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統(tǒng)一的中央政府已是支離破碎,、名存實亡。代之而起出現(xiàn)了群雄紛爭,,搶奪天下的局面,。身當(dāng)亂世的曹操,在極為復(fù)雜的環(huán)境中,,從一名不起眼的洛陽北部尉,,頑強崛起,由弱到強,,不久便與劉備,、孫權(quán)三分天下。曹操能形成這樣強大的勢力,,靠的是什么呢,?不可否認,他自有高明于一般人的策略,。 一,、能干小事才談得上做大事 那已是隴西大土豪董卓闖進京城洛陽自封為丞相,獨攬朝中大權(quán)的年頭,。董卓見曹操很有才干,,頗為賞識。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竭力拉攏他,,并任命他為驍騎校尉,。但精明的曹操,見到董卓為人驕橫跋扈,,野蠻殘忍,,樹敵很多,料定他成不了氣候,,就拒絕同他合作,。但曹操又害怕遭到董卓的毒手。于是,,便在一天夜晚,,他改裝換名,帶領(lǐng)幾名親兵,神不知鬼不覺地逃出洛陽,。 董卓聽說曹操逃走,,又氣又急,立即派兵追捕,,同時還發(fā)出通緝令,。曹操好不容易闖過一道又一道險關(guān),死里逃生,,回到家鄉(xiāng)譙縣城,。過了不久,在譙縣城內(nèi)一間寬敞的屋子里,,晝夜不停地傳出“叮叮哨哨”的錘鐵聲,。幾十名鐵匠在曹操的指揮下,圍著熊熊的爐火,,汗流浹背地掄起錘子打鐵,,打制著各種兵器。碰到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曹操便親自揮錘,。這時,他青少年時代的幾位伙伴感到迷惑不解:在洛陽放著好端端的大官不當(dāng),,冒死逃了出來,,也應(yīng)該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怎么躲在家里干起鐵匠活了,? 話傳到曹操的耳朵里,,他不無神秘地對人說:“能干小事才談得上做大事啊,!”話雖簡單,,但其不同凡響的心志和策略已能略見一斑,。其實,,這時身處逆境的曹操,一頭扎在“小事”之中,,只是一種假象,。他不過是利用這段時間磨練意志,積聚力量,,窺測方向,。 果然,就在當(dāng)年的十二月,,曹操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就趕到離譙縣不遠的陳留郡已吾縣(今河南寧陵縣),在那里散發(fā)家產(chǎn),招兵買馬,,樹起了討伐董卓的大旗,。響應(yīng)他的人不少,其中就有后來成為曹魏名將的夏侯惇,、夏侯淵和曹洪,、曹仁等,一下子拉起了五千多人的隊伍,,開始了他非同尋常的大事業(yè),。 二、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群雄紛爭的局面中,,獻帝劉協(xié)名義上仍然是漢朝的皇帝,,但從他即位的那天起,就處在豪強軍閥的爭奪和挾持之中,。當(dāng)這位傀儡皇帝從軍閥楊奉,、董承的挾持中逃出長安,輾轉(zhuǎn)來到洛陽時,,在各地軍閥中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當(dāng)時擁有很強實力的袁紹對獻帝就毫無興趣,在他看來把皇帝弄到身邊,,動不動就得請奏,,礙手礙腳。如果不聽他的,,反而讓人抓住把柄,,落得抗命的罪名。 這時,,曹操身邊的謀臣中,,也有勸他少操這份心的。理由是,,當(dāng)務(wù)之急應(yīng)該集中力量,,多搶地盤,增強實力,。然而,,曹操卻獨具慧眼,他說道:“從前晉文公發(fā)兵把周襄王護送到京師諸侯響應(yīng),,尊他為霸王,;漢高祖為義帝戴孝發(fā)喪,天下也都向著他,?!鲍I帝雖說不過是一尊傀儡,,但自有他的妙用。將他迎來供奉著,,既落個好名聲,,更重要的是,從此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正是千載難逢的兩全之策,。 