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國”。他和他的子孫們,,幾乎征服了十三世紀人口最為稠密的諸文明世界,。 細密畫中的成吉思汗與諸子 就像美國歷史學家杰克·威澤弗德所說的,,“(數(shù)十年間)蒙古軍隊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羅馬人花費四百年征服的還要多,?!?/p> 但是,這個如日中天的龐大帝國,,如曇花一般短暫,。“這始終是藍色天軌的習慣,,當他看到滿足時,,就很快使它破滅”。它真正統(tǒng)一存在的時間,,不過六十余年而已,。 幅員遼闊的帝國疆域 如果說,缺乏統(tǒng)一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牢固凝聚力是帝國分裂的“外因”,,那么“黃金家族”內(nèi)部的殘酷斗爭,,則是帝國分裂的重要“內(nèi)因”。 黃金家族的內(nèi)斗,,與三個人的死息息相關(guān),,分別是拖雷、貴由和阿里不哥,。我將用三篇文章的篇幅,,進行展開講述。 如果說:
那么阿里不哥的死,,讓“大蒙古國”徹底陷入了分裂。 推薦閱讀: 一蒙哥汗在位時,,他的三個弟弟,,即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三人,,都具備一定的政治和軍事實力,。 1253年,,帶著蒙哥汗“從阿姆河兩岸到埃及盡頭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習慣和法令,,從你命令的人要賜予恩惠,對于頑抗的人要讓他們遭受屈辱”的囑托,,旭烈兀離開了生他養(yǎng)他的蒙古大草原,,也遠離了兄弟紛爭,。 旭烈兀:溜了溜了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兩兄弟,一直在為擴大自己的勢力而明爭暗斗,。不過,,有大哥蒙哥“震著”,都不敢做出太出格的動作,。 二1259年7月,,大汗蒙哥戰(zhàn)死于四川。 蒙哥:兩個不省心的小老弟,,我放心不下.... 從此,,汗位的歸屬,再一次成為了“黃金家族”斗爭的焦點,。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二人聞風而動,,加緊了奪取汗位的步伐。 留守漠北的阿里不哥,,竭力引誘忽必烈北歸,,逼迫他就再范,再名正言順地登上大汗寶座,。與此同時:
正所謂“萬事俱備”,志在稱汗的阿里不哥,,準備以“守灶之人”的身份召開忽里勒臺大會,,以達成自己稱汗的夙愿。 阿里不哥:我來了,! 忽必烈自然之道,,阿里不哥居心叵測。并且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在控制和調(diào)動中原蒙古軍及漢軍方面,,擁有莫大的優(yōu)勢與便利。因此,,他一直沒有率兵貿(mào)然北上,。 雙方使臣往返,交涉不斷,,矛盾日趨激化,。就在阿里不哥緊鑼密鼓準備忽里勒臺大會時,,忽必烈率先提前返回到了大本營開平(元上都):
忽必烈“繞開”忽里勒臺大會“自立為汗”的舉動,顯然得不到蒙古諸王的認可,。 忽必烈:先下手為強,!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的阿里不哥,只能匆匆召集留守的蒙古諸王,,舉行新一屆的忽里勒臺大會,。據(jù)史料記載,出席大會的有:
另外,,阿里不哥還一度獲得了駐守在陜西和四川等地的蒙古軍隊的支持,。可好景不長,,這些蒙古軍很快被忽必烈的軍隊降服,,只能倒戈相向。 三1260年年底,,忽必烈率軍挺近都城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一路敗退的阿里不哥軍隊,不得不向葉尼塞河撤退,。 今天的哈拉和林 一路高奏凱歌的忽必烈認為,,“阿里不哥已不足為懼”于是,他在哈拉和林留下一小部分駐軍后,,便率領(lǐng)主力返回中原,。 1261年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來,,迅速擊潰了忽必烈在哈拉和林的駐軍,,并與忽必烈展開了正面交戰(zhàn)。忽必烈盡管取得了險勝,卻并未乘勝追擊,,這無形中給了阿里不哥一個很好的喘息機會。 十幾天后,,阿里不哥在海都和阿魯忽的援助下,,再次與忽必烈展開了殊死搏斗,一時未分勝負,。至此,,雙方進入了僵持的局面。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內(nèi)斗,,給了察合臺汗國“猥瑣發(fā)育”的機會 又過了一年,,支持阿里不哥的察合臺系宗王阿魯忽突然倒戈,向忽必烈投降,。至此,,戰(zhàn)爭的天平迅速向忽必烈傾斜。阿里不哥不得不撤離哈拉和林,,退卻到伊犁河畔,。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殘軍與阿魯忽狹路相逢,,雙方大戰(zhàn)一番,,阿里不哥軍再遭重創(chuàng)。1264年春,,阿里不哥軍隊駐地阿力麻里大饑荒,,百姓流離失所,軍心渙散,,戰(zhàn)斗力幾乎歸零,。 阿力麻里城遺址,位于新疆霍城縣西北的克干平原 走投無路的阿里不哥,,不得不向忽必烈投降,。四年的汗位之爭,終于以忽必烈全勝的結(jié)局告一段落,。 四值得注意的,,無疑是忽必烈對阿里不哥的處置方式。《元史》記載:
