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說:父母應該做孩子的能量補給站,,即便全世界都在否定他,我們也應該做那個唯一的支持者,。 作者:董若晗 來源:爸媽精讀原創(chuàng) “你可真笨呀,,都第三名了居然還被淘汰了?!?/span> 前幾天帶孩子去游樂場玩,,剛一進去一位媽媽的話就刺進了我的耳朵里。 原來,,游樂場的工作人員正在組織小朋友們玩“搶凳子”的游戲,,第一名可以免費獲得一個夜光手表。 在我們進來的時候,,被媽媽嫌棄的這位小女孩正在滿臉興致地向媽媽匯報自己的“戰(zhàn)績”,。 而媽媽的一句話仿佛在眾目之下給孩子蓋上了一個笨的“章戳”。 說真的,,在剛剛聽到那位媽媽說女兒笨的時候,,我感到特別無奈。因為在生活中把“你真笨”掛在嘴邊的家長太常見了,。 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巴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不管有意或者無心,父母的一句“笨蛋”,,也許真的需要孩子用一生的時間去療愈,。 “負面標簽”破壞孩子的自我評價 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對于自己的認識基本來源于外界的評價,,父母的話更是尤為重要,。 父母給孩子貼上的負面標簽不僅會在無形中傷害孩子,更會影響孩子對于自己的認識,。 知乎上有個提問:小時候我們身邊的笨孩子,,現(xiàn)在都怎么樣了? 有條匿名回答,,看過讓人心頭一顫。 答主說她小時候反應比較慢,,考試總是最后一名,,有一次老師叫家長來學校溝通,媽媽居然當著辦公室所有老師的面說她是弱智,。 作為一個自尊心正在發(fā)育中的小學生,,答主當時的窘迫可想而知,。 自那以后,答主變得越來越自卑,。小朋友們聚在一起玩耍,,她總會覺得大家是在嘲笑她。 面對老師的課上提問,,有時她明明知道答案,,卻再也不會舉手回答。 “反正我就是個弱智,,答了也不對,。” 曾經(jīng)讓自己難以自容的最后一名,,反而變得心安理得,,她覺得正常,因為自己是笨小孩嘛,。 媽媽的一句“弱智”似乎讓她認清了自己是弱智的“事實”,。 心理學上有個標簽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簽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簽內(nèi)容相一致,。 這種現(xiàn)象在孩子身上尤為明顯。 當一個父母嫌棄自己的孩子笨,、傻,、弱智、豬腦子時,,這種信息很快就會傳遞到孩子那里,,孩子會在潛意識里按照父母給他貼上的標簽去發(fā)展。 有人說: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父母的語言對于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真的至關(guān)重要。當父母為孩子貼上“弱智”的標簽時,,孩子便很難再相信自己是個天才,。 尊重孩子,從不亂貼標簽開始 還記得宋丹丹在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苛責兒子巴圖:“怎么這么笨呢,,我生了一個廢物。” 當時看完真的是驚掉下巴,。 這在宋丹丹看來也許只是一句玩笑話,,但被稱為“廢物”的巴圖,卻一臉的尷尬,。 我毫不懷疑宋丹丹對于巴圖的愛,,但是對于兒子來說,,他要的不光是愛,還有尊重,。 而不亂貼標簽,,才是尊重孩子的開始。 朋友曾給我講過一件自己孩子的事,,令我特別佩服她的處理方法,。 孩子剛一年級時,朋友放學去接他,,發(fā)現(xiàn)兒子的褲子濕了,,還特意用校服上衣裹住遮擋,“尿褲了,?”朋友小聲問兒子,。 孩子臉憋得通紅,難為情地點了點頭,,“媽媽,,你千萬千萬不要告訴老師?!?/span> 一年級的孩子居然還尿褲子,,這件事擱在哪個家長身上估計都夠窩火,朋友也不例外,。 “廢物”,、“丟臉”、“笨蛋”這樣的詞匯瞬間沖進朋友的腦海,。 可貴的是,,朋友看著孩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樣子,克制住了自己,,并沒有讓那些話沖出口,。 晚上朋友吃飯時故意大聲對孩子爸說:“你知道嗎?我小時候有次上一個不熟悉的老師的課,,不敢舉手上廁所,,把屎都拉到褲子上了?!?/span> 孩子爸立刻心領(lǐng)神會,,接過話茬說:“哎呀,這有什么呀,,我剛上學時也干過這事兒,。后來才知道,不管上哪個老師的課,,都可以舉手報告,,學校允許呀?!?/span> 孩子聽朋友的談話,,立刻眼睛亮亮地問:“爸爸媽媽,你們真的也都尿過褲子嗎,?” 在得到朋友肯定的回答后,,孩子如釋重負地說:“原來爸爸媽媽也和我一樣呀!” 