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國演義》是七分真實,、三分虛構(gòu)的話,那么《隋唐演義》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與真實大相徑庭,。比如,,李密就是一個被演義遮蔽的歷史人物。李密的形象臉譜化,,故事碎片化,。歷史上的李密,是一位令人驚奇的豪杰,!李密是什么出身,,大部分印象是模糊的,,在《隋唐演義》里語焉不詳,在《三字經(jīng)》中有李密“牛角掛書”的典故,。受前者影響的人,,大多認為李密是盜匪集團里的一員,和宋江差不多,,是有點文化的失意底層文官,。受后者影響的人,則往往把李密看成是一個早年喪父,、家境貧寒的窮書生,,哪怕知道李密是貴族家庭出身,也覺得他家道中落了,。 隋唐演義書影,。圖源/網(wǎng)絡
實際上,,李密是頂級的豪門貴族。我們知道,,在西魏,、北周、隋唐,,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一直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在關隴集團的地位相當高,宇文泰創(chuàng)業(yè)時期在戰(zhàn)場上時常分左中右三軍,,李密的祖先李弼和宇文泰經(jīng)常各率其中一軍,。宇文泰和高歡的數(shù)次戰(zhàn)役中,李弼都表現(xiàn)出色,。在關隴集團立國第一戰(zhàn)的沙苑戰(zhàn)役中,,正是李弼所部騎兵在關鍵時刻的沖鋒,決定了宇文泰的勝利,。李弼的子孫在北周和隋王朝普遍有著很高的地位,。李密的祖父是北周魏國公李曜,他父親是蒲山郡公李寬,。雖然李密早年喪父,,但是年紀輕輕的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財產(chǎn),仍算得上頂級豪門,。因為身份高貴,,早年的李密被選為隋煬帝的侍衛(wèi),但隋煬帝看他不順眼把他打發(fā)回家了,。一日,,李密出門訪友,騎牛出行,,這在魏晉以來本是貴族出行方式之一,,楊貴妃姐妹就曾用超豪華的牛車出行。因為路上無聊,,李密把《漢書》掛在牛角上,。他在路上遇到越國公楊素,自報家門,,兩人開始攀談,。楊素發(fā)現(xiàn)李密談吐不凡,且讀的是研究造反的《陳勝項籍列傳》,。此時,,楊素深受隋煬帝猜忌,所以暗中和李密交往甚密,,并對楊玄感等幾個兒子說:“李密的見識,、度量,,你們遠遠比不上,要好好跟他學著些,?!币虼耍瑮钚泻屠蠲芙Y(jié)下了深厚友誼,,對他極為信任,。這個故事被《三字經(jīng)》的演繹,誤解成了權(quán)臣楊素提拔勤奮的窮書生李密的故事,,被私塾先生們用來勸學,,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先前,,楊素家族在關隴集團內(nèi)部的地位遠低于李密的家族,。直到楊素依附隋文帝楊堅篡位,成了政治暴發(fā)戶,,地位扶搖直上,。“牛角掛書”的典故,,實際講述的是一個新貴和一個老牌貴族子弟結(jié)交的故事,。雖然隋煬帝統(tǒng)治中期出現(xiàn)了以王薄為代表的反叛力量,,但更多的造反者還是被隋煬帝折騰到活不下去才起兵的,,占山為王主要是自保。楊玄感是第一個以推翻隋煬帝為目的起兵的,。