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有如此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xí)俗做全面詳盡介紹的文章,,感謝作者,,也請大家能尊重傳統(tǒng)文化習(xí)俗,仔細閱讀,。 2018年1月7日凌晨,,大雪紛飛。婆婆突然間去世了,,元旦那天還和子女們一起過生日呢,。一場感冒引起的肺部感染,得病僅僅三天時間,沒留下任何遺言,,就悄悄的走了,。那么好的一個人,說沒就沒了,,讓人難以置信,,以至于在外地工作的小侄女在接到“奶奶走了”的電話時問:“走哪了?”當(dāng)明白過來是奶奶去世了時便大哭不已,,不光她,,二十幾個孫子、孫媳沒有不哭奶奶的,。因為誰都不能把健康的她和死亡聯(lián)系起來,,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留給我,這讓我傷心得沒法接受,。 婆婆的離世,,是我們整個家族的一大損失。婆婆走得太快,、太早,,叫我們心痛難忍。我再也看不到她那慈祥,、可親的面容了,,聽不到她那溫暖、輕柔的叮嚀了,,真舍不得她老人家走,,傷心伴著懊悔煎熬著我,。她走后的每天,我都會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與我們這個大家庭的點點滴滴,,此時我的心很痛很痛。我的人生也因婆婆的離開而陷入失落,、空蕩,、索然無味的泥潭。白天還好,,到了夜晚,,輾轉(zhuǎn)反側(cè)一直掉淚,婆婆生前的日子像過電影一樣演了一遍又一遍,。 婆婆是位淳樸善良又充滿睿智的農(nóng)村女性,。雖然不識字,但她對生活的理解,、對世事的洞察,,遠比我們這些識幾個字兒的人認識深刻得多、精辟得多,。她把這些道理融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在對后輩兒孫的言傳身教中,包括與人為善,、勤儉持家等等,,她用畢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營造了我們大家庭的美滿,?;厥淄拢覝I如雨下,,千言萬語也難表達對她的思念之情,。 剛結(jié)婚時,丈夫隨他幾個哥哥,、姐姐們外出打工,,我也在商城經(jīng)營一家五金鋪子。我們夫妻兩地分居,,生活的壓力導(dǎo)致我常常會自己生悶氣,、發(fā)脾氣。有一次女兒淘氣,,我沒忍住就打了她一巴掌,,當(dāng)著老人的面打?qū)O子,事后我才明白過來,,她老人家該有多氣啊,但是婆婆只是對我說了句:“你就生了這么一個,換做過去女人都生十個八個還了得”說得我羞愧不已,,無地自容,。還有一次,我為生意上的不順而生氣發(fā)火,,事后,,她對我說:“娃娃,你哪來那么大的氣,?那些大病都是從氣上得來的,,狠下的都是禍,慫下的都是?!?.....今天,,當(dāng)我從一本中醫(yī)書上得知這個道理時,已經(jīng)遲了,。愛攬氣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經(jīng)常生氣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危害,不僅會影響容顏,,還會有損健康,,誘發(fā)如肺病、心臟病,、胃病,、胃潰瘍、腹脹等疾病,。所以,,她對后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看似無形實則有形。 “吃虧是福,,孝敬老人”是婆婆傳給我們的優(yōu)良美德,,厚道,謙讓,,忠孝,,誠信是婆婆教導(dǎo)兒孫立世的標(biāo)準。我曾在《人間萬事,,沒有一顆善心解決不了的》(詳見《文藝眾家》公眾號2017年9月22日)寫到婆婆孝敬她的后婆婆和善待陜西長工大爹幾個子女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這次回去送埋婆婆,。