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得了傷寒兩三天后,沒有見到陽明的大渴大熱脈洪大,也沒有少陽證的默默不欲飲食,,往來寒熱,,心煩喜嘔,,胸脅滿悶,。這就不會往下傳了,。作為大夫,要知道疾病的輕重緩急和未來發(fā)展趨勢,,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數(shù)。 6. 太陽病,,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溫病很像太陽病,,有頭項強痛脈浮,就是不惡寒,,溫病是獨立的一種病,,不是太陽病里面的一種,比如傷寒或者中風,。治法也不同,,一個是發(fā)汗,,一個是清內熱。 渴----體內津液消耗太大,,一般是因為熱,,出汗蒸發(fā)了。 不惡寒----有內熱,,體表反而沒有那么熱,。 6.2 若發(fā)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如果出汗,,身體沒有降溫,,還是熱,這個就是風溫,,太陽病用發(fā)汗的 方法是可以降溫的,。 風溫病,寸關尺都是浮脈,,容易出汗,,身體沉重,容易睡覺,,打鼾,,。 病理: 發(fā)汗容易傷人津液,,如果是內熱,,發(fā)汗不僅僅不能散熱,反而會更熱,,因為津液少,,就像是爐子上面的水壺,水越少越容易燒開,。 身灼熱---身體干熱干熱的,,像火烤的感覺,這個時候從溫病變成風溫了,。太陽病中風是汗出,,溫病里面的風溫也是汗出,,但是不惡風,只是對應的汗出,。 浮脈主表主熱,,陰陽俱浮這里是主內熱 自汗出---這個出汗是因為熱,迫津外出,。 身重---一般指皮膚肌肉里面有濕,,身體內部津液因為出汗而減少,因為出津液到了皮膚肌肉層,,身體會有些沉重,。 多睡眠---體內的氣血轉化為汗出去了,所以身體功能受影響,,就像有些氣血不足的人,,吃完飯就想睡覺,也是沒有多余的氣血供應頭部的循環(huán)出現(xiàn)困乏,。 鼻息必鼾,,語言難出---一種熱往上涌的表現(xiàn)。 6.3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病理: 此時若用瀉藥,,會造成津液虧虛,,小便少,津液虧虛,,膀胱功能下降,,有點尿還容易憋不住,一動就小便容易流出來,。津液少,,肯定血也少,沒有血液的濡養(yǎng),,眼睛發(fā)直,。 小便不利,失溲----津液虧虛,,腎功能失去收攝作用,小便失控,。 直視-----津液虧虛,,沒有血液濡養(yǎng)而不靈活。 6.4若被火者,,微發(fā)黃色,,劇者如驚癇,,時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病理:凡是用火療或者艾灸等補陽氣的,,輕的就會膚色發(fā)黃,,重的就會抽搐驚恐。如果用火熏,,就是現(xiàn)在的艾灸之類的治療風溫,,一次錯了,可能僅僅是臉色變黃,,如果多次用就會折壽,。 |
|
來自: 新用戶8753QaJe > 《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