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惡小人 有禮君子】 原文 待小人,,不難于嚴,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注釋】 小人:泛指一般無知的人,,此處含品行不端的壞人的意思。惡:憎恨,。 《論語·里仁》:“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恭:恭敬,、尊敬的意思,。禮:指儒家先賢制定的道德規(guī)范和禮儀。其與'恭'的區(qū)別,,就在于適度中庸,、不亢不卑。 【譯文】 對待品德不端的小人,,抱嚴厲的態(tài)度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內(nèi)心不憎恨他們;對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他們并不困難,,困難的是在于對他們真正有禮,。 【評析】 小人總是有很多過失被人發(fā)現(xiàn),不以惡攻惡,,人都是可以轉(zhuǎn)化的,,憎恨他們,不去教育,,那么小人依然會是小人,。反之對待君子,任何人都會敬重他們,,可是如果太謙虛就會流于諂媚,,使自己由于過分自卑而處于卑微地位,這就不是應(yīng)有的禮貌,,應(yīng)使禮貌合乎節(jié)度,。 【咀嚼菜根】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王永彬《圍爐夜話》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蠅之附驥,即千里猶蠅耳,。 ——張廷玉《明史·梅之煥傳》 君子之于人也,,樂成其美而不求其備。 ——歐陽修《新五代史·死事傳序》 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韓愈《原毀》 【菜根典故】 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早年有一個屬下叫鄭紹叔,,對蕭衍可謂是忠心耿耿。 有一天,鄭紹叔的哥哥鄭植突然不請自來,,借看望弟弟為名,,準備刺殺蕭衍。鄭紹叔左右為難,,但出于對蕭衍的忠誠,,最終還是把哥哥來行刺的目的告訴了蕭衍,。蕭衍也感到這件事很難處理:置之不理,,可能會危及自己;加以誅戮,,又對不起鄭紹叔的一片忠心,。于是他想了一個兩全之策。他大擺宴席,,專門招待鄭紹叔兄弟,。酒席間,蕭衍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鄭植說:“有人派您前來殺我,。今天宴席之中,,只有我和你們兄弟二人,正是你下手的好機會,?!编嵵猜犑捬苓@樣說,不敢輕易動手,。飯后,,蕭衍又親自領(lǐng)著鄭植參觀整個襄陽城的軍備。鄭植看到整個襄陽城城池堅固,,兵精將廣,,舟艦如云,戰(zhàn)馬嘶鳴,,軍糧充足,,便放棄了行刺的念頭。鄭植不僅沒有動手刺殺蕭衍,,反被他正直坦蕩的氣度折服,,從此做了蕭衍的下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