我還見到大爹在世的幾個女兒,,生于1945年的二姐和生于1947年的三姐,都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了,,身體也都不太好,,但是都能帶病來送埋婆婆,,兩個堂姐帶的她們的兒女和孫子(女)十幾口人來,兩個堂姐在婆婆的靈前哭得傷心地拉都拉不起來,。關(guān)于喪事儀式,,各地迥異。我們老家在甘肅,,人去世往往要放七天才下葬,。每天,孝子們披麻戴孝,,磕頭,,下跪,燒紙,,念經(jīng),。要跪著聽陰陽念經(jīng)、祭祖,、獻飯,,要守七天靈,整夜不得休息,。我的膝蓋都跪腫了,,到最后腰也直不起來。何況兩個堂姐,,一把年紀了,,母女情深,可見一斑,。 這里,,多說一下我老家的喪葬禮俗,這個舊俗植根于古代“靈魂不滅”的觀念,,認為人死后要到陰間世界去生活,,因而希望已亡故的親人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幸福與安寧,厚葬重殮,,事死如事生,,民間俗稱“辦白事”。做十四項工作: 一是請陰陽選墳地,。農(nóng)村人極講究壽終正寢,,凡正常去世的老人,盡量避免在床上咽最后一口氣,。否則,,會“背著炕走”,既對婆婆不利,,也使生者不安,。婆婆是在醫(yī)院去世的,,所以她的后事都由陰陽負責(zé)料理。緊接著選墳地,,墳地的選擇是由陰陽根據(jù)八卦的五行擇定“風(fēng)水寶地”,,俗稱“相陰宅”,。為的是讓自己的祖宗安生,,因為民間普遍認為“亡者奔土如奔金”,有“入土為安”的講究,。 二是請總管,。專門幫助人們料理紅白喜事的人,我們叫“總管”,。在接到婆婆去世信息時,,就通知杠房、棚鋪,、賃貨鋪,、扎彩鋪乃至酒席處(現(xiàn)在多為流動餐廳)等相關(guān)行業(yè)為婆婆準備治喪用具,并進入我們家?guī)椭侠韱适?,直至下葬為止?/span> 三是換裝裹,。總管進入我們家的第一件事是指導(dǎo)家人為婆婆“換裝裹”,即為婆婆換上壽衣,。壽衣一般是有棉襖棉褲1套,,外套長袍1件。布襪淺鞋(鞋底或繡或畫蓮花圖案),。壽衣顏色多為紅,、藍,忌黑,、忌花,,不可少的為黃色褥單和紅色蓋單。紅布單又稱“蒙臉被”,。凡外面套的袍,、裙、霞帔,、靴,、鞋等壽衣店都有現(xiàn)成的,可買可做,,而里面的衣服都是自家縫制,。婆婆的壽衣50歲就準備好了,無論何時亡故,,壽衣都是棉的,,且以穿單數(shù)為吉,,即里外的數(shù)量有三件、五件,、七件等均可,,婆婆穿的是七件,均出自長女大姐之手,。(配圖:繡花鞋) 四是停尸,。換好裝裹后,杠房人抬來“床板兒”,,也就是靈床,,將婆婆安置在床板上停靈。停靈要頭對屋門,,并在頭前設(shè)一小供桌,,點上燜燈,擺上水果,、五谷,、點心等供品。同時燃香,,香的兩頭點燃,,橫放在香架上,謂之“倒頭香”,。此外,,在桌前地下放燒紙瓦盆一具,合家舉哀焚紙,。婆婆去世后,,子女輪流晝夜守靈,香火不斷,。 五是報喪,。婆婆被安放停當(dāng),我們要進行兩方面的報喪儀式,,一是在宅院門口貼“門報兒”,、“銘旌”,懸掛“楮錢紙”(即桶紙),,立“幡桿”,;二是由孝子執(zhí)報喪帖子到親友家報喪,現(xiàn)在通訊發(fā)達,,除了娘家人要親自報喪,,其他眾親戚都是電話報。門報兒相當(dāng)于告示,白紙黑字,,貼于宅院門口,。上寫有“恕報不周”或“恕不遍訃”四個大字,右下為“×宅之喪”四個小字,。 六是銘旌,。也叫“殃榜”,常貼在門報兒旁邊,,一般用長幅布帛書寫,,銘旌上寫有婆婆姓名、字,、號及生卒年月日,,均由陰陽撰寫,。楮錢紙,,是一種用白紙剪扎成的長條穗狀紙錢,男性在紙錢末端剪成凸字形,,女性則剪成凹字形,,懸掛在門報兒下。楮錢紙是根據(jù)婆婆年齡一年一條紙錢,,成殮完畢就燒掉了,。至于銘旌,要等墓志銘刻出來后或蓋在上面或放在旁邊,,下葬的那天則蓋在棺材上,。 七是縫孝衣。即“扯孝衣”,,是為我們孝子縫制的衣服,,孝衣的穿戴規(guī)矩很多,如嫡親子女,、媳,、孫、孫媳等為“重孝”,,孝鞋是在普通鞋上罩上白布,,俗稱“孝子鞋”。