作為楊素的長子,,他見證了隋煬帝對父親和自己家族的猜忌,很早就開始策劃反叛,。到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高句麗時,,楊玄感在黃河邊的黎陽負責為遠征軍運糧。蓄謀已久的他利用這個機會舉兵反叛,。李密作為他結(jié)交已久的老友,,也在第一時間應邀加入了叛軍。作為楊素無比器重的人才,,李密成了叛軍的頭號智囊。他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突擊河北薊縣,,直接截斷正在遼東和高句麗作戰(zhàn)的隋煬帝主力歸路,和高句麗夾擊糧草不足的隋軍主力,。中策是快速向西進入關中地區(qū),,占領長安,,以此為基地慢慢發(fā)展。下策則是先占領東都洛陽,。楊玄感考慮了三個方案后,,最終選擇了下策,先出兵洛陽,。但是,,遼東的隋軍很快回援,加上洛陽守軍的堅守和關中援軍的東進,,楊玄感被迫放棄圍攻洛陽改用中策西進關中,,被圍追堵截的隋軍主力追上,被迫決戰(zhàn),,最終敗死,。后世常把楊玄感的失敗歸咎于他一開始沒有用李密的上策和中策,這是想當然了,。楊玄感起兵時,,隋軍無論在關中還是洛陽均有龐大的正規(guī)軍,征伐遼東的隋朝主力依舊在隋煬帝指揮下,,只用一個月就回援到洛陽,。所以,楊玄感注定只能成為反隋起義的先烈,。影視劇中的楊玄感,。來源/電視劇《風塵三俠之紅拂女》截圖 楊玄感叛軍的基本力量是河南地區(qū)的民眾,最初幾乎是“斬木為兵”,,裝備極差,。楊玄感能夠多次擊敗洛陽的隋朝正規(guī)軍,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勝利,。讓這些人遠離老家去遙遠的河北或者關中作戰(zhàn),,士氣和戰(zhàn)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所謂上策,,很難落實,。等到李密有了數(shù)十萬之眾,包括極為精銳的騎兵隊,,遇上歸心似箭的十萬“驍果”軍,,仍然極度吃力。以楊玄感臨時招募的烏合之眾,,去攔截歸家心切的隋軍主力,,無異于螳臂當車。楊玄感敗亡后,,隋煬帝依照寧枉勿縱的原則,,開始大肆追查和株連參與此事的人員,。上自當朝大員,下至普通士民,,只要和楊玄感有瓜葛的都難逃一劫,。隋政府一口氣捕殺了三萬多人,流放了六千多人,。此外,,楊玄感圍攻東都,開倉賑糧,,隋煬帝竟然將接受賑濟的百姓全部處死,。神奇的是在死亡名單上排在第一行的李密,在被捕之后的押送途中,,竟然靠賄賂押送者逃脫了,。他隱姓埋名,躲藏在民間,,當起了教書先生并結(jié)了婚,。最終,他的妻子和幫助藏匿他的大舅子被處死,,李密再度幸運逃脫,,被迫加入了當時遍地開花的反隋武裝之中。這時,,李密發(fā)現(xiàn),,楊玄感當年做過的選擇題,現(xiàn)在要輪到他做了,。最初,李密流亡時投奔了幾個山賊勢力,。此時,,這幾位不大愿意收留他,怕引來隋政府軍的重點打擊,。后來,,一個以搶劫商人為生的山賊首領翟讓收容了他。很快,,李密開始顯示出自己的領袖氣質(zhì):他游說周邊許多盜匪集團加入了翟讓的瓦崗軍,,控制了一些縣城,逐漸對交通要道上的重鎮(zhèn)滎陽構(gòu)成了威脅,。隋朝派出名將張須陀鎮(zhèn)壓瓦崗軍,。當時,此人麾下有秦叔寶,、羅士信(羅成原形)等名將,,討滅了多路影響力較大的叛軍,瓦崗軍也在他面前吃過虧,,只因為影響力不夠大,,人家不那么窮追猛打。