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材有一首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教材解釋:“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贝?,如何就有了停泊的意義? “次”的本意是帳幕,,次的古文是張開的帳幕之形,。《周禮·天官·掌次》:“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注釋:“次,,謂幄也,四合像公室者也”,?!吨芏Y》專門記載了“掌次”這種官職的職能,這句話是說在春分那天拜日于東門之外,,祭祀五帝于四郊,,祭祀尚未開始,在距離祭壇較遠的地方設(shè)大幄,,供王休息,;祭祀開始后,,與群臣交接相代而祭祀,在距離祭壇較近的地方設(shè)小幄,,供祭祀者等待之用。
次,,本義是帳幕,,并且是供駐扎之用的,就引申出來動詞的意義,,表示外出臨時駐扎或者停留,。多用于旅途或行軍。行軍過程中部隊的駐扎,,古書中有大量記載,,如:《左傳》“師進,次于陘”,、“楚子次于乾溪”,、“楚師伐鄭, 次于魚陵”,《尚書》“王次于和朔”,,《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次北固上下”的“次”顯然是路途的住宿。即詩人在旅行到北固山的時候,,在這里住宿,。教材注釋為“這里是停泊的意思”,就是說這是一個隨文釋義的注釋,,用在這里“是停泊的意思”,,但是,翻閱古注,,對于“次”在這個義項的解釋,,還是臨時駐扎和住宿。并且,,從“次”在文中的意思來看,,翻譯成住宿其實也很通暢,放入語境就是在北固山下住宿,,住宿的施動者一般是人,。如果解釋為“停泊“,則有點不合語境,,停泊的施動者一般是車,、船等,很少說人停泊在什么地方,。從停泊的地方來看,,因為有個“泊”字,,所以,在古詩文的語境中,,一般還是要跟水關(guān)聯(lián)的,,如泊船瓜洲,鮮有停泊在山下的表述,。從語境來看,,還是用住宿更恰當一些。并且,,中國社科院文學(xué)所編的《唐詩選》對“次”的解釋就是“停宿”,,非常顯豁易懂,有舊注可用的情況下,,盡量選擇舊注,,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對古代漢語的解釋,,是用易知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古代難知難懂的文獻語言,是一種綜合性的語文工作,,教材在做解釋,,選擇各種古注的時候,會面臨很多問題,,一般來說,,要考慮文情語境、語言規(guī)律,、邏輯事理,、客觀實際等要素,這些要素對于注釋的客觀選擇是有助益的,。
傳遞語言文字知識,,傳遞讀書信念
|