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三十年,給他三百年他也不行啊,。 還是那句話,,別把演義小說當歷史看,許多人對于諸葛亮的了解僅限于《三國演義》,,什么草船借箭啊,,空城計啊,八陣圖,,還有各種玩火,。簡直就是神仙人物啊,運籌帷幄神機妙算,,決勝于千里之外,。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死得太早,病逝五丈原,,北伐事業(yè)半途而廢,,因此有人覺得,諸葛亮要是能多活30年,,肯定能夠復興漢室,。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在《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里,,羅貫中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過度神化了,。不可否認,諸葛亮提出來的一些政策,,確實強化了蜀國的根基,。但蜀國的建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 個人認為,,蜀國最終的建立,還是劉備的個人能力,。 那個年代極其重視門第,,家族是非常強大的政治資本。那個年代極其重視門第,,家族是非常強大的政治資本,。別看《三國演義》把皇叔吹得神乎其神,實際上世家大族連皇帝都不鳥,,誰還把這不知真假的皇叔當根蔥,。劉備后來走到哪兒都有人尊重,這資本真是自己掙來的。 我們總是對自己的才華估值過高,,對世界的殘酷認識太少,。總得意氣風發(fā)地挨過幾回銼,,滿腔熱血地淋過幾桶冰水,,志得意滿地撲過幾回街,才能明白那些不屈不撓的人是怎樣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人生實在不能算是一帆風順,、處處開心的旅程,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漫長的瓶頸里拼命往前爬,,不夠出色,,默默無聞,不知道那個光明的瓶口到底還有多遠,。 而你在看看劉備,,家里就一賣草鞋的,卻依然胸懷大志,,于亂世中攪動大潮,。即使這個過程相當困難,曾被曹操打得一路逃亡,,連老婆孩子都成了俘虜,,但他依然堅持。并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匯聚五虎將,、臥龍鳳雛這樣等一批人才,開創(chuàng)了蜀漢之基業(yè),。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劉備,,而不是他諸葛亮。 劉備死后,,這個團體就相當?shù)牟焕喂?,荊州的外來者與益州的本土勢力不合。諸葛亮拼了命的北伐,,其實一部分原因就是轉移矛盾,,用統(tǒng)一的目標,來維系著這個團體,。 至于收復中原,?看運氣吧,! 公元228年,,諸葛亮令趙云等作為疑兵出斜谷攻郿城,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投降,一時間震動整個中原,,但因為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此次北伐雖然取得了一些功績,,但是并無大功,。 公元228年冬,諸葛亮為響應東吳而進行第二次北伐,。諸葛亮出關,,包圍陳倉,但攻打二十多天未攻破,,隨著魏軍的支援不得不退回漢中,。 公元229年,諸葛亮開始第三次北伐,,這一次有所收獲攻占了武都,、陰平兩郡。 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蜀軍包圍祁山,司馬懿來救,,但是司馬懿憑險據(jù)守,,據(jù)不出戰(zhàn),加上劉禪對諸葛亮的猜忌和糧草的消耗,,諸葛亮不得不退回漢中,。 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蜀軍出五丈原,,在長達3個多月的僵持中,蜀軍一直拿不下北原,,這年秋天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軍不得不再次退回漢中。 可以看出,,五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和第三次有點收獲之外,其他三次北伐均無收獲,,而即便諸葛亮還活著進行第六次,、第七次北伐,結果未必會比之前要好。 之所以由這樣的情況,,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綜合國力本就比魏國、吳國弱了一大截,。無論是在軍事大將,,還是糧草供應方面,蜀國都處于明顯的弱勢,! 天時地利人和,,一個不占! 從地理位置來看,,魏國占據(jù)著中原地區(qū),,這里地勢平坦,適合養(yǎng)兵,。而且這里歷來都來了兵家必爭之地,!再看東吳。東吳占據(jù)著江南,,這里號稱魚米之鄉(xiāng),,至少在糧草供應方面,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再加上東吳的河流也比較多,,水利交通肯定方便許多。 而蜀國,,位于巴蜀之地,。這里多是山林、丘壑地帶,。至少在交通方便,,是非常不發(fā)達的。時間長了,,就很容易造成蜀國的經(jīng)濟落后于魏,、吳兩國! 最為重要的是一個人口方面的原因,,根據(jù)資料,,公元263年蜀漢滅亡的時候,人口是94萬,。而當時曹魏的人口是443萬,,東吳在公元280年滅亡的時候,人口是230萬,。 這已經(jīng)很明顯了,,蜀國的這點人口,,拿什么去和魏國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其實在諸葛亮死之前,,蜀國已經(jīng)處于崩潰邊緣,,為什么諸葛亮死后20年,,姜維才再度北伐?就是因為蜀國需要收拾諸葛亮的爛攤子,,費祎蔣琬拼了老命的治理內(nèi)政,,這才好不容易積攢點兒家底。 諸葛亮把畢生經(jīng)歷都放在了北伐,,一句“王業(yè)不能偏安,,漢賊不能兩立”,六次北伐,,耗盡了蜀中三十年的積累,,如果不在五丈原病逝,還會有第七第八次北伐,,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恢復漢室的志愿,,而不管自己到底幾斤幾兩,這種愚忠必將蜀地快速推向滅亡,。 好在諸葛亮走得早,,后面的蔣菀、費祎的治理有方才讓蜀又延續(xù)了二十年,,因為費祎死后姜維的九伐中原徹底惹惱了司馬昭才最終讓鄧艾鐘會滅了蜀國,。 諸葛亮或許是個戰(zhàn)略家,是個好謀士,,是個值得敬佩的大忠臣,,但是在治國、政治這一塊,,卻弱了些,。因此,假設諸葛亮多活30年,,或許蜀漢會更早的滅亡,。 當然,也不是一點希望沒有,,如果諸葛亮當時放棄北伐,,不和司馬懿在漢中瞎耗,專心治理蜀國內(nèi)政,,搞成鐵板一塊,,他不行還有費祎蔣琬嘛,。然后在司馬懿高平陵之變篡權之后,聯(lián)系諸葛瞻,,以及曹氏宗族,,里應外合,或者說叫乘虛而入,,估計有點機會,。 這其實就是諸葛亮在提出《隆中對》時曾經(jīng)說過的“天下有變”,可惜他一直沒等到魏國有變的時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