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堤街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了,,這條老街原本是一道河堤,,是公元1635年,,明代崇禎年間漢口通判袁焻主持修建的,,全長4000多米。到1864年漢口有了城堡之后,,這道長堤逐漸失去了防洪作用,,居民在堤兩旁開始修建房屋,逐漸把長堤街變成了一條與漢正街平行的街道,,但比漢正街還長了800多米,。 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探訪過居住在長堤街上的長者們,他們童年時對長堤街最清楚的記憶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幾乎驚人的一致:小時候,,長堤街的一天是在馬蹄聲中開始的——就是馬蹄踏著長堤街上的青石板路發(fā)出的噠噠聲,這是他們小時候聽過的最悅耳的聲音,。當馬蹄聲傳來時,,也會緊跟著傳來趕馬車男人的吶喊——“下河了,。” 這時,,長堤街上一家又一家的木門就會慢慢打開,,婦女們提著家里的馬桶走向馬車,長堤街的一天開始了,。 那時候,,沒有公共廁所,家里更不可能有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的功能全部賦予了馬桶,,早上那悅耳的馬蹄聲就是馬匹拉著糞車經(jīng)過的聲音,車夫喊的“下河”,,就是要家家戶戶出來倒馬桶,,如果錯過了這趟糞車,馬桶就只能自己提到河邊去倒了,。 到七八十年代以后,,長堤街開始修建了公共廁所,,再后來家家戶戶都有了衛(wèi)生間,,“下河”這個詞語便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那“下河”的馬蹄聲遠去后不久,,就會傳來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這是賣過早的來了,有賣洋糖發(fā)糕的,,有賣紅糖粑粑的,,除了這些流動攤販,賣熱干面,、面窩,、油餅、發(fā)糕的固定攤點更多,。 長堤街最難忘的午后,,一定要是在盛夏時節(jié)。吃過午飯后,,孩子們馬上沖出家門,,屋外的瀝青路面被驕陽烤得發(fā)軟,塑料涼鞋經(jīng)常被粘在路面上,,要用力才能拔出來,。 這段時間長堤街沒有什么人,大人們都不在家,,整條街只剩老人和小孩,,孩子們要么爬樹玩,,要么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 到下午三,、四點鐘又會有一批人出現(xiàn)在長堤街上,邊走邊敲得叮當響的是賣麥芽糖的,,一個用完了的牙膏皮子就可以換一坨麥芽糖,;敲木棒子的是賣米粉蒸糕的,一分錢一塊,,有的中間還夾著一點紅糖,;推著軸承做輪子轟隆隆作響平板小車來的,是賣炸臭干子的,、炸藕圓子的,;緊接著修繃子床的、磨刀的,、給腳盆木桶刷桐油打箍的,、挑雞眼的、補鍋的,、收頭發(fā)的就都會出現(xiàn),,整個街道儼然變成一個露天大市場。 到黃昏時分,,是長堤街居民挑水的高峰期,,那時自來水沒有通到家里,只通到了公共自來水房,,一分錢兩大桶,。挑水的人們把扁擔架在兩個木桶上,然后坐在扁擔上排隊邊等邊聊天,,從家長里短到國家大事無所不聊,。 當夏夜來臨時,長堤街上的主婦們便會把攢了一天的洗菜水,、洗衣服水端出來,,潑在門口的地上,給家門口降降溫,,然后家家戶戶都搬出竹床躺椅,,穿著各式各樣的汗衫短褲在竹床上開始吃晚飯。 晚上這一餐是長堤街人一天中最豐盛的一餐,,我至今都記得那些竹床上令人垂涎欲滴的菜式:酒糟魚塊,、番茄雞蛋湯、豆米炒腌菜,、雪里紅炒肉絲,、干燒四季豆,、燒梅千張筒……時至今日,仍然百吃不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