從那以后,,孩子在學校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會積極的尋求老師幫助。 孩子雖小,,但也是“要面子”的,。 心理學上講:自尊心是孩子對于自我價值的積極認知。 父母的“負面標簽”,,除了削弱孩子的自尊,,真的起不到太大的激勵作用。 我們不如給予孩子充足的尊重,,孩子才有底氣面對自己犯的錯誤,,更利于問題的解決。 適時的鼓勵,, 幫助孩子擺脫“負面標簽”困擾 最近幾年,,正面管教風靡全球,而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用建設性的,、積極肯定的,、鼓勵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在教育的過程中,,常常給予孩子正面的反饋,,往往會事半功倍。 有一部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恩賜妙手》,,里面的主人公原型是一名傳奇醫(yī)生,。 他是世界第一例心臟搭橋手術(shù)、世界第一例完全變性手術(shù),、世界第一例腦部連體嬰兒分離手術(shù)的操刀人――本·卡森,。 然而,這個被視為醫(yī)學天才的人,,小時候卻曾被人嘲笑是“全球最笨的孩子”,。 本·卡森從小在貧民窟長大,考試經(jīng)常得0分,因為成績差,,它成了同學們譏諷的對象,。 甚至連老師都毫不留情地對他進行打擊。 長此以往,,本·卡森變得沮喪,,也開始懷疑自己,每天跟哥哥在家里看電視混日子,。 幸好,,母親及時發(fā)現(xiàn)了他的異常,在了解了情況后,,選擇了和兒子站在一起,,并堅定的告訴本: “你不是注定失敗,你可以改善,,只是沒善用才智,,你是聰明的男生?!?/span> 母親的這句話,,讓陷入挫敗感中的本·卡森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母親的引導與鼓勵下,,他開始去圖書館讀書,,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曾經(jīng)想都不敢想的成績,。 一手爛牌卻打出王炸,,離不開母親的鼓勵與肯定。 父母應該做孩子的能量補給站,,即便全世界都在否定他,,我們也應該做那個唯一的支持者。 《正面管教》中說: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 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父母的鼓勵可以消除孩子的失望感,,不良行為的動機也就不存在了,。 無論多么“笨”的孩子,都有值得肯定的部分,,身為父母,,我們要學會著眼于孩子的優(yōu)點。 即便孩子告訴你,,他考試得了0分,,至少他的誠實值得肯定。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隨心所欲地對孩子說話,。 我們明明那么愛孩子,,卻總是忽略了那些無意中給孩子貼上的負面標簽,它們似一把鋒利的小刀,,在孩子的心上刻下傷痕,。 究其原因,,還是我們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應有的尊重。 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在孩子身上,,還有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優(yōu)點。 從現(xiàn)在開始試著多和孩子說說這樣的話: 1,、你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很了不起的人,。 2、名次不重要,,你進步了,,就是最大的成功。 3,、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已經(jīng)很棒了。 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鼓勵,,才會讓孩子對于未來充滿信心,。 有些孩子因為背著沉重的禮物降生,他們的步履才顯得笨拙,。 點個在看,,父母要多一些耐心,引導孩子慢慢打開禮物,,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才是幸運的一個。 作者簡介:董若晗,,富書專欄作者,,富書2.0變現(xiàn)營學員,天馬行空雙魚座,,永遠保持好奇心的90后,,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態(tài)度的人生,,本文首發(fā)公眾號:爸媽精讀(ID:bmnfrc),,轉(zhuǎn)載授權(quán)聯(lián)系開白助理(看菜單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