翟讓準備趕緊開溜,,但這時李密阻止了他,。與翟讓不一樣,李密的目標是徹底推翻隋朝,。最終,,雙方在滎陽的大海寺決戰(zhàn)。此戰(zhàn)的過程很簡單:翟讓詐敗誘敵,,按照他一貫的發(fā)揮來說算本色出演,,隨后李密率領伏兵側(cè)擊,大破隋軍精銳,,這是一次含金量極高的勝利,。伏兵不是什么高難度的計策,張須陀一路剿滅多支規(guī)模遠大于瓦崗軍的叛軍,,遇到的伏兵必然不在少數(shù),。難點在于,瓦崗軍裝備落后,,沒有成建制的騎兵,,而且之前在張須陀面前每戰(zhàn)必敗,士氣也不會高,,堪稱“烏合之眾”,。正常情況下,這樣的部隊素質(zhì),,正面詐敗很容易真的變成大潰敗,,徹底喪失戰(zhàn)力。要做到敗而不亂,、回頭和伏兵夾擊,,哪怕對于正規(guī)軍都很難。另一方面,,由于李密缺乏騎兵,,只能用步兵在樹林中設伏,有效地利用地形優(yōu)勢抵消隋軍的騎兵優(yōu)勢,,可謂極度巧妙,。李密加入后,短短時間內(nèi),瓦崗軍竟然變得進退有度,,完成這么高難度的戰(zhàn)術(shù)動作,,無疑顯示出了李密極高的軍事才華。從此,,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在翟讓之外獨領一軍。瓦崗軍隨后又趁勝迅速攻占了中原地區(qū)的主要糧倉洛口倉,。留守洛陽的隋朝官吏沒有意識到李密是如何可怕的對手,,竟然不知死活地派出一支新招募市民組成的軍隊試圖收復洛口倉,毫無懸念地被輕松擊敗,。攻占洛口倉對李密的發(fā)展極為重要,。由于李密家族地位很高,這次勝利后開始有大批隋朝任命的官吏帶著地盤投奔他,。影響力最大的莫過于河南道討捕大使裴仁基的投奔,,裴仁基是張須陀的繼任者,不但統(tǒng)領包括秦瓊,、羅士信等名將在內(nèi)的張須陀殘部,,還得到了程咬金等名將的加盟,和李密打得有來有回,,現(xiàn)在竟然帶著全軍投向了李密,。加上其他主動加入的隋朝官吏,李密很快擁有了極為豪華的文武班子,。這個時期,,日后大名鼎鼎的魏徵也歸入了他的麾下。除了許多隋朝官吏的投奔外,,周邊的饑民被糧倉吸引紛紛加入瓦崗軍,,各路中小規(guī)模的反隋武裝也擁戴李密為盟主。大部分中原地區(qū)名義上幾乎都成了李密的地盤,,掛在他名下的軍隊一下子膨脹到幾十萬人,。到這個時候,昔日收容了李密的翟讓帶頭推舉李密為王,,各路加盟的軍閥也紛紛勸進,。李密考慮到洛陽附近的隋軍仍然強大,稱王時機尚不成熟,,決定先稱魏公,。現(xiàn)在,李密作為中原地區(qū)最強大的勢力,,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當年的楊玄感一樣必須進行選擇:當年自己提出入關和先攻占洛陽兩個選擇,,楊玄感選擇了后者,結(jié)果失敗。今天的李密比起當年的反隋先驅(qū)楊玄感實力強了太多,,同樣面臨先入關還是先攻占洛陽的選擇,。直到自己完全操盤,李密才發(fā)現(xiàn)楊玄感的苦衷所在,。放棄洛陽直撲長安,,在當時的局勢下是一個勝率很小的豪賭,。李密占領洛口倉勢力大增時,,洛陽和長安仍有著數(shù)量龐大的隋軍主力,如果不能快速占領長安,,一旦洛陽方向的隋軍過來支援,,這支孤軍很容易被甕中捉鱉。此外,,在關中的東北方向,,隋朝委任的山西地區(qū)長官李淵仍然忠于隋煬帝,要到幾個月后才會起兵反隋,,一旦入關,,李密需要應對三面受敵的局面。隋末群雄割據(jù)圖,。圖源/網(wǎng)絡
