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案一】 陳某,女,,52歲,,頭暈1個月,患者一個月前出現(xiàn)頭暈,,無惡心嘔吐,,查頭顱ct未見異常,在外院治療未見好轉,。 現(xiàn)頭暈,,頭痛,以兩側為主,,心煩,,失眠,難入睡,,頸項不適,,大便爛,小便2-3夜尿,,胸悶,,乏力,無口干口苦,,無惡寒發(fā)熱,,無腹痛,舌質暗紅,,苔薄黃,,脈沉細。 六經(jīng)辯證分析 患者頭暈,,乏力,,胸悶,乏力,,大便爛,,小便夜尿兩次,為太陰病,,里虛寒,。 失眠,心煩,難入睡,,舌紅,,為陽明病,里熱擾心,,心神不安,。 舌暗紅,頭暈,,為熱與水結的表現(xiàn),,瘀血的表現(xiàn)。 綜合六經(jīng)分析,,眩暈,,考慮太陰陽明合病夾瘀血。水飲與熱結,,上擾于清竅,,清陽不升,濁陰不降,。 辨方證:吳茱萸湯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 擬方: 吳茱萸12g,黨參20g,,生姜10g,大棗10g 桂枝10g,,茯苓20g,,丹皮12g,赤芍15g 川芎12g,,石膏30g 結果:患者服用5劑后,,患者頭暈明顯好轉,心煩胸悶減輕,,大便稍成行,,后以茯苓飲加減治療而愈。 【醫(yī)案二】 男,,48歲,,反復胃脘部脹悶20年 20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胃脘部脹悶,疼痛,,無反酸惡心嘔吐,,在當?shù)刂委煱Y狀好轉,但反復發(fā)作,,近期腹脹明顯. 1月15在市一院查電子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驚恐萬分,,擔心發(fā)生癌變,,現(xiàn)自覺胃脘部脹悶,進食后胃疼,,欲吐,,大便爛,每天三次,,小便正常,,無口干口苦,無鼻塞流涕,,無腰痛,,舌紅苔薄黃稍膩,脈沉細,。 六經(jīng)辯證分析: 患者為胃脘部脹滿,,舌紅苔黃膩,為上有熱,,大便爛,,脈沉細,為下有寒,,根據(jù)舌脈有太陰病,,綜合考慮為厥陰合并太陰病。 辨方證:半夏瀉心湯合理中湯,、茯苓飲 半夏15g 黃連8g 黃芩12g 黨參12g 干姜10g 甘草6g 茯苓20g 白術15g 陳皮30g 枳實10 生姜10g 三劑,,日一劑,水煎服 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但還是焦慮明顯,,擔心萎縮性胃炎癌變,與語言安慰,,改變生活方式,,及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后面前前后后治療3個月而愈,,復查胃鏡未見萎縮性胃炎而心情大好,。 【醫(yī)案三】 黃某,女性,,51歲雙手腫脹麻木3個月 患者訴3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雙手腫脹,。麻木,在市二醫(yī)院查血沉高,,肌電圖:肌電圖:神經(jīng)性損害(雙側腕管綜合征,,右側為著)經(jīng)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患者麻木,怕冷,,口干,,大便爛,舌紅苔薄黃,,脈弦,。 痹證-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麻黃10g,杏仁10g,,薏仁30g,,石膏30g 蒼術30g 三劑,水煎服,,日一劑,, 2018-02-11二診 雙手腫脹減輕明顯,麻木也好轉大半,,指關節(jié)疼痛依時有僵硬,,惡寒怕冷,無汗出,,口干,,大便硬,小便可,,飲食正常,。舌淡紅苔白膩,脈沉弦,。 痹證-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桂枝12g,,白芍15g,生姜10g,,大棗10g 甘草6g,蒼術30g,,石膏25g,,知母10g 麻黃8g,防風12g,,制附片6g 三劑,,日一劑,水煎服,。 患者服用后癥狀改善,,不再服用中藥,后電話隨訪,,癥狀已無,。 【醫(yī)案四】 夏某,,女,45歲,,2017.04.21初診,。左膝關節(jié)腫痛4年,患者訴懷孕的時候不小心摔倒,,傷及左膝關節(jié),,當時未予注意,及治療,,后慢慢出現(xiàn)左膝關節(jié)的腫痛,。 