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金瓶梅》是《紅樓夢》的反面,。
《紅樓夢》是情,《金瓶梅》是欲,。
一體兩面,,都是極高明的作品。
《金瓶梅》開篇就寫了人生的四種欲望,。
“酒,、色、財,、氣”人間四欲,,欲望撥弄到極致,就是毀滅,。
嗜“酒”
酒文化在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
無論是市井,還是貴族,,都離不開酒,。
《金瓶梅》全書一百回,共出現(xiàn)“酒”字2025個,,飲酒場面389次,,描述了25種酒。
《三國演義》中也出現(xiàn)了大量飲酒的場面,。
從大禹時代開始,,酒就產(chǎn)生了。
臣子儀狄把酒獻給大禹,,大禹為之驚嘆,。
隨之拋下一句:后世必有以酒亡國者。
下令在全國永久禁酒,。
但是人們終究抵擋不住酒的誘惑,。
后來的商紂王以酒為池,晝夜飲宴,,最終身死道消,,自焚于摘星臺,。
《三國演義》中呂布與劉備交戰(zhàn),張飛因為醉酒戰(zhàn)敗,,丟掉了徐州。
連劉備的家小都沒帶出來,,數(shù)年努力毀于一旦,。
小酌怡情,大飲傷身,。
一個人喜歡喝酒無可厚非,,但是不加節(jié)制,遲早變成禍害,。
好“色”
夫子說:食色,,性也。
好色,,是人的天性,。
就像是穿衣吃飯一樣正常。
但是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如果好色荒淫,,遲早要給自己招禍。
曹操征討張繡,,張繡歸降,。
但是曹操看上了張繡的嬸子鄒氏,占為己有,。
每日與鄒氏取樂,,不思政事。
張繡受辱造反,,曹操倉皇出逃,,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虎將典韋皆為救他而死,。
曹操此役元氣大傷,長子離世更是他一生的痛楚,。
古人說:君子好色不淫,。
真正的君子,也喜歡美色,,但是卻不強求占為己有,,更不會放縱自己。
去掉好色之心就是愉悅之心,。
就像欣賞自然美景,,沒有絲毫的占有欲,,這才是一個最好的修行。
貪“財”
古人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個世界上,太多人為錢癡迷,,為錢奔跑,,最終付出了一輩子。
可是到頭來,,又能帶走什么呢,?
山西那么多的富商巨賈,建造了那么多的深宅大院,,可是如今拿鑰匙的都是不相干的人,。
來來往往的游客,在庭院里依稀能看到當日的繁華,,但是卻再也見不到他們的主人了,。
錢財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東西,也是最虛妄的東西,。
錢財不停流動,,今日到這家,明日就可能到那家,。
手里沒錢的,,焦慮地盯著別人。
手里有錢的,,焦慮地守著自己,。
貧窮的向上擠,富貴的往上爬,。
沒有一個不焦慮的,。
焦慮帶來貪婪,貪婪帶來災難,,一個人要是克制不住內(nèi)心的貪欲,,遲早要惹來禍患。
五代后唐莊宗的皇后劉氏為人貪婪,,借著自己的勢力在民間斂財,。
國庫沒有錢發(fā)軍餉,后宮財貨卻堆得像小山一樣,。
宰相幾次諫言,,希望劉皇后可以暫借銀錢發(fā)餉,皇后都不答應,。
后來,,李嗣源兵變,,莊宗眾叛親離,被宮人所殺,。
劉皇后帶著財物跑到寺廟當了尼姑,,最終也難逃一死。
古人說:民無禮而何為,,財非義而不取,。
一個人如果舍棄道義而求取錢財,不僅良心不安,,還會被天道懲罰。
厚道方能載物,。
一個品德深厚,,才能承載身上的財富。
求財不如積善,,積累的善行多了,,人生自然也就順了。
逞“氣”
《黃帝內(nèi)經(jīng)》里講:百病生于氣也,?!?br>
“氣”就是情志。
一個人大悲大痛,,大發(fā)脾氣,,就會造成身體的損傷。
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一個人發(fā)一次脾氣,,對身體的損傷不亞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好勇斗氣,,與人爭斗,,還會給自己造成無可挽回的麻煩。
18年重慶公交墜江案轟動全國,。
一位劉姓乘客因為坐過站和司機發(fā)生爭執(zhí),,辱罵撕扯中甚至去搶奪方向盤。
最終車輛失控,,沖入江中,,葬送了一車人的性命。
本來只是錯過一站,,結果卻錯過一生,。
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更偉大,。
會發(fā)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是修養(yǎng),。
不要因為一時沖動,逞一時之氣,,不然只能遺憾一生,。
有人曾寫過一首《酒色財氣》詩:
酒色財氣四道墻,人人都在里邊藏,,
若是誰能跳過去,,不是神仙也壽長。
世間凡事千千萬,,唯有欲望最難填,。
酒是穿腸藥,適度是享受,,過度是難受,。
色是刮骨刀,愛美是快樂,,沉迷是負擔,。
財是惹禍苗,小掙是財富,,大貪是包袱,。
氣是無煙炮,小氣是“生氣”,,大氣易斷氣,。
《易經(jīng)》講:安于節(jié)制,亨通,;心甘于節(jié)制,,吉祥。
天地有節(jié)制,,四季才能正常輪轉,;國家有節(jié)制,才能國泰民安,;個人懂得節(jié)制,,才能順遂如意。
嗜酒,、好色,、貪財、逞氣,,需為人生四戒,。
唯有懂得節(jié)制和適度,人生才能無災無難,,平安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