對前來的吊唁者要給約四五尺白布一幅,,謂之“扯孝”和散“海孝”,。孝衣的縫制雖然簡單,但講究頗多,,縫頭在外,,不包邊,不釘扣子,,以寬大為主,。我們家僅裁孝衣用白布料花銷2180元,,做了整整兩天,由大嫂,、大姐等三人完成,。 八是搭靈堂。靈堂的樣式大同小異,,靈堂四周用黑,、白布做的花球裝飾,兩側(cè)供掛挽聯(lián),。靈堂由棚鋪派專人搭建,,至婆婆下葬的那天凌晨拆除。靈堂搭好后,,須舉行奠禮,,靈堂前放有黑綢帶裝飾的遺像、長明燈,,供桌供奉:五谷一碗(用五樣谷類),,香爐一個,備香若干,,時鮮水果,、糕點、米飯一滿碗,,上插筷子一雙,,供大饅頭等。由陰陽唱禮,,吹鼓手奏樂,,孝子們獻茶、酒,、匣食“三獻”,。 九是選材。也叫“看材”,,是為婆婆籌備棺材,。一般都由孝子親自到材廠選棺木,也稱“迎材(寓“財”),。我們給婆婆購的是成品柏木棺材,,上書:“先母之靈位”幾個字。棺木被認為是婆婆在陰間的住宅,,所以,,對此都十分重視,不肯將就。棺材成殮,,即為靈柩,。棺材成殮,即為靈柩,。若在棺外再做一,,亦稱柩。柩用水紅布里,、洋紅縐面制成,,面上有銀耳環(huán),柩外前臉也制有材頭字,,柩外雇人扎彩,,男亡扎五福字,女亡扎蓮花,。 十是扎彩,。也叫“紙活”。是一種用紙和竹劈子扎制的隨葬品,。包括馬,、牛、車,、轎、箱,、柜,、金山、銀山,、童男,、童女、開路鬼等,。當(dāng)家人備材時,,扎彩鋪就要根據(jù)總管通報的婆婆情況,為其扎制所需的“紙活”,。扎彩的造型除仿傳統(tǒng)外,,又出現(xiàn)很多現(xiàn)代化用品的扎制,婆婆的紙活很豐富,,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組合家具,、沙發(fā)、手機、洋房別墅應(yīng)有盡有,。 十一是成殮,。也稱“入殮”,是將婆婆抬入棺木的儀式,。一般在人亡后第三天舉行,。屆時,婆婆的娘家人,、侄男望女都前來與婆婆見上最后一面,。入殮前的準備工作相當(dāng)繁瑣。首先請陰陽先生看風(fēng)水和棺材擺放的位置,、方向,,推算出幾時入殮為吉。然后,,由總管根據(jù)我們子女意見向親朋好友下成殮帖子,,告明入殮時辰。入殮時,,所有親人的眼淚都不得掉入棺內(nèi),,否則被認為對婆婆不敬,不利于婆婆奔赴黃泉,。入殮的當(dāng)晚是接三,,這個儀式叫迎三,也叫送三,。是為婆婆舉行的招魂儀式,,人們認為人死3日,已登“望鄉(xiāng)臺”上望鄉(xiāng),,因此,,需要讓婆婆知道,家人已等了3日,,婆婆已不可能復(fù)生,,陰陽要誦經(jīng)超度,這實際上是子女對婆婆的一種祭奠,。緊接著要“淋羊”,,就是往山羊耳朵上淋水,亡人和親人對話以山羊是否擺耳朵為準,。那晚,,給羊噴了幾次水都不擺耳朵,那只山羊一會兒看看炕頭的娘家人,,一會兒又回過身子看跪在地上的孝子孝女,,持續(xù)了好長時間,,那會我就想如果真有靈,可見婆婆是多么眷戀她的后輩兒孫,。這時二哥說:“您老人家這放心走去,,都知道你牽掛二女兒今年做了個大手術(shù),”說來奇怪,,話音未落,,那頭山羊擺耳朵了,在場的我們都嚎啕大哭起來,。 十二是陰陽跑城和過奈何橋,。婆婆去世的第五個晚上是陰陽跑城,地點選在原上的打谷場里,。放焰口是跑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餓鬼施水施食、救其饑渴之苦的一種儀式,,迷信講施放焰口,,則餓鬼皆得超度,亦為對亡人追薦的佛事之一。只見陰陽戴起高帽,,穿上黑邊紅袍,,掛出他們的鬼畫符,敲擊木魚,,吹響喇叭,,唱經(jīng)做法;其后又敲鑼打鼓,,在打谷場里快步轉(zhuǎn)圈,,在桌子間穿梭,所有孝子跟在后面,,時跑時跪。跑城回來,,所有人不得直接進屋,,要從院子里的長凳子上一一走過,即送亡人過“奈何橋”,,所謂“亡人過了奈何橋,,從此陰間陽間路兩條?!币馑际亲屍牌彭樌仃栭g投胎轉(zhuǎn)世,。 十三是燒七。在婆婆倒頭后直至出殯前,,家人要每日早,、午,、晚3次焚香燒紙,祭奠,,稱之“朝奠,、午奠、夕奠”,。