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詩歌文化藝術(shù)》 你的精神家園 來稿請關注 "母親節(jié)”征文比賽 媽媽”,這個全人類共同的音節(jié),,飽含母愛的光輝,,見證了母愛多么圣潔!當我們還是一棵幼苗時,,被母親用溫暖的澆灌,,都昂起青春的頭; 漸漸地,我們長成一株青藤,,母親又在青山外站成一堵籬笆,,任由攀附,將我們托舉; 終于有一天,,我們羽翼豐滿,,要去尋找遠方,臨行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在我們心中,,母親是兒時的高山,,是我們求學時的綠地。如今,,卻成為我們永遠的牽掛,! 時值母親節(jié)來臨,我們衷心祝愿天下母親健康長壽,!母親,,您操勞一生,別忘了留一份愛給自己,!也愿天下兒女,,別忘了回報母愛一縷濃濃的馨香! 為此,,"現(xiàn)代詩歌文化藝術(shù)”平臺開展一次"母愛”題材的征文比賽:題目自擬,,限新詩每首50行以內(nèi),散文1500字以內(nèi),。 活動結(jié)束后將評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fā)獎金與獲獎證書。 收稿郵箱2123412316qq,,來稿注明“母親節(jié)詩會”字樣,。截稿日期2017/5/14 現(xiàn)代詩歌文化藝術(shù)編輯部 千層底 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母親一到農(nóng)閑,就搬出她的一套納鞋工具,,在那里忙碌,。把不穿的衣服,褲子,,都剪下來,,紐扣基本都是收集在一個塑料罐子里,滿滿當當,。把顏色鮮艷的布料剪下來做鞋面,,剩余的面料都用自制的漿糊一層一層的重疊在一起,貼在木板上曬干,。然后就是依著鞋模,,把這一整塊曬干的布料,剪成大小不等的鞋樣,,做鞋底備用,。要是逢過年,家里的孩子每人都得一雙新棉鞋,,母親常常得晚上挑燈納鞋,。昏黃的燈火下,,火苗徐徐搖曳著,,鄉(xiāng)村的冬夜,靜謐的可以聽見心跳聲,。母親一人坐在桌邊,,默默的低著頭,拿鞋底貼著胸膛,,用針穿過厚厚的千層底,。一下兩下,艱難的拔起,,隨即是嗖的一聲,,飛起長長針線,不知要到深夜幾更,。燈火映著她干燥的皮膚和枯裂的雙手,,那是最為熟悉的記憶,看著看著,就模糊了,,恍惚的身影和棉線……當我們第二天醒來時,,一雙嶄新的布鞋已經(jīng)放在了枕邊,幾乎每到冬天,,母親指尖都貼滿了開裂膠帶,。有時我們也會天真問她,疼嗎?母親總是笑笑說不疼,,那手摸上去,,就像老樹皮。就這樣一雙粗糙的老樹皮,,給了我們最溫暖富足的童年,。厚厚的千層底上都是密密針腳,層層疊疊,。細聞,,還有那絲絲的布香,那是最幸福的事兒,。 如今,,流年幾十載,市面上已很少見到純正的千層底了,,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大多都是改良過的布鞋。偶爾回老家,,還看到母親的那一套納鞋工具,。母親已經(jīng)老了,頭發(fā)白了,,眼睛也模糊不清,。閑暇時,她還愛戴個老花鏡在那納鞋,,時常還會像我們兒時那樣開心的拿出布鞋給我們看,,只是再也沒有哪個兒女嚷著要穿她納的千層底了。母親一臉失落,,喃喃自語……一雙雙千層底曬在陽光下,,新鞋久未有人穿,鞋底會生出點點霉斑,。拿在手里,,鞋底互拍,依然是硬邦邦清脆響聲,,不覺感慨萬千,,忍不住又拿起千層底放在鼻尖,,還是曾經(jīng)那個熟悉的絲絲棉布香……
作 者 簡 介 徐海燕,,字靜墨,自幼喜琴棋書畫的江蘇女子,,游走在唐風宋月里,,愛用靈動的水墨丹青,描繪詩意人生 ——現(xiàn)代詩歌文化藝術(shù) 《現(xiàn)代詩歌文化藝術(shù)》編輯部成員 總編:楊 振 本期編輯:海燕 責任編輯: 美美 花落千江水 詠櫻 荊棘 楓丹白露 倚非 蘭音靜好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平臺
|
|
來自: 現(xiàn)代詩歌文學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