿歡樂的 這一路的風景像是從出世到入世的遞進 只為告訴我們人間值得 ↑巴松措遺忘碼頭/張靜 攝 詩仙李白曾在《游洞庭湖五首·其二》中 留下這樣的詩句: 南湖秋水夜無煙,, 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 將船買酒白云邊,。 我雖未至洞庭 卻在巴松措感受了一場 “行云流水處,飲酒雪山邊”的詩意快然 ↑導游多吉和他的家庭旅館/曾濤 攝 在導游多吉的帶領下 我們從酒店出發(fā) 沿著小路線到達湖心島 然后繼續(xù)沿著水路走向更為現代化的遺忘碼頭 在那里還有西藏獨一家的泡泡酒店 泡泡酒店雖小 但基本的家居設備一應俱全 誠如那句 “從出生來我就一個人守著日月星辰……” ↑巴松措遺忘碼頭的泡泡酒店/張靜 攝 多吉說,遺忘碼頭所在的地方是結巴村 結巴的意思正是遺忘 而這個名字的起源竟來自一個虔誠的朝佛之人 ↑巴松措遺忘碼頭的泡泡酒店/張靜 攝 相傳朝佛之人獨自轉湖之后 不慎將馬鞍遺忘 次日返回時 驚訝的發(fā)現馬鞍竟還在原地 于是他認為這是佛祖的指點 便決心在此安家 成了當地第一個居民
從凝望走進遺忘 從一路指引我們的青年多吉 到不記得我們的智達老人 …… ↑巴松措熱氣球/張靜 攝 在這里 人們因水而生,,因水而活 因水而傳承,,水即是這里的命脈 — · 本文摘選自2020年11月刊《工布彩林》 · |
|
來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