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常用基本畫法牡丹花頭因品種的不同有單瓣,、重瓣之分,,花頭花瓣的排列不論哪種技法,都不宜上下左右過于整齊,,若花瓣點簇成“田”字結構,,畫面會缺乏美感。應將上下層之間的花瓣作參差不齊的排列,,花瓣猶如“品”字結構,。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
勾染法:
1 用勾線筆蘸濃墨,,從最外側(cè)瓣片畫起,先畫出翻卷瓣片的正面,,運筆不露筆鋒,,筆緩勢連,柔中帶剛,。
2 再勾畫出瓣片背面的輪廓線,墨線是決定葉片正側(cè)卷折的關鍵,,不可忽視,,要意在筆先。
3 再畫出向上卷翹的瓣片,,相互銜接要準確生動。
4 依次添加花瓣,,注意瓣片的姿態(tài)和變化。相互的交疊要合乎透視的原理,。
5 勾畫蕊心,,注意要與瓣片的透視角度相同,要有疏密和氣勢的安排,。
6 根據(jù)花頭的透視角度,勾畫出相應的瓣片,,畫時既要考慮生態(tài)結構,,又要安排瓣片的聚散和正背。
7 呈扇形向外逐步添加瓣片,,相互穿插要交疊,不可平行,,增加花頭的立體感,。
8 勾畫完成后,,換取小號羊毫筆蘸三綠,、三清調(diào)和白粉,從瓣片的基部染色,。
9 再蘸少量的清水,相互遮掩的瓣片顏色也要有濃淡的變化,,越往外顏色越淡,。
10 將筆中的水分用廢棄的宣紙吸干,,蘸藤黃,,盡量濃厚一些,染出花蕊,。
11 蘸大紅色,點蕊頭,,色點要相互錯開,,形狀渾厚,富有變化,。
對筆線要求做到起伏變化,“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意在不使線條呆滯,在挺拔中求得節(jié)奏變化,。
沒骨法:
1 選用中號羊毫筆蘸白粉和曙紅調(diào)色,,從筆尖到筆根,顏色由濃到淡自然過渡,,下筆先點花心部分,,回鋒收筆以忌飄散。
2 以提,、按、頓,、挫和揉等各種豐富靈活多變的運筆方法,,求得筆下花瓣形狀姿態(tài)的豐富多變。
3 漸向花外點出,,背面瓣片的色調(diào)變化越畫越淺;筆尖再蘸曙紅色,,畫正面花瓣,。
4 傳統(tǒng)牡丹的點畫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從淡到濃的色點組成,。
5 繞著主花瓣,,畫出后側(cè)的正面瓣片,,顏色逐漸變濃,讓花頭的層次感和空間感更加突出,。
6 再蘸曙紅色,,使筆尖顏色越來越純,,從左向右或從右向左捻筆,表現(xiàn)外側(cè)的正面瓣片,。
7 豐富花瓣的層次,用筆要有節(jié)奏,,逐步刻畫出花瓣外形,。
9 再用清水調(diào)和藤黃,,點出后側(cè)蕊頭,。
8 待花瓣七八分干時,,換取小號羊毫筆蘸濃墨,,筆尖到筆根的顏色要由深到淺,,側(cè)鋒點出花蕊,墨點要有變化,。
10 用少量的藤黃和白粉調(diào)色,盡量調(diào)和得黏稠些,,按瓣片的姿態(tài)和疏密點出前側(cè)的蕊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