此外,,雖然名下的軍隊有數(shù)十萬人,但是李密真正的嫡系主要是裴仁基父子,、柴孝和等人為首的前隋朝官吏,。翟讓等人的老瓦崗軍體系、新加入的饑民,、各路名義上依附于他的叛軍,,基本都不會愿意在攻下洛陽之前入關。因此,,李密必須攻克洛陽,,或者至少把洛陽守軍削弱到一定程度時,才有可能進入關中地區(qū)經(jīng)營,。所以,,當李密的心腹柴孝和勸李密盡快入關時,李密答復說:“您這個方略,,我也考慮過很久了,。但是追隨楊廣的軍隊還很多,我的隊伍都是山東人,,不攻克洛陽的話,,怎么愿意跟著我向西進關?而且,把綠林好漢出身的反王們留下,,必然會互相爭奪,,關東就必然全丟了?!崩蠲茏允贾两K都知道關中的巨大價值,,但是只有當他操盤時,才能明白楊玄感當年面對的苦衷,。洛陽消耗戰(zhàn),,李密和隋朝兩敗俱傷,李淵趁虛輕取關中 對于李密來說,,必須先控制洛陽才能談下一步,。對于正在江都(今揚州)的隋煬帝來說,洛陽也是必須控制的,。一方面,,這里是隋王朝的東都,首都被叛軍攻占對帝國體面的打擊是決定性的,。另一方面,,洛陽占據(jù)了隋煬帝興建的大運河中心位置,一旦被攻占意味著隋煬帝將被隔絕在江淮地區(qū),。為此,,在李密收編大量隋朝地方官,控制洛陽周邊后,,隋煬帝開始不惜血本地向洛陽派出援軍,。第一批隋朝援軍從關中派出,由龐玉,、霍世舉率領,。李密一方面組織手頭兵力準備和隋軍再次決戰(zhàn),另一方面利用援軍東出后關中空虛的機會,,讓柴孝和帶數(shù)十人西進,,收編當?shù)氐牡胤轿溲b試圖經(jīng)略關中。柴孝和成功收編了一萬人,,控制了關中重要門戶陜縣,。不難看出,李密自始至終盯著關中,,但是直到擊敗洛陽附近的隋軍主力,,關中隋軍東進支援后,才有派出偏師經(jīng)略關中的可能,。遺憾的是,,得到關中精銳增援后的洛陽守軍實力大增,,李密本人卻在之前的小規(guī)模沖突中負傷,指揮能力大打折扣,。很快,,隋軍重創(chuàng)了李密軍,李密的左右司馬都戰(zhàn)死,。柴孝和收攏的地方武裝聽說李密主力慘敗的消息便鳥獸散,,柴孝和帶少量人馬回去和李密會合,李密經(jīng)略關中的嘗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李密確實是個狠人,,身受箭傷,又遭遇慘敗的情況下,,只休息不到一個月,,又出動全部精銳去回洛倉找隋軍拼命。這次會戰(zhàn)中,,李密再次挫敗了隋軍主力,占領回洛倉,,隨后又趁勝攻占了黃河邊的黎陽倉,。至此,洛陽附近的三大糧倉全部落入李密之手,,洛陽的守軍再次陷入被動,,甚至河北竇建德等割據(jù)勢力都向李密表達了歸附之意。隋煬帝在江都得知李密的大勝也慌了,。一旦李密攻占洛陽,,他對關中、河北地區(qū)的控制就會被進一步切斷,。為此,,他砸鍋賣鐵,又從江淮流域和河北大舉調(diào)兵支援洛陽,。李密在相繼戰(zhàn)勝了洛陽守軍和關中派出的隋朝援軍后,,又要對付隋煬帝從全國各地調(diào)集來的精銳。統(tǒng)帥洛陽隋軍的是剛在江淮流域剿滅了起義軍的王世充,,他帶領五萬江淮精銳支援洛陽,。隋煬帝楊廣。圖源/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王世充登場的第一戰(zhàn)就大敗李密軍,,連經(jīng)略過關中的柴孝和也在戰(zhàn)敗逃亡途中溺水身亡,。