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做“善事”卻沒有增加福報,是怎么回事,? 這里是悅讀國學,。很多人學習了凡四訓后,會產(chǎn)生這樣的困擾:明明有些人做了好多的善事,,但是并沒有增加福報,,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凡是做了善事讓別人知道的,,就是陽善;做善事別人不知道,,就是陰德,。積陰德的人,別人不知道他所做的善事,,但是上天會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并且會回報他,有陽善的人,,大家都稱贊他,,維護他,他得到了名譽和聲望,。 名譽聲望也是一種福分,,但是,天地并不喜歡貪圖虛名的人,。世上那些聲望很高,,但是德性不夠的人,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災禍發(fā)生,。 有些人做了好事,,總喜歡敲鑼打鼓,四處宣揚,,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有名有利了,但是福報沒有了,。 這并不是真正的善,,是偽善。這樣做“善事”,,又怎么會增加福報呢,?想改命命運,真善,才會有效,! 什么是真正的善不為自己,、不存私心,,只要別人能夠得到好處,自己的名利得失根本不在乎,,不僅如此,,做了好事,事過即忘,,三體輪空,,這才是真善。 這里面提到一個詞:三體輪空,。何為三體輪空,?
比如說拿錢幫助別人,幫助完了就算了,,事過即忘,,心里面沒有絲毫粘滯,即沒有一個“我”在布施,,也沒有一個人接受我的布施,,就連布施的財物也不存在。這就是三體輪空,,也可以說一念清凈 用《金剛經(jīng)》里面的話說,,就是:無所住行于布施 如果可以做到這樣布施,就算是布施一斗米,,也可以種無邊的福報,。 不計得失而利他
只要利他就是善,,只要謀私就是惡。如果所做的事,,可以讓別人受益,即便打罵也是行善,,比如:我們的人民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是好事,有些時候,,真的是不打不成器,,老師只要是為了學生好,小懲大誡,,并無不可之處,,如果用世俗眼光看,體罰學生一定算得上惡,,但是,,其心赤誠,其意殷切,,沒有半點個人好惡摻雜在里面,,這個學生通過老師的嚴厲糾正,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將來就可以不走岔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個學生一輩子都會得到益處,,老師的這種行為,就是善,。 反過來,,你在各種人際交往的場合,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就會有一些人,,對你無故獻殷勤,,幫你一些小忙,噓寒問暖,,請你吃飯,,但是,實際上這些人都是存了私心,,帶著目的對你好,,是想讓你利用職務之便,為他們自己謀求好處而已,,這種人的行徑,,就是惡。 據(jù)說,呂洞賓跟漢鐘離學習修仙之術(shù),,漢鐘離告訴他,,若修地仙,需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可是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實在太難了,于是漢鐘離說,,我教你一個點鐵成金的法術(shù),,可以把廢鐵變成黃金,你拿了黃金去接濟窮人,,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就很容易積滿,。 呂洞賓問,那么這黃金還會不會變回廢鐵,? 漢鐘離說,,五百年之后會變回去,不過那個時候你早已成仙 呂洞賓說,,那我不是害了五百年之后的人?這樣的事,,我不會做 漢鐘離聽了很高興,哈哈大笑,,單你這一句話,,就抵得上三千件善事,你已經(jīng)功德圓滿了,! 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善,,我們就知道應該怎么做了——不計得失而利他,就是真善,。你真心實意做善事,,福報會不請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