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靜靜的頓河》,,百感交集,,個人在歷史的洪流中顯得那么無力。粗略地看過俄語版本,,我個人覺得譯林出版社的譯本是最好的,,別的版本也試讀過,,但終究沒有讀下去。 主人公格里高利是典型的頓河哥薩克的形象,,盡管從外表上來看他更接近東方人的形象,,他熱情自豪又精力充沛。他一生有過兩個女人,,她們都很倔強,,而格里高利對待愛情和家庭的猶疑使得她們都走向了悲劇性的結(jié)局。他愛上了鄰居有婦之夫阿克西妮婭,,開始了他熱烈的追求,,但當阿克西妮婭愛上他之后,他又聽從家里的安排,,娶了娜塔莉亞,,如果他能就此好好地和娜塔莉亞過日子,那么娜塔莉亞也就不會死去,。格里高利依舊深愛阿克西妮婭,,他對娜塔莉亞不冷不熱,最終選擇和阿克西妮婭私奔,,這對娜塔莉亞來說是莫大的羞辱,,于是她選擇了自殺,但是并沒有死成,,她成了歪脖子女人,。娜塔莉亞回到了格里高利家里,盡管格里高利已經(jīng)和另一個女人私奔,,她決定為自己爭取一次,,她找到了阿克西妮婭,希望她把丈夫還給她,,但是阿克西妮婭用尖酸刻薄的話氣走了她,。阿克西妮婭并不像娜塔莉亞那么堅貞,她在格里高利入伍期間,,出軌了雇主家的少爺軍官李斯特,,格里高利發(fā)現(xiàn)后,回到了娜塔莉亞的身邊,,而阿克西妮婭的丈夫斯捷潘表示愿意原諒阿克西妮婭,,事情似乎回到了起點,他們都回歸了各自的家庭,,但悲劇才剛剛開始,。娜塔莉亞為格里高利生下了孩子,但是格里高利在再次從戰(zhàn)場上回來之后,明白了自己真心愛著的是阿克西妮婭,,他們就這樣舊情復(fù)燃了,,盡管格里高利的家人都反對他們 ,還是阻擋不了他們偷偷摸摸地在一起,。娜塔莉亞再次懷孕,,但是她不愿意生下他,她對格里高利的母親說,,她愛格里高利,,但是她不能再為他生孩子了,他和阿克西妮婭太欺負她了,。這一次命運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女人,,她死于墮胎。 而阿克西妮婭和格里高利的關(guān)系并沒有因為娜塔莉亞的死有任何改變,,甚至她還主動照顧起了娜塔莉亞的兒子,。內(nèi)戰(zhàn)打到了阿克西妮婭的村子,格里高利決定帶著阿克西妮婭去頓河的另一邊,,但是他們預(yù)想的幸福沒有到來,,逃亡的過程中阿克西妮婭被子彈打中,愛格里高利的和格里高利愛的女人都離開了,,故事的結(jié)尾他回到了家里,,靜靜地等待紅軍的到來。 格里高利無疑是個英雄,,即便是在戰(zhàn)爭中,,他也保有了幾分仁慈,他看到別的軍官虐殺俘虜?shù)臅r候他會心生不滿,,在士兵開始搶奪平民的財產(chǎn),,甚至自己的父親也在掠奪物資的時候,他也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沒能認清自己的信念,,使得他在白軍和紅軍之間徘徊。從讀者的上帝視角,,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理念一直都是一個:“誰能讓哥薩克過上好日子,,他就追隨誰”。內(nèi)戰(zhàn)開始之后,,格里高利的悲劇就正式開始了,因為信仰紅軍,,他的兄長彼得羅不理解他,,因為他曾經(jīng)當過白軍的軍官,所以好朋友米哈伊爾不信任他,,兄長彼得羅死于戰(zhàn)爭,,但他仍然不得不加入戰(zhàn)爭,。如果說他的愛情是他個人的悲劇,那么他的家庭就是時代的悲劇,,內(nèi)戰(zhàn)使得曾經(jīng)并肩的兄弟好友反目,,他的家人在戰(zhàn)爭中死傷殆盡,除了嫁給了米哈伊爾的妹妹,,他已經(jīng)孑然一身,。他厭惡戰(zhàn)爭,但是又無力停止戰(zhàn)爭,,哥薩克的使命是守護家園,,但是他守護不了自己的家園。 肖洛霍夫是個十分高明的作家,,這部小說涉及了愛情,,家庭和國家,但是他不像托爾斯泰那樣,,明明白白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觀點,,他只是陳述這些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感受,。在他的小說中,,他不說白軍是正義的,也不說紅軍的理念是正確的,,他只是把這些事情鋪陳開來,,讓讀者自己感受。在阿克西妮婭氣走娜塔莉亞的時候,,我感到氣憤,,不久之后阿克西妮婭的女兒夭折,我甚至覺得有些快慰,。當娜塔莉亞死于墮胎,,而阿克西妮婭向娜塔莉亞的孩子示好的時候,我覺得她沒有廉恥,,恨不得她立刻死掉,,但當她最終死去的時候,我又只有嘆息,。他們的悲劇固然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內(nèi)戰(zhàn)才是悲劇的根源。個人的力量在歷史的洪流下顯得那么渺小,。 這是一本偉大的著作,,但是由于文化差異,建議大家連續(xù)閱讀,否則很容易讀不下去,,哥薩克的認知和我們的文化理念不同,,所以有的事件在中國讀者看來是難以理解的,希望大家能堅持讀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