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月11日,,37歲的廣東人洪秀全在偏僻的廣西金田村揭竿而起,自封天王,,號稱“太平天國”,,正式拉開“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序幕。此后,,太平軍一路北進,,勢如破竹。1853年1月攻下武昌,,3月19日又占領江南重鎮(zhèn)江寧(南京),,定為都城,,改稱天京。直到1864年7月,,湘軍統帥曾國藩率軍攻陷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失敗。 1853年3月,,太平天國發(fā)起西征,。5月19日,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賴漢英等率戰(zhàn)船千余艘,,兵員兩三萬人,,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6月10日占領長江北岸重鎮(zhèn)安慶后,。胡以晃坐鎮(zhèn)該地,,賴漢英率檢點曾天養(yǎng)、指揮林啟容以下萬余人繼續(xù)西進,連克彭澤,、湖口、南康(今星子)、吳城鎮(zhèn),,前鋒于24日直抵江西省會南昌城下。8月中旬,,先后攻占豐城,、瑞州(今高安),、饒州(今波陽),、樂平,、景德鎮(zhèn),、浮梁,、都昌等地,。 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史料如汗牛充棟,,讀者朋友都通過不同渠道了解過,在此不再贅述,。不過,,一段關于太平天國運動的史料還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段史料是在湖塘赤坑村《涂氏重修族譜》中發(fā)現的,,題為《咸豐辛酉被兵紀略》,,詳盡記述了太平軍西征過程中,深入新建,、高安,、豐城后,為征集糧食,、充實兵員,,對當地實施嚴酷的掠奪、殘殺和報復,,以及清官腐敗無能,、官吏消極抵抗,造成民怨甚大,、極度恐慌的情形,。這些記述與史料上的記載大致相符。以下敘述中,,所引用的都是《咸豐辛酉被兵紀略》中的記述,,由于作者是普通百姓,厭惡戰(zhàn)爭,筆下對太平軍多用蔑稱,,看官們可客觀鑒別,。 太平軍先后三次進入高安、豐城腹地,。第一次是咸豐三年(1853)五月,,“賊(太平軍)由南京攻我江西……張中丞芾悉力守御,城得不破,。七月初三日,,突至松湖停泊焉。賊陸續(xù)登岸,,搶質庫,,搜店肆民房,衣物,、銀錢,、米鹽、豬只為之一空,。地方人未經被兵,,懵不知畏,膽然有皆混搶者,。賊殺三人,,眾始驚散。初四日,,掛帆往瑞(高安),。初九日,回幡復泊松湖,,仍有登岸劫掠者,。偽檢點萬賊命鳴金,賊眾乃登舟去,?!?/span> 太平軍首次圍攻南昌城,在江西巡撫張芾的固守下,,圍城80日未能攻下,,只得退守北上。第二次是兩年后,,“賊于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復至我省,陷瑞州城(高安),。其至瑞也,,長發(fā)賊一股由義寧州入廣勇,,賊一股由萬載縣城廣勇附賊者,兩股至瑞會合,,遂據城焉,。其頭目則偽王翼,賊偽檢點賴賊也,。賊雖得城,,瑞之官民早避去,輜重早運去,,實空城也。賊乃脅鄉(xiāng)紳富民派充軍師旅,,帥令其籌辦糧餉,,為曠日持久計。時賊以瑞郡為巢,,乃瑞之人遂以鄰國為壑焉,。” 這次的太平軍主帥是翼王石達開和賴漢英,慣能征戰(zhàn),,連占7府40余縣,,困曾國藩于南昌,西征軍事達到巔峰,,為穩(wěn)固天京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太平軍在江西的態(tài)度也更加囂張,大肆征集糧草,,“明年(1856)十月,,于馬鞍嶺扎一大營,將嶺以外遠近有名殷實瑞人開報花冊,,令賊按冊索貢……于是望馬鞍嶺而解貢者,,日夜絡繹不絕焉?!?/span>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fā),太平天國產生嚴重內訌,,石達開避禍出走,,太平軍戰(zhàn)力受到嚴重影響。為了鞏固江西地盤,,太平軍第三次進入高安,、豐城等地?!?s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是歲(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三月,賊由撫建犯臨江,抵吉安,,折而渡三腳灘,。是月廿一日,直入瑞郡,,復據城,。……六月廿九日,火西山,,萬壽宮珠闕碧城,,悉成灰燼,神仙亦罹滄桑之劫,。七月初七日,,賊忽于界檀渡造搭浮橋,瑞河兩岸,,縱橫數十里,,如綱斯張,排戞而下,。十三日,,賊由九坊烏江大廟西頭赤岡頭一帶至睦塘、勝塘坑,,過睦溪,。至二十二日,突有兵萬余,,由熊莊,、陸溪至我赤坑,大肆劫殺,,一時之頃,,焚燒屋宇一百七十余戶,御賊斃命丁壯廿余人,,節(jié)烈死義婦女數人,。同時被禍者,富塘李姓,、腦上涂姓,、田段周姓、藍坊藍姓,,附近村鄰俱遭慘毒,。時長岡堎、王奶殿各處,,尸骸嶙疊,,不下四五百人,。二十三日,由六坊,、上莊猴塘岡等處至七坊烏石等處,,與官軍遇賊匪大敗,因蜂擁逃遯,,過大河溺死者不計其數,,遂由河東路逃去?!?/span> 關于戰(zhàn)爭過程及在豐城,、高安等地發(fā)生的事情,在《紀略》中都有詳盡描述,。對于太平天國運動,,我不想作任何評述,作為一段藏軼于民間的太平天國運動史料,,《紀略》對于研究太平天國運動,以及清政府的政治,、軍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作者涂祖鑒先生,,赤坑涂氏第四十世,,生卒不祥,根據《紀略》一文的內容看,,應該是很有文化功底,,并且親歷過那場戰(zhàn)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