刻診:目前左膝關節(jié)紅腫熱痛明顯,膝關節(jié)有積液,,皮膚溫度不高,,每次行走前要把腳伸一下才能行走,有時疼痛不能行走,,怕冷,,無鼻塞流涕無咳嗽咽痛,口干,,無口苦,,無胸脅脹滿不適,無腹痛腹瀉,,飲食尚可,,小便夜尿多,清長,,大便正常,。舌尖紅苔白中膩,脈沉細,。 六經(jīng)辨證:痹證—少陰太陰陽明合病,。 擬方: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15g,,石膏15g,,茯苓30g,甘草10g 防風10g,,干姜10g,,知母10g,麻黃10g 枳實10g,,白芍20g,,白術20g,大棗10g 附子15g 五劑,,日一劑,,水煎成600ml,,分三次服。 04.26二診:癥狀明顯好轉,,膝關節(jié)疼痛減輕,,腫脹明顯消退,患者說覺得咽喉有點干,,熱,,舌不紅,苔中膩好轉,,守上方先去干姜附子,,加伸筋草30g,淫羊藿20g,。 按:患者辯為少陰太陰陽明合病,,左膝關節(jié)紅腫熱痛,口干,,為陽明,,膝關節(jié)有積液,腫脹為太陰,,疼痛四年,,小便清長,怕冷,,為少陰,。舌脈為脾腎陽虛陽明有熱表現(xiàn)。 《金匱要略》諸肢節(jié)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牡桂】味辛,。溫,。主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芍藥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芍藥】味苦。平,。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麻黃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麻黃】味苦,。溫,。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 白術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術】味苦,。溫,。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一名山薊,。生鄭山山谷。 【醫(yī)案五】 紀某,,女,,35歲 體質:偏瘦,體重38kg,,身高:150cm 就診時間:2017.05.23 頭頂部疼痛1年,,加重1個月,。 1年前出現(xiàn)頭痛,無嘔吐,,無惡寒發(fā)熱,,壓力大時頭痛明顯,在當?shù)刂委熀蟀Y狀好轉,,1個月前頭痛加重,。 刻診:頭痛,以頭頂部疼痛為主,,脹痛,,自己手敲頭部疼痛好轉,頭痛欲吐,,頸項后部疼痛,,胸悶,口干,,四肢冷,,痛經(jīng),月經(jīng)量少,,飲食無胃口,,大便偏爛,不成形,,睡眠差,,無口苦,無鼻塞流鼻涕,,無咳嗽,。 舌淡嫩,水滑,,根部點刺,,苔中厚膩。 六經(jīng)辨證:太陽太陰合病 擬方:吳茱萸湯 吳茱萸12g 黨參15g 大棗10g 細辛6g 桂枝15g 半夏12g 厚樸10g 藿香10g 砂仁6g 葛根30g 吳茱萸湯證有胃氣虛的表現(xiàn),,故患者胃脘部不適,,偶有隱痛,食納差,。 再者,,吳茱萸湯的病機為寒飲上沖,故患者有頭痛,、頭暈沉,、胸悶、眠差的表現(xiàn)。 另外,,患者舌苔白微膩,考慮有中焦不化,,厚樸,,藿香,桂枝,,開太陽,,健運中焦,化痰濕,。 葛根考慮患者頸項后部不適,,根部后紅,口干,,葛根樞太陽之經(jīng)氣,,清熱生津。 本案患者頭痛經(jīng)分析判斷為寒飲上沖所致,,但臨床上治療水飲上沖的方子很多,,但為何唯獨選用吳茱萸湯呢? 如苓桂術甘湯,,《傷寒論》第67條: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苓桂術甘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16條: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 苓桂術甘湯主要治療水飲上沖導致的“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 苓桂術甘湯和吳茱萸湯的病位都涉及中焦,,但苓桂術甘湯的水飲內停之證較輕,,而吳茱萸湯的水飲較重且更偏寒,有嚴重的頭暈沉,往往有惡心,、嘔吐,、頭痛等寒飲重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