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設立了郡縣制,,結果二世而亡。雖然郡縣制在當時有劃時代的意義,,但由于秦朝統(tǒng)治過于嚴苛,,因此還沒等到郡縣制的優(yōu)越性體現(xiàn)出來,秦朝就滅亡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駕崩,,第二年陳勝、吳廣,、劉邦,、項羽等人就起兵造反。公元前206年,,劉邦率軍攻占了秦都咸陽,,推翻了秦王朝的統(tǒng)治。隨后實力強勁的項羽成為天下霸主,。他自封為西楚霸王,,又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國,劉邦是其中的漢王,,占有巴蜀與漢中地區(qū),。 但劉邦并不滿足于只做一個漢王,于是同年,,劉邦就采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方法出了漢中。隨后,,楚漢相爭長達三年,,最終在公元前202年,漢軍在垓下殺死了項羽,,劉邦登基稱帝,。但是劉邦即看到了郡縣制的好處,但也看到了由于沒有宗室勤王,,秦朝滅亡的迅速,。 因此,漢朝建立伊始,,漢高祖劉邦便分封了七個異姓功臣為諸侯王,。這七位異姓諸侯王早就擁兵自據(jù),與其說是分封,,倒不如說是劉邦對他們割據(jù)事實的承認,。這七個王分別是: 燕王臧荼,原本是項羽所封,,因其地處東北,,劉邦無力直接控制,于是待他歸漢后,,只得繼續(xù)封其為燕王,。 韓王信是戰(zhàn)國韓襄王的孫子,,一直跟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立過不少戰(zhàn)功,,所以等他奪取韓地后,,劉邦封他為韓王。 趙王張耳,,原被項羽分封為常山王,,后投奔劉邦,他與韓信一同攻下趙地后,,被封為趙王,。 楚王韓信,這就不用提了,,他的大名無人不知,。起初他是請求劉邦封為齊王的,但是劉邦忌憚他的勢力,,就將他改封到了楚國,。 淮南王英布,本在項羽手下領兵作戰(zhàn),,被封為九江王,。后劉邦派人將勸降,封其為淮南王,。 梁王彭越,,在楚漢戰(zhàn)爭時,率兵三萬多人歸順劉邦,,數(shù)次斷項羽糧道,。為了換取他出兵會師,劉邦許諾打敗項羽后,,封他為梁王,。 長沙王吳芮,原為秦朝的番陽縣令,,秦末率領越人起兵,,跟隨項羽入關,,被封為衡山王,。項羽敗亡后,他擁戴劉邦稱帝,,被改封為長沙王,。 這七個異姓王占據(jù)的領土幾乎是漢朝疆域的一般,而且還是位于漢疆東部最富庶的地區(qū),。相比之下,,此時由高祖劉邦所親自統(tǒng)轄的漢郡卻只有十五個。 但劉邦內(nèi)心其實很忌憚這些異姓王,當初分封他們只是因為他們在滅秦戰(zhàn)爭和楚漢戰(zhàn)爭中都培養(yǎng)了自己的勢力,。因此,,劉邦起初承認他們的割據(jù),但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劉邦用各種辦法除了六個異姓王,。 剩下的一個長沙王吳芮因為其為人一向謹慎,而且長沙國地處漢朝南境,,人口稀少,,對中央構不成威脅。 消滅了對漢朝有威脅的異姓王之后,,劉邦開始著手分封同姓諸侯王,,不過,劉邦分封的同姓諸侯王國又與西周時期的諸侯國不同,,他采用的是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混合體形式,。在這些同姓諸侯王國之下,依然領有郡縣,,這些屬于諸侯王國的郡被叫做支郡,,當時這些諸侯國的獨立性很強。 而在官員任命上,,諸侯國里輔佐諸侯王的太傅與統(tǒng)領眾官的丞相由中央任命,,其余官員由諸侯王任命。除了諸侯王以外,,劉邦還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為列侯,,建立侯國,其地位與縣相當,,直接隸屬中央,。 劉邦在去世前就已經(jīng)完成了對同姓諸侯王的分封,還舉行了一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但是這個時候,,漢朝中央直接管轄的郡卻被異姓諸侯王時期的還少了,。 當時諸侯王的獨立性很強,諸侯王可以任命所轄支郡的郡太守以下的官員,,征收賦稅徭役,。此外,他們還利用控制鹽,、鐵等資源,,減免百姓賦稅,,與朝廷爭奪民戶。平日,,他們還豢養(yǎng)了不少賓客,,幫他們出謀劃策,通過各種方法與漢廷分庭抗禮,。 劉邦設想得很好,,可是在權力面前,人性早已經(jīng)泯滅,。到了他的兒子漢文帝時期,,同姓諸侯與皇帝之間的親屬關系已經(jīng)疏遠,如不加以限制,,一旦這些諸侯王發(fā)動叛亂,,勢必會對中央政權造成嚴重的危害。 但文帝沒有強硬削藩,,而是用了兩條緩和的措施:一是把自己的親子由淮陽王遷為梁王,,目的是為了牽制其他較疏遠的同姓諸侯王;二是趁齊文王死時無子繼位的機會,,將齊國一分為七,,又遷淮南王為城陽王,把原淮南國一分為三,。 漢景帝初年,,御史大夫晁錯針對諸侯王國這個難題,向景帝提出削藩之策,,即將諸侯王國下轄的支郡削掉,,收歸中央。景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154年),,分別削掉楚王與趙王的一個郡、膠西王的六個縣,。 這一舉措無疑直接觸及了諸侯王的利益,,必然會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于是,,當朝廷下令削吳國二郡的詔書送到吳王劉濞的手中時,,這位資格最老、實力最強的諸侯王便聯(lián)合楚,、膠西等六國,,起兵叛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楚七國之亂”,。 不過,,漢軍在周亞夫等人的率領下,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便將反叛的七國全部平定,,吳王等七個諸侯王到最后不是被殺,就是自殺,。 平定七國之亂后,,再也沒有諸侯國有能力對中央構成威脅了,景帝趁機將諸侯王的支郡,、邊郡收歸漢廷,,諸侯王國領域變成只有一郡之地。諸侯王自己任命官吏和征收賦稅的特權,,也被同時剝奪,,他們不再管理民政,僅是按朝廷所規(guī)定的數(shù)額領取自己國家的租稅作為俸祿,。 這個時候,,諸侯國其實已經(jīng)和郡差不多了。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又更進一步削藩,,他采納謀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這一措施的具體方法是,,諸侯王可以將領地內(nèi)的土地割給他的子弟,由朝廷定立封號,,建立侯國,。可以說這是千古陽謀,,憑借著推恩令,,西漢諸侯國徹底被削弱成吉祥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