此后的拉鋸戰(zhàn)中,李密再度顯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王世充三次大敗于李密,,洛陽地區(qū)十幾萬隋軍基本或死或降,。王世充試圖挑起李密和翟讓的矛盾,分化瓦崗軍,,而李密顯示了自己的梟雄本質(zhì),,干凈利落的火并了翟讓。到這個時候,,洛陽的陷落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但是,李密最心心念念的關中地區(qū)卻在這期間落入了他人之手,。李淵太原起兵后,,利用關中部分隋軍東出支援洛陽、洛陽守軍和全國各地隋軍主力都在和李密纏斗的機會,,從山西直入關中,,很快擊敗或收編了剩下的隋軍,控制了整個關中,。李密只有徒喚奈何:同樣知道控制關中對奪取天下極為重要,,當初李密如果不顧一切直撲關中,就必須同時面對隋朝關中駐軍的防守,、背后洛陽駐軍的追擊和山西方向李淵所部隋軍的夾擊,,必須戰(zhàn)勝三路大軍才可能真正全取關中。而現(xiàn)在李淵進入關中,,山西本來就是他起兵的基地,,雖然后來被軍閥劉武周攻占,但短期內(nèi)是安全的,;洛陽的隋軍主力正在和李密打得昏天黑地,;甚至關中本身的隋軍,很大一部分也在龐玉,、霍世舉率領下去洛陽和李密決戰(zhàn)了,,他現(xiàn)在只需要戰(zhàn)勝關中一部分守軍就可以達成目標。很大程度上,,正是李密在中原地區(qū)纏斗并且逐個戰(zhàn)勝了各路隋軍主力,,李淵才能如此輕松地拿下關中地區(qū)。當李密即將攻占洛陽時,,新的麻煩又來了:控制了關中的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十萬東出,,試圖趁亂撈些好處。雙方發(fā)生了若干次小沖突,,互有勝負,,最終李淵暫時放棄了爭奪洛陽,李密也因此錯過了直下洛陽的機會,,馬上又有一支新的敵軍即將到來,。隋煬帝的精銳禁衛(wèi)軍“驍果”大部分是關中人,,因為急于返回故鄉(xiāng),最終發(fā)起政變,,弒君后擁戴宇文化及為主,,沿著大運河北上,開始向關中故鄉(xiāng)進軍,。他們必須經(jīng)過的地盤,,就是李密控制下的中原地區(qū)。到現(xiàn)在為止,,李密在戰(zhàn)略上還沒有發(fā)生過嚴重的誤判。當宇文化及率領十萬精銳的“驍果”軍向李密請求借道,、借糧時,,留守洛陽的隋煬帝之孫楊侗也提出先和李密停戰(zhàn),授予李密官職,,由李密負責剿滅弒君的宇文化及,。此時的李密有三種選擇:一種是出錢出糧送走這幫大爺,讓他們?nèi)ズ屠顪Y搶奪關中,,自己先占領洛陽鞏固對中原地區(qū)的控制,。在進入李密地盤前,宇文化及途經(jīng)的幾個軍閥勢力都選擇放任宇文化及過境,。第二種就是和宇文化及部合作,一起拿下洛陽后攻入關中,。第三種則是接受洛陽方面的建議,,剿滅宇文化及。影響李密作出決策的關鍵性因素,,就是對“驍果”軍戰(zhàn)力的評估,。如果“驍果”足夠強,就選擇借道或者聯(lián)合他們,。在這里,,李密的判斷發(fā)生了較大偏差,在他眼中,,洛陽,、長安和江淮地區(qū)的數(shù)十萬精銳隋軍都被他消滅或者收編了,這個十萬“驍果”軍并沒有資格和他談太多條件,。最終,,李密選擇接受洛陽的求和,去對付宇文化及的“驍果”軍,。然而,,作為隋煬帝生前最信賴的禁衛(wèi)軍,,“驍果”的戰(zhàn)斗力遠超李密想象。