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過半,家里開始置辦年貨了,。腌了一缸咸肉,,浸了二斤筍干,稱了各式瓜子水果,。又聽媽媽在跟爸爸商量:“今年我們自己蒸年糕吧,。”爸爸說:“已好多年沒蒸了,,還是省點力,,去超市買點吧?!眿寢屨f:“買的年糕價格特別貴,,還沒有自己做的好吃,倒不如我們?nèi)ベI點糯米粉自己做呢,?!?/p>
蒸年糕。我聽了一陣興奮,,馬上和著媽媽的話說:“真的有好多年沒蒸過年糕了,,今年就在家蒸一次吧。”
記得小時候在農(nóng)村,,蒸年糕,,是家家戶戶過年前要做的一件大事。最晚在臘月二十四之前是一定要做好的,。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那天有一項重要活動是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年糕”,,是讓灶神吃得高高興興,在向玉帝述職時只說好話不說壞話的,。
“蒸年糕,年來到,?!痹谵r(nóng)村長大的孩子都會哼唱這首兒歌,由此也拉開了過大年的序幕,。在除夕夜我和妹妹的枕頭底下總會放上兩塊,,一為壓歲,二為寓意吉祥高興步步高,。
兒時,,每年蒸年糕的這天,我家是孩子樂,,大人忙,,幾乎是全家都出動,老幼齊上陣,。
大清早,,奶奶就稱上十斤白白的米粉,粉是用自家稻田種的糯米去加工廠的碾米機上碾的,。二斤紅砂糖在鍋里加兩大碗水炒熱,,準(zhǔn)備上色用。加紅糖的年糕顏色呈褚黃色,,未入口就能感覺到那甜甜粘粘的味道,。奶奶把粉堆在一張匾里,加入一大碗紅糖水,,用手來回拌和,。細(xì)白的米粉加水拌和后就成了大小不一的顆粒狀。此時奶奶會用一個篩子把這些拌過的粉篩一遍,,粗細(xì)分開,。我們當(dāng)時并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后來才明白這是一個細(xì)節(jié)活,,也是為什么奶奶蒸的年糕比別人蒸的好吃的一個訣竅,。
奶奶在堂屋做這些事的時候,,媽媽已經(jīng)在灶間把一鍋水燒開了,等著米粉上蒸籠,。奶奶在蒸籠墊板上鋪一塊干凈的白紗布,,先放一層篩過的粗粒米粉,然后再放細(xì)粒米粉,,這樣透氣性能好,,底部的粗粉粒蒸熟的時候,上面的細(xì)粉??隙ㄒ彩炝?。一切準(zhǔn)備就緒,就能把蒸籠上鍋了,。
蒸籠置立于燒開水的鍋中,,蓋上鍋蓋。水不能漫過放粉的墊板,,以免粉滲入水后變得粘糊,,需要隔水把粉蒸熟。在灶堂架柴燒火也是要有耐心和技巧的,,旺火文火掌控得當(dāng)與否,,直接影響米粉能否蒸透,由此決定年糕的甜糯柔韌度,。灶堂的火苗呼呼舔著鍋底,,鍋里的水噗噗直響,我們幾個小孩圍在灶間等候蒸籠出鍋,,滿屋冒著白白的霧氣,,在這寒冬臘月里,享受著暖意融融,。
經(jīng)過半個小時的燒煮,,蒸籠可以出鍋了。此時需要力氣大的爸爸出場,,他把蒸籠抱出,,翻個身,把里面蒸熟的粉倒在一個干凈的大盆里,,手上纏幾層白布,,使勁用力把粉翻轉(zhuǎn)揉和,成一大團又粘又糯的糕團,。這時并未完工,,還有最后一個工序,就是把這一大團糕分切成一塊塊年糕。爸爸把拌好的糕團在一個長桌子上拉成長條狀,,兩邊抹滑抹均勻,,上面蓋一條白布,然后拿起一條扁擔(dān),,和媽媽分站兩頭,,有節(jié)奏地在糕體上一上一下來回壓一遍,厚薄保持在三公分左右,。壓完后,,媽媽在上面散一些桂花瓣,把年糕用刀分塊切好,,我和妹妹就爭先恐后地把切下來的年糕搬到大匾里一條條鋪放好,,在每塊糕上蓋一個紅色的福字印記。此時,,蒸年糕大功告成,。
每年我們家都會蒸上幾十塊年糕,隔壁相鄰之間相互贈上兩塊,,吃著香甜糯口的年糕,彼此祝福高高興興過大年,。蒸年糕亦象征著一年的豐收成果,,儲存好了的年糕可以吃到來年春耕時節(jié)。
而今,,農(nóng)民不再種田了,,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也沒有時間再去蒸年糕了,,想吃隨便去超市和糕團點買點就行,。但那種蒸年糕過大年的熱鬧快樂氛圍是體會不到了。
今年,,能在自己家感受一回這種熱氣騰騰,、暖意融融的過年氣氛,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