婆婆停靈期間,,以7日為一期(七),按七頌經(jīng)超度亡靈,,并做家祭,,焚化紙錢,俗稱“作七”,。下葬后,,要進行上墳 :葬后三日上“三日墳”,七日上“頭七墳”,,逢第二個七日上“二七墳”,。北方風(fēng)俗,逢七上墳至七七四十九天而止,。在逢七必上的七次上墳中,,如果死者有幾個男孩,幾七墳就可不上,。因為據(jù)說死者兒子的數(shù)目與逢七上墳的次數(shù)犯忌,。這其中,七七墳最被看重,。出殯之日,,陰陽要出七七祭日告示,說明七七祭日的具體日期,,誠邀親戚朋友光臨,。七七墳祭日,凡重要親戚朋友都要前來參加祭吊儀式,。儀式放在午后,,中午要盛宴接待參與吊祭的賓客。對一個死者,,上完七七墳后,,逢百日上百日墳,逢一年整上“周年墳”,,逢三年上“三年周”,。 十四是獻飯。“獻飯”是農(nóng)村喪葬前一夜最為隆重的儀式之一,。所謂“獻飯”,,就是由廚師為婆婆制作的各種美味佳肴,,講究祭豬頭、整雞,、整魚外加干果之類,。因此,廚師通常要使出渾身的解數(shù),,提前動手,,制作出各種象征意義的祭品,并將各種菜肴,、面點,、雕花食品等吃食由孝男孝女們按照傳統(tǒng)儀式,按照長子,、眾子,、眾女;侄長子、眾侄子,、眾侄女;長孫,、眾孫,侄孫;長重孫,、眾重孫,、眾重孫女;侄長重孫、侄眾重孫,、侄眾重孫女五個層次分別進行,。那天,共有65個孝子跪在靈堂周圍一一呈送至婆婆的靈桌上,。在這個過程中,,吹鼓手和禮賓(一般是五人)一律著盛裝,禮賓念祭文,,主持整個“獻飯”過程,,吹鼓手伴奏,大約需要三個鐘頭,。(配圖:“獻飯”圖) 十五是下葬,。又稱“出殯”和“發(fā)引”。下葬是婆婆喪禮儀式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代表著葬禮全部結(jié)束,同時婆婆也要開始進入冥界,,而親人們要做的就是讓靈柩入土,。北方農(nóng)村把挖掘墓穴叫做打墳,打墳人多是同族晚輩,,也有鄰里幫忙的,。打墳之前,,孝子要先祭奠祖墳,燒一些紙錢,,然后再對墓穴地進行祭奠,。祭奠儀式很簡單,燒一炷香,,叩首幾個即可,。打墳的前三鍬土要由當(dāng)農(nóng)民的大哥(長子)親自挖,表示孝道,。那天凌晨四點,,婆婆的棺材被抬出院外的路上,孝男孝女泣跪于棺前,,在棺材起行的一霎那,,陰陽將“老盆”放在大哥頭上繞一圈摔碎,謂之“摔老盆”,。長孫坐頭車,,持幡。然后由汽車拉棺起行,,送葬隊伍來到墓地,,杠夫調(diào)整好方向,將杠床抬到墓穴上,。靈樞對準墓穴,,前邊朝北,后邊朝南,。婆婆的靈柩頭沖西北,,腳沖東南。坐起來面向東南,,象征轉(zhuǎn)世為人,,會再次踏人陽界。杠夫用兩根粗大麻繩,,一根從棺木前底穿過,。一根從后底穿過,四根繩頭分別纏繞在桿床的兩根豎桿上,,類似滑輪,。在杠夫下放靈柩時,我們孝子脆在墓穴周圍,、哭泣,,同時焚燒花圈、紙車,、紙馬,、紙人等各種紙制冥器及大量冥幣,。門吹兒在此時也將吹完最后一支喪曲。靈柩被放到墓底前,,還要端正方位,,使靈樞能夠按照要求,不偏不斜的放在墓里,。填土封墓也不能隨意開始,,要先由長子抓一把土投放在棺木上,其他子女和親屬相繼抓上垣墓,。舉行了這個“添土”儀式之后,,眾人才用鐵鍬填土封墓。等到把墳頭堆好,,孝子將自己舉來的幡插在墳頭上,。 至此,喪葬儀式全部結(jié)束,。民間的喪葬習(xí)俗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的,,內(nèi)中有封建迷信的一面,但深深寓含了人類后生者對先逝者的親情,、友情,、關(guān)愛和追念。死者已矣,,萬事不知,,生者難忘,便以自己的心靈之路對待死者,。 2018年1月14日早晨七點,,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淚雨紛飛,,一個新的墓冢出現(xiàn)在西北農(nóng)村的平原上,婆婆一生結(jié)束的標(biāo)志,,就是變成一堆黃土,。想想,人生在世,,都是辛苦,、無助地白白走一遭,誰都不是誰的依靠,,除了自己,。