公元196年9月,曹操親自率領(lǐng)部下趕往洛陽朝見獻帝,,并借口洛陽殘破,,輕而易舉地將他迎往許城(今河南許昌)。在那里建造宮室殿宇,,設(shè)立宗廟社稷,。從此,許城就作為漢朝的京都,,曹操被拜為大將軍,。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果然發(fā)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各州郡豪強軍閥,,雖說占寨為王,但表面上都不得不聽從漢天子的號令,,使曹操處在一個十分有利的地位,。他甚至可以用朝廷的名義對割據(jù)勢力加官進爵,進行拉攏分化或武力兼并,。 有一次,,他在南下進攻孫權(quán)時,就曾在給孫權(quán)的通牒中這樣說:“近來,,我奉天子的命令征討叛逆,,大軍南下,荊州的劉琮無條件投降?,F(xiàn)在我已整頓了八十萬水軍,,正打算和閣下決雌雄?!睂O權(quán)將這份通牒給大臣們傳閱,,大臣們“莫不響震失色”,。公元199年,,袁紹準備南下與曹操決戰(zhàn),他的謀臣中很多人提出了異議,,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舉師南向,,于義則違?!痹B在部署力量時,,曾企圖聯(lián)絡(luò)另一名軍閥張繡作為外援,張的部將和謀士們都紛紛勸阻說:“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使袁紹的計劃落了空,。 三、剖發(fā)代首 在南征北戰(zhàn)的戎馬生涯中,,曹操越來越體會到缺乏嚴格的紀律,,會使部隊渙散,影響戰(zhàn)斗力,;更容易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失去他們的支持。公元200年,,他率軍和袁紹在官渡進行決戰(zhàn)的前夕,,為了嚴肅軍紀,下了一道命令,,其中稱:“軍隊行軍,,不許踐踏麥子,違犯者處死,!”那時麥子尚未收割,,因此,軍隊經(jīng)過麥田時十分小心,,騎馬者自覺下馬扶麥而行,。 可是,在一次行軍途中,,麥田里突然飛出一只斑鳩,,猛地撲撞在曹操的坐騎上,馬受了驚后失去了控制,,躍入麥田奔跑,,頓時踏壞了一片麥子。曹操勒住坐騎以后,,二話不說,,立即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并請掌管軍法的主簿給自己定罪,。 主簿為難了,,覺得統(tǒng)帥的戰(zhàn)馬無意中踩壞了麥子,不好定罪,,便對曹操說:“按照《春秋》大義,,法不加于尊,,你是一軍之主,雖然違了法,,也不能加罪,。”曹操聽后嚴肅地說:“什么《春秋》大義,,制定法令的人自已違犯了而不受罰,,那怎么能統(tǒng)率部下?”他見主簿堅持不肯定罪,,便要拔劍自刎,。部下慌忙將他拉住,勸阻說:“你是統(tǒng)帥,,責(zé)任重大,,怎么可以輕生呢?”曹操嘆了口氣說:“我是統(tǒng)帥,,雖不能自殺,,但一定要加刑!”說著,,就當(dāng)著眾將士的面,,用佩劍割下了一把頭發(fā),擲于地上,。接著,,曹操又讓人傳令三軍:“丞相踐麥,本當(dāng)斬首號令,,今割發(fā)以代,。” 在古代,,人們認為頭發(fā)受之父母,,是不能輕易割去的,曹操割發(fā)代首的事傳開后,,全軍上下無不震動,。通過這件事,大家對他增添了幾分敬意,,部隊的紀律從此更加嚴明了,。 通過這種“罪己術(shù)”來達到某種效果,這是封建時代的政治家們經(jīng)常采用的手法,。作為一種策略和計謀,,在這里,曹操運用得比他的前輩們更為嫻熟了,。 |
|
來自: 人之意 > 《原創(chuàng)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