李密在戰(zhàn)場上多次處于下風,,李密本人也中箭受了重傷,。李密賴以取勝的核心力量,是以裴仁基部等前政府軍中選拔出來的精銳,,稱為“內(nèi)軍”,,在之前的戰(zhàn)役中戰(zhàn)斗力遠勝一般隋軍,現(xiàn)在依然不是“驍果”軍對手,,死傷過半,。經(jīng)過此戰(zhàn),李密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嫡系精銳基本消耗殆盡,?!膀敼避娨矐?zhàn)至力竭,又沒能攻占糧倉斷了糧,,最后大部分成員反過來向李密投降,。李密和“驍果”軍惡戰(zhàn)時,王世充在洛陽發(fā)起政變,,殺掉了和李密關系友善的朝臣,,挾持了楊侗,實際控制了洛陽,,重新和李密敵對,。李密和裴仁基最初都想拖延決戰(zhàn),因為洛陽已經(jīng)斷了糧食,,只需要用饑餓逼迫城里投降就行,。但這時候新投降過來的“驍果”軍將帥和原翟讓系統(tǒng)的單雄信等人都攛掇李密和王世充決戰(zhàn)。在進攻洛陽的戰(zhàn)役中,,李密軍幾乎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地倒下,。李密嫡系的“內(nèi)軍”最先接戰(zhàn),由于之前決戰(zhàn)“驍果”軍時損失過重還沒得到恢復,,一番惡戰(zhàn)敗下陣來,。隨后,原翟讓系統(tǒng)的單雄信等人和“驍果”軍降將很快投降了王世充,。李密一下子陷入了窮途末路之中,,最后只好向西投奔李淵的唐王朝。這次李密是徹底失算了,,李淵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李密活下去,。我們可以看看李淵對所有曾稱帝稱王的群雄的處理方針:無論是戰(zhàn)敗被俘的竇建德、蕭銑,、薛仁杲,,還是沒有大戰(zhàn)就被手下人出賣給李淵的曾經(jīng)約為兄弟的李軌,,不管你出身農(nóng)民還是大貴族,一律采取無差別肉體消滅的政策,。李世民親口承諾過不殺的王世充被復仇者所殺,,李淵立刻封賞了復仇者并且滅了王世充的族。即使主動投靠唐朝,、本人也來到長安城表示效忠的杜伏威,,也在舊部反叛后被毒死并禍及家人。對于李密這種出身,、能力和野心都足以對唐帝國構(gòu)成威脅的人,,李淵怎么可能讓他活下去?最終,,在李淵的故意怠慢和精心算計之下,,李密被逼逃走并在途中被截殺,一代梟雄的傳奇畫上了句號,。在隋末群雄中,,李密是唯一真正有可能同唐王朝一較高下的人物。他不是評論家筆下書寫的那樣目光短淺,,不知早占關中,。可惜的是,,在隋朝腹心地區(qū)洛陽周邊起兵的李密,,必須先戰(zhàn)勝洛陽守軍,才有資格真正實行西進關中或南下剿滅隋煬帝殘余勢力的戰(zhàn)略,,偏偏洛陽對于隋煬帝也是絕不可失去的地方,,所以雙方在洛陽城下進行了長年的消耗戰(zhàn),最終幾乎同歸于盡,。李密的事業(yè)以失敗告終,曾是他臣子的魏徵在為李密立傳時,,稱贊這位舊主“聲動四方,,威行萬里”,只可惜因為“運乖天眷”,,也就是運氣太差失去了上天眷顧,,不幸失敗。在李密麾下效力的徐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則繼續(xù)為唐帝國南征北戰(zhàn),,在歷史的舞臺上繼續(xù)著自己的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