婆婆的一生真是好可憐,忍饑挨餓,受苦受累,,她老人家活著時膽小從來沒一個人睡過覺,這下孤零零地躺在一眼望不到邊的原上該有多害怕,、多寂寞,。常說人死如燈滅,可憐的她一覺再沒有醒過來,。為此,,我看見我老公傷心得鉆進車里,哭著不肯出來,,惹得送埋的兒女心碎,,親朋灑淚。 婆婆一生賢惠,,沒有和人紅過臉,,她去世后有一千多人吊唁,出殯那天是凌晨四點,,天寒地凍,,但是全村人都來送埋。村子里有一個老太太跪在路口,,居然哭著拉不回去,,說是婆婆在她農(nóng)忙時幫她看孩子,在她生病時給她一家人烙饃饃,、端飯,,她和我們一樣舍不得婆婆走,惹得在場的幾個姐姐又哭了起來,。 婆婆是原上有名的廚師,,過去紅白喜事,都是免費給人幫忙,,熬夜做飯,,煎炒蒸炸樣樣在行,臊子面,、五花肉,、東坡肘子十全席,莊戶里一個事顧下來,,站腫了腿,,熬紅了眼,累彎了背,;再就是黑天半夜給人幫忙生孩子,,過去農(nóng)村婦女生育都沒條件去醫(yī)院,叫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長者看著生孩子、斷臍帶,、包裹孩子,,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婦產(chǎn)科大夫或者助產(chǎn)士,我們農(nóng)村人叫“老養(yǎng)婆”,。這個忙不比當(dāng)廚師,,確實不好幫。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最后的滿月,、百日的針灸等等,,出力、流汗還擔(dān)驚受怕,。但經(jīng)婆婆之手出生的孩子都很平順,,沒有一個夭折的。為此,,請婆婆生孩子,、灸孩子的人就能多了,孕婦的熱血把婆婆的眼睛都噴壞了,,致使她的視力都受到了影響,。這是在過去,要擱在現(xiàn)在,,人都是躲之不及呢,,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現(xiàn)在的我們做不到,。 婆婆走了,,留在我們心中的是寬容、是勤勞,、是善良,,還有那淳樸的微笑?;氐匠抢?,每天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婆婆: 早晨起床時,想起婆婆教導(dǎo)我說,,不能空腹做生意去,,要吃早餐呢,這下再沒人啰啰嗦嗦地給我說這說那了,我的眼眶濕潤了,; 買菜時想起婆婆經(jīng)常愛吃的麻辣燙菜,,今后即使我有再多好吃的、好喝的,,她老人家也吃不到了呀,,淚就流了下來,; 做飯時想起婆婆的一手好茶飯,臊子面,、薄攤餅和包得漂亮的包子,,想起她曾說過:“我要是再健康幾年,給我娃們都做著讓吃去”,,今后再也吃不到她的好茶飯了,,我頓時淚流滿面; 出門買東西時無數(shù)次想起給她買過的樣式相似的衣服,,小區(qū)里有個老太太也穿著一件,還有一個和她一樣身材的老太太,,不由自主盯著人家看半天,; 看電視時不敢看親情篇,一看就傷心,、崩潰不由自主地嚎啕大哭起來,; 睡覺前想她,想起婆婆臨走前上氣接不到下氣時的痛苦表情,,時時刻刻縈繞在我的腦海,; 以前年頭節(jié)下有個媽呢,現(xiàn)在沒媽了,,馬上就要過年了,,走誰家都覺得別扭,真是應(yīng)了那句“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毕肫鹌牌诺狞c點滴滴,頓時熱淚肆流...... 比起老到不能自理,,活得毫無意義和質(zhì)量而言,,婆婆算是沒有臥床受罪,看上去真的像睡著了一樣,。我知道逝者已去,,生者還要繼續(xù)好好活著的道理,可對婆婆的思念促使我寫下這篇小文,,因為我還需要花好多年時間來適應(yīng)她已經(jīng)去世的事實,。 婆婆,如果有來生,,愿我們再續(xù)婆媳情緣,。 《文藝眾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賽事進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