忽必烈與“帝師”八思巴 與《元史》相比,,《史集》的相關(guān)記載則詳盡得多,且富有戲劇化:
《史集》中文版封面 第二天,,忽必烈即召集“大異密和宗王們”,,開始了對阿里不哥集團的“清算”。拉施特記錄道: “阿里不哥的十個異密(大臣)被處死”,,而阿里不哥則得到了寬恕,。“全體異密商議道,,我們應(yīng)如何看待阿里不哥和阿速帶(蒙哥之子)的罪行呢,?看在合罕的面上,賜他們活命吧,?!?/p> 一言概之:
阿里不哥盡管沒有被當即處死。但時隔兩年,,年富力強的阿里不哥便命喪黃泉,。《史集》記載:“虎年(1266)秋天,阿里不哥患病死去,?!?strong>但問題是,阿里不哥真的是“患病而死”嗎,?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五與“拖雷之于窩闊臺”一樣,,活著的阿里不哥,,就是忽必烈“衣服里的一根針”。 1)按照蒙古傳統(tǒng),,作為“守灶之人”的阿里不哥具有優(yōu)先繼承權(quán)
忽必烈繼位 在“合法性”上,忽必烈是絕對遜色于阿里不哥的,。因此,,當忽必烈問被俘的阿里不哥“誰對誰錯”時,阿里不哥不卑不亢地說,,“當初是我們,,現(xiàn)在是你們”。 在忽必烈看來,,留下阿里不哥,,無異于“養(yǎng)虎為患”。 2)阿里不哥根基尚存,,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作為幼子,,阿里不哥繼承的封地,是廣大的“蒙古本部”及西北方的廣大疆域,。蒙哥的直系軍隊,,也基本都歸屬于他的麾下。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倘若阿里不哥的殘余勢力重新集結(jié)起來,,會給忽必烈?guī)泶舐闊?/p> 在元朝,可以看到很多“異樣”的面孔 3)阿里不哥是奪位之爭的“罪魁禍首”,,他的屈服是被迫的,,并非真心 阿里不哥此人反復無常,忽必烈可謂“深有體會”,。拉施特記錄道: (阿里不哥在與忽必烈的首次交鋒中遭受重創(chuàng))不得不“帶著瘦弱饑餓的軍隊駐扎在謙謙州邊境”,。由于“害怕忽必烈合罕前來攻打他”,他派遣急使去請求寬恕說:
忽必烈一度認為,自己可以與兄弟“化干戈為玉帛” 忽必烈聽了后,,頗為感動,。
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讓忽必烈“大失所望”,。
正所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忽必烈肯定會對阿里不哥有所忌憚的,。他再也不會給阿里不哥故伎重演、死灰復燃的機會了,。 我們有理由推測,,阿里不哥之死亦非善終,。 六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大蒙古國的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幾乎都是踏著他們親族的尸骨登上汗位寶座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座巍峨大廈的根基,也在一次次內(nèi)訌中出現(xiàn)裂痕,,最終轟然崩塌,。 主流學者認為,蒙哥汗死后,,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間的奪權(quán)之戰(zhàn),,是大蒙古國分裂的標志。 元朝的貿(mào)易經(jīng)濟,,在當時是非常發(fā)達的 忽必烈,、阿里不哥奪位之爭,是大蒙古國內(nèi)部第一次公開的武裝奪權(quán)斗爭,。這場內(nèi)戰(zhàn)歷時四年之久,,戰(zhàn)火燃遍大漠南北、關(guān)隴秦川,、河西走廊以及天山,、昆侖山一帶。 “五子訓箭”的傳說早已被成吉思汗的后人們拋之腦后,,帝國內(nèi)部滋生已久的矛盾終于“全面迸發(fā)”,,分裂的結(jié)局已經(jīng)無法挽回,。 視察大運河工程的忽必烈 伴隨著元朝的建立和遷都北京,在大蒙古國的龐大疆域內(nèi),,逐漸形成了元朝以及各自獨立的四大汗國,,即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及金帳汗國,。 忽必烈雖然是名義上是蒙古大汗,但再也不是東抵高麗,,西至斡羅思遼闊領(lǐng)域的真正統(tǒng)治者了,。 七《三國演義》的開頭,就提到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強弱轉(zhuǎn)化是歷史常規(guī),,這是不爭的事實,。顯然,大蒙古國的興衰,,正是印證了“物過盛當衰,,物過衰當盛”的歷史法則。 所有偉大的帝國,,終將被付之一炬 客觀地說,,以強大軍隊立國的蒙古帝國,缺少足夠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底蘊,用來凝固其豐厚的開拓成果,。贏得了空間絕不等于贏得了時間,,任何強大的國家,無論曾經(jīng)怎樣的絢爛輝煌,,終將被蒼涼的歲月席